《百家姓》各個姓氏是怎麼來的?什麼時候開始有那個姓氏?(2)

《百家姓》是我國流行最長,流傳最廣的一種蒙學教材。它的成書和普及要早於《三字經》。據南宋學者王明清考證,該書前幾個姓氏的排列是有講究的:趙是指趙宋,既然是國君的姓理應為首;其次是錢姓,錢是五代十國中吳越國王的姓氏;孫為當時國王錢俶的正妃之姓;李為南唐國王李氏。他判斷《百家姓》“似是兩浙錢氏有國時小民所著”。所謂“有國”據史書記載,吳越在宋太祖開國後,還存在一段時間,至宋太宗興國二年才率土歸降。可見這本書是北宋初年問世的。

《百家姓》採用四言體例,句句押韻,雖然它的內容沒有文理,但讀來順口,易學好記,與《三字經》、《千字文》相配合,成為我國古代蒙學中的固定教材,《百家姓》本來收集四百一十一個經增補到五百零四個姓,其中單姓四百四十四個,複姓六十個。該書頗具實用性,熟悉它,於古於今都是有裨益的。


周吳鄭王

周:周平王的小兒子姬烈被封在汝州,當地人稱其家族為周家,從此便以周為姓。周王室後裔仍保持姬姓未者,至唐代玄宗時因避李隆基的“基”音之諱,也被詔為周。同是在唐代改姓,與李姓相比,周的血緣關係要簡單得多。

《百家姓》各個姓氏是怎麼來的?什麼時候開始有那個姓氏?(2)

吳:古代周族領袖古公亶父的長子太伯與弟弟仲雍遠奔江南,始建勾吳國,都城梅里。周朝建立後,武王封太伯三代孫周章為諸侯,建國號為吳。吳國被越王勾踐滅掉後,其後代為記其恥,遂以國號為姓。

《百家姓》各個姓氏是怎麼來的?什麼時候開始有那個姓氏?(2)

鄭:周宣王封其弟姬友于南鄭,史稱鄭桓公。桓公子鄭武公先後攻滅鄶和東虢,建立了鄭國,定都新鄭,鄭國一度成為春秋強國。鄭於戰國時被韓所滅,鄭國子孫遂以國名為姓,改姬為鄭。

《百家姓》各個姓氏是怎麼來的?什麼時候開始有那個姓氏?(2)

王:

商代賢臣箕子和比干本是紂王的叔父,因直言苦諫,遭到紂王殘酷迫害。周武王滅商後,箕子、比干的後裔因其先人是商朝王族,於是下令改姓為王。此外周與戰國諸侯國的王族後裔,在秦滅六國之後,四處避難散居,不少家族也紛紛隱姓埋名,改稱姓王。

《百家姓》各個姓氏是怎麼來的?什麼時候開始有那個姓氏?(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