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靠文藝片翻身,楊冪還需要幾部《寶貝兒》這樣的電影?


想靠文藝片翻身,楊冪還需要幾部《寶貝兒》這樣的電影?


國慶檔之後的電影市場普遍比較疲軟,但是《寶貝兒》還是慘淡得比較突出了,上映快一週,票房才剛超過兩千萬。

按理說,有殘疾棄嬰這種邊緣化現實題材,再加上有我們大冪冪這個女演員裡的流量擔當主演,無論哪一項加持票房都不至於這麼慘淡吧。

然而還是必須得面對這個涼涼的現實…

想靠文藝片翻身,楊冪還需要幾部《寶貝兒》這樣的電影?


對比今年相近題材的另外兩部電影《我不是藥神》和《找到你》,《寶貝兒》在口碑和票房上都可以算是撲街撲得很徹底。

先是在今年的金馬上掛了零,後續豆瓣評分也隨著上映一路跌到5.6,三星居多,勉勉強強的一個成績,算不上爛片但離衝獎的水平還有不小的距離。

想靠文藝片翻身,楊冪還需要幾部《寶貝兒》這樣的電影?


連官媒也跑出來蓋章說“藝術片不是鍍金片”,直批楊冪的演技不到位。

想靠文藝片翻身,楊冪還需要幾部《寶貝兒》這樣的電影?


導演則直接艾特相關的官媒表示,請關注影片中表現的你們的人民。(這操作很剛啊

是觀眾們已經逐漸開始不吃流量這一套了,還是真的如導演所說,大家過度關注演員本身而忽略了影片的意義,才導致惡意刷差評的黑子太多影響口碑呢?

想靠文藝片翻身,楊冪還需要幾部《寶貝兒》這樣的電影?


抽空看完《寶貝兒》想說,題材是好題材,夠現實也夠尖銳,但楊冪演技沒到位是真的,片子沒拍好被批也是不算失了什麼偏頗。

要說觀影感受,很少用“如坐針氈”來形容一部電影的觀感,《寶貝兒》算一部。

熱映期間的影院上座率也是低得令人驚訝,差點兒以為自己去看了個包場電影,這足以反映一些問題了吧。

不過客觀來說,劉傑導演的風格一貫都是平淡風偏紀實,《寶貝兒》也是站在比較中立的視角講述整個故事,沒有預設立場,也不靠煽情套路打動觀眾。

但是整體來看,在情緒方面過於剋制就顯得有些平淡無味,而且看上去缺乏深度,讓人在觀影的過程中很容易失去探究的耐心。

想靠文藝片翻身,楊冪還需要幾部《寶貝兒》這樣的電影?


這部電影裡除了三位主演,其他都是素人演員,素人們的表現只能說無功無過,談不上有什麼亮點。

而且如果真的希望觀眾能拋開對演員的偏見,去關注內容本身,何不直接全部都用素人演員呢?說不定還能有什麼意外驚喜。

既然選了流量較大的楊冪來主演,那麼她演技上的硬傷就會在大熒幕上被不斷放大,無法迴避,也不該回避。

演得不好,還不讓別人指出來,這是什麼強盜邏輯?

想靠文藝片翻身,楊冪還需要幾部《寶貝兒》這樣的電影?


《寶貝兒》的故事線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個棄嬰想要阻止另一個孩子也成為棄嬰的過程,結果因為一方的過於偏執導致了兩家人的悲劇。

江萌(楊冪飾)從小寄養在別人家,做了多次手術後幸運長大到十八歲,但面臨著成年了就必須離開寄養家庭的困境。

因為相似的成長經歷,當她遇到徐先生(郭京飛飾),聽說徐先生準備放棄治療自己天生無肛的殘疾女兒時,就想盡方法求徐先生救孩子,甚至還用偷走徐先生女兒的方式想為這個可憐的孩子爭得一線生機。

想靠文藝片翻身,楊冪還需要幾部《寶貝兒》這樣的電影?


揹負著這樣的命運和同病相憐的心情,江萌就開始了尋找和“糾纏”徐先生之路。

據花丞看電影時候的粗略估算,影片裡大約用了至少三分之一的篇幅來找人…前半部分劇情拖沓首先就是個很致命的bug。

想靠文藝片翻身,楊冪還需要幾部《寶貝兒》這樣的電影?


除了關於“生了一個殘疾孩子你救不救”的問題,影片裡還涉及到寄養、贍養老人、殘疾人生存等等一系列很殘酷的現實問題。

本身是一個有很多點可以挖掘的故事,只可惜在《寶貝兒》裡對於每個點的描寫都淺嘗輒止,在這樣的拍攝手法之下,就讓故事變得既不夠深刻,也不夠打動人。


想靠文藝片翻身,楊冪還需要幾部《寶貝兒》這樣的電影?


尤其楊冪對於角色的詮釋實在是槽點太多,比如無數個給到楊冪的摸不透人物情緒的臉部特寫,很有刻意深刻的感覺。

江萌在醫院聽到另一個先天殘疾的嬰兒的事的時候,這個眼神實在是讓人感受不到人物內心此刻該有的複雜情緒,反而有些麻木和空洞…

想靠文藝片翻身,楊冪還需要幾部《寶貝兒》這樣的電影?


出去找工作時被詢問有沒有術後後遺症的時候,她這個反應似乎並不自信也不坦蕩。

想靠文藝片翻身,楊冪還需要幾部《寶貝兒》這樣的電影?


之前看了預告,最期待的就是最後偷了孩子的江萌和被警察叫來的徐先生在派出所見面這段戲了,結果發現可能所有值得一看的鏡頭都在預告片裡了吧。

所謂情感爆發也被她演得不痛不癢,甚至還讓人對她這個角色的“聖母感”一度有些心生厭煩…連帶著郭京飛的情感呈現也有些弱化掉了。

素顏+扮醜對她的演技也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補救作用,好好揣摩角色才更要緊吧。

所以這部電影撲街,楊冪的“功勞”得佔一半。

想靠文藝片翻身,楊冪還需要幾部《寶貝兒》這樣的電影?


在微博坐擁近一億粉絲的楊冪,算得上是女演員裡的“頂流”了。


想靠文藝片翻身,楊冪還需要幾部《寶貝兒》這樣的電影?


想想當初楊冪在《天龍八部》裡演的郭襄也是不少武俠迷的白月光呢,一顰一笑都是少女的生動,天真中自然流露著俠氣。

她這些年的作品裡就越來越難看到當初的那種靈動感了。


想靠文藝片翻身,楊冪還需要幾部《寶貝兒》這樣的電影?


現在的電影和電視劇市場裡演員更新迭代得很快,相比耗費大量心力打磨出來一部好作品,還是隨便拍一拍短時間內賺快錢,不少人都選了後者。

導演們想找有流量的演員作為自己作品的票房或者收視保障,流量演員們也想拍拍文藝片給自己鍍金,實際上這兩條路都已經是走不通的。

“流量”在某種程度上雖然算是人氣的象徵,但也極有可能反噬到“流量”身上。

從《宮鎖心玉》到《扶搖》,從《孤島驚魂》到《小時代》系列,近些年楊冪的熒幕形象和觀眾緣都一直在下滑,從《寶貝兒》的不叫座就能看出,她的流量效應已經接近透支。

想靠文藝片翻身,楊冪還需要幾部《寶貝兒》這樣的電影?


就對比下當年的“四旦雙冰”,即使每個人也有硬傷,但大部分都還是在差不多的年紀演出了能夠讓自己站穩腳跟的作品。

比如趙薇的《親愛的》,就是“大花”藉助作品轉型的成功代表。

想靠文藝片翻身,楊冪還需要幾部《寶貝兒》這樣的電影?


姚晨和馬伊琍的《找到你》也稱得上是兩位女演員的成功轉型之作。

想靠文藝片翻身,楊冪還需要幾部《寶貝兒》這樣的電影?


可惜的是,楊冪目前還沒有遇到這樣一部作品。或者說,她自己還扛不起這樣的作品。

她想借助演《寶貝兒》這種類型片來轉型倒也算是有了改變的念頭,值得鼓勵,畢竟她也清楚這個市場留給她的機會和時間都不多了,但是就《寶貝兒》裡的表現來看,她的演技還差火候。

除了郭襄,花丞真的不希望大冪冪的演技巔峰就被困在《小時代》裡了,天賦是有的,再加加油,還是很期待她能真正實現演技轉型的那一天。

畢竟,作為普通觀眾而言,那些質量並不怎麼樣的“流量電影”、“流量劇”恐怕連粉絲也看得痛苦。

市場裡良性競爭的好作品多了,那當然是件值得普天同慶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