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蓋」設計重出江湖,或將引領手機全新發展方向?

“滑蓋”設計重出江湖,或將引領手機全新發展方向?

在算法方面,本時期取得了若干重要突破。例如,20世紀60年代,適應工程上描繪造型規則的物體的需要,產生了包括諸多算法的計算機幾何學。用計算機繪製工程圖當然比手工方便得多,但工程圖還不等於藝術作品。大約從70年代開始,人們著手以新的公式或算法對非規則圖形加以描繪。1975年,法國數學家曼德布羅(1924—2010)發明了分形算法(直譯為“碎片幾何方法”),並出版了著作《分形理論》(1975)(23)。“分形”一詞源於拉丁文fractus(用於描述破碎的、不規則的石頭),曼德布羅所指的是一點都不規則、但這種不規則的程序在一切等級上都相同的形狀。(24)早在1917年,法國數學家法圖已經探索了名為“自我相似性”的結構特性,(25)其後朱莉婭亦有所論,(26)但未受重視。曼德布羅所發明的分形算法可用來逼真地描繪山、海岸線等非規則物體,博得業界青睞。1982年,曼德布羅出版《自然的分形幾何學》一書,系統說明了他的理論。(27)1987年,他擔任了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從此,分形算法獲得了更為廣泛的傳播。他曾在論文《分形和一種為科學緣故的藝術》對這種算法的藝術價值做了如下概括:絕大部分碎片藝術不是受託為任何商業目的而製作的,雖然早期都出自國際商業機器公司。它未必涉及審美可感性。因此,我們認為碎片幾何看來已經創造了一種藝術新品,與為藝術緣故的藝術、為商業緣故的藝術並列:這就是為科學(和數學)緣故的藝術。它不可分解地基於計算機的應用。在某種意義上,它是計算機藝術的一種形式,但計算機只是工具,而不是要旨。最重要的事實是:令人驚訝地複雜和美麗的圖形可以由令人驚奇地簡單的算法生成。可以用“算法藝術”這一術語來概括碎片藝術的特性。它並非提出了“人工創造性”的問題,但算法藝術經常被感知為根據自己的條件而美麗。因此,創造性、美、藝術的生產與消費必須分開來考慮(1992)。

“滑蓋”設計重出江湖,或將引領手機全新發展方向?

“滑蓋”設計重出江湖,或將引領手機全新發展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