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險狡詐還是雄才偉略,看三國最大贏家司馬懿,如何笑到最後

東漢末年,三國鼎立。不想一統天下的君王不是好君王,在如此情勢之下,各國君主求賢若渴,而蜀國劉備三顧茅廬終於請來了一代謀臣諸葛亮。說起諸葛亮,他博學多識,料事如神,是不可多得的謀士。然而就是這樣的奇才也曾敗於一人,能讓諸葛亮都嚐了敗績的人,究竟是誰,他又有何本領?

陰險狡詐還是雄才偉略,看三國最大贏家司馬懿,如何笑到最後

司馬懿出生於司馬世家,而司馬世家各朝各代均為貴族。他的太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都曾擔任高官。司馬懿是司馬防的第二個兒子,長得也是儀表堂堂,用現在的話來說司馬懿就是一個典型的高富帥。這樣的一個富二代與官二代並沒有成長為敗家的紈絝子弟,而是從小就心懷家國,富有謀略。當時的南陽太守楊素曾經見過未滿二十歲的司馬懿,說他絕對不是尋常的人,將來必定有大作為。

陰險狡詐還是雄才偉略,看三國最大贏家司馬懿,如何笑到最後

像司馬懿這樣自幼聰慧,心懷謀略之人,當然名聲在外。當時還在任職司空的曹操聽說他後,就派人請司馬懿到他下部任職。雖然曹操當時已經掌控了東漢的政權,但是出生貴族的司馬懿又怎肯屈於閹宦之後的曹操手下,於是便謊稱自己有痛風病,閉門不出。曹操又怎肯輕易罷休,夜裡派人偷偷察探,回稟的人說果真如此,曹操這才作罷。之後,曹操以他不應允就逮捕他的命令逼迫他,司馬懿恐自己有性命之憂,才不得不去就職。後來曹操發現司馬懿有四方之志,對他多加猜疑,司馬懿兢兢業業,恪盡職守才使曹操消除疑慮。

陰險狡詐還是雄才偉略,看三國最大贏家司馬懿,如何笑到最後

曹操征討張魯的時候,司馬懿也在隨軍的隊伍之中。司馬懿向曹操進言說,那蜀國的劉備用了詭計才使劉璋投降於他, 而蜀地的人並沒有完全臣服於他,但他此時卻起兵想要攻取江陵,若是我們在這時出其不備,向蜀軍進攻,一定會取得勝利。然而,曹操認為如果這樣做,過於貪婪,必定不得民心。最終沒有采取司馬懿的意見,錯失攻打蜀漢的大好時機。

陰險狡詐還是雄才偉略,看三國最大贏家司馬懿,如何笑到最後

隨後,曹操去世,司馬懿有輔佐曹丕登上王位。同年,吳國孫權親自帶領軍隊西征,曹丕向大臣們詢問意見。多數大臣認為魏國領地樊城、襄陽缺糧,恐不能抵禦吳軍,請求曹丕召回曹仁,使其駐紮於宛城。而司馬懿認為孫權剛剛於關羽交戰得勝,現在應當一心於魏國交好,一定不會在襄陽作亂。況且,襄陽屬於交通要地,一定不能捨去。曹丕沒有聽從司馬懿的建議,下令燒掉這兩座城池,結果孫權果真沒有來犯,曹丕悔不當初。

陰險狡詐還是雄才偉略,看三國最大贏家司馬懿,如何笑到最後

司馬懿多年以來盡心盡職,輔佐魏國幾代君王,才使魏國在三國中屹立不倒,逐漸稱霸。然而後世的史書上對於司馬懿的塑造多是一個陰險狡詐的小人,那麼歷史上的他到底是怎樣的呢?這一年已經七十多歲的司馬懿大壽將盡,縱觀他這一生,不管是讓他當成真正對手的諸葛亮,還是對他多加提拔的曹操父子,都已經離他而去,他的晚年可真正算的上是天下無敵手了。

陰險狡詐還是雄才偉略,看三國最大贏家司馬懿,如何笑到最後

司馬懿臨死前對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說,我侍奉魏國盡心盡力,現在官至太傅,位極人臣,我死了之後,你們一定要好好輔佐少主,群臣都認為我有反叛之心,你們一定要當心啊!他的兩個兒子聽其遺言。多年以後,兄弟兩個不僅把家族守護的非常好,也順道奪了魏國的江山,建立了晉朝。

陰險狡詐還是雄才偉略,看三國最大贏家司馬懿,如何笑到最後

有人說,司馬昭的所作所為得到了司馬懿的認可,所以認為司馬懿陰險狡詐,假意為魏國守了這麼多年的江山,其實就是給自己做嫁衣。他們認為司馬懿與曹操別無兩樣,曹操奪了漢朝的江山,而司馬懿就奪了魏國的江山。果真如此嗎?想當年,司馬懿一心為了魏國,忠心不二,可魏國又做了什麼呢?曹爽試圖奪走司馬懿辛辛苦苦打拼來的地位,想要架空司馬懿。司馬懿怎能容忍?於是除去曹爽,真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可是高處不勝寒,一不小心就是萬丈深淵。放棄權利,家族就不保了,就只能更進一步。

陰險狡詐還是雄才偉略,看三國最大贏家司馬懿,如何笑到最後

小編認為司馬懿確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謀略家,軍事家,政治家。且不論他是否陰險狡詐,他確實守了魏國的四世江山。成功之人向來不拘小節,拿得起放得下,又何必在乎他人眼光。亂世出人才,古今欲成大事者,必定顧全大局,高瞻遠矚,成功之人方能書寫歷史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