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武俠小說家金庸去世,享年94歲,如何評價他的一生?

沐凌竹


如何評價他的一生?不敢,也沒有這個資格。只能說說這位大師究竟留給了我個人那些深刻的印象。許多人總以為蓋棺可以定論,其實我不覺已然,一個時代理解的文化不一定在下一個時代是一樣的,它可以是直取的,也可以是衍生的,甚至可以是顛覆的。因此任何評介一生的做法都為時過早,落在心中的感召都是真實的,每個時代的人們會有不同的答案。草草寫上幾筆,也算一個普通讀者,對武俠大師的一點敬意吧:

金庸先生吸收了傳統小說和武俠小說的精華表現手法。可以說信手拈來、揮就成文、章法自然、遊刃有餘。就像郭德綱把相聲和與相聲有關的精華,都吸收到說相聲中去,除了逗捧,太平歌詞、評劇、豫劇、京韻大鼓、甚至是京劇等等。這種表演手法可說是有異曲同工之妙,把藝術表演或者說把故事情節,其氛圍和藝術表現推到了一個令人十分期待的高度,可能有的金迷會反對這種舉例佐證。換個例子,京劇的形成就是四大徽班進入北京後,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這種融合和發展,使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走上了一個前無古人的境界。凡是中國小說中的詩歌、辭賦、琴棋、書畫、武術、隱喻、輪迴、道義、儒道佛等等,以及小說表現的幾十種手法樣樣都有。

金庸先生是個理想主義者。許多金迷都知道他一生的愛怨故事和人生缺憾,這些經歷造就了自己內心的烏托邦,離社會很遠,離自己內心很近。武俠小說與現實主義小說是有很大區別的,現實主義小說源自生活高於生活,武俠小說就沒有這些條條框框的,這就為他打開想象之門,同時為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創造了條件。這種特點沒有高能的儲備和優美的手法,是吸引不了廣大讀者的。縱橫千里,叱吒風雲,縱然一輩子都沒有到過的地方,被他寫的有聲有色,來去自如。歷史就是一個舞臺,人生就是一面鏡子,武俠就是一曲歌謡,困鬥就是一片風雲。人世間本來無恨,生生滅滅咎由自取;人世間本來有愛,愛來愛去自有因果。這些特點在金庸的小說裡隨處可見。

金庸小說展現了一種別緻的語言美。小說的第一要素是情節,第二要素就應該是語言,小說是用語言撼動人的心靈的,為展開的故事鋪墊、渲染、聚目。打開感知空間,它需要各種各樣的美,如果敘述平鋪直敘就成了喝白開水一樣,平淡無味。金庸曾經批評過近代小說中的一種傾向,完全按照外國小說的敘事方法,不緊不慢,想做皮裡陽秋,喜怒比較隱晦,但這種手法要寫出上乘的作品,對語言的功力和故事的結構要求可以說非常苛刻的,否則這種小說拿在手裡像雞肋。依筆者之見,想要做到沈從文、以及他的徒兒汪曾祺的簡言極致、聯想無暇、流露春風、字字千金,恐怕目前無人能及。金老先生的語言功力雖然缺乏這種高度,但行雲流水、談笑風生、玩世不恭、若隱若現,可以說一應俱全,這在俠風當道、鐵骨柔情的武俠小說中表現的恰到好處。

名人在於“明事”,謙恭就是品德。金庸先生雖然是個影響世界的武俠大師,但從來沒有聽說他口出狂言,這與他小說中的主人公基本一致,謙卑是一種德行,明白事理是一種品格。有幸遇見過一次,始終見他淡淡地笑、謙恭的姿勢、平白的語言,展現了無窮的人格魅力,絕不搶風、毫無凌駕之意,讓人覺得非常舒服。肯定不像有些老不正經的“大學者”,張口閉口呼喚美女,稍不稱心滿口髒話,自戀情結妄自尊大,生怕人世間會忘了他似的……。當時就想,中國的士大夫在作品中的獨自狂妄和在現實中的謙卑內斂,恐怕也就金老先生這樣了。看得出是一種古高的品質和無爭的態度。

金庸先生的小說影響了幾代人。在那個可選小說不多、加上娛樂方式匱乏的年代,手捧金庸的小說在被窩、在旅途、在鬱悶、在等待、在求索的時候,都是無話可說的感受或者是享受。它曾經安慰了您的心靈或者有了新的期盼、曾經讓您從低谷中看到了自己往後的路途、曾經使您熱淚盈眶有鼓起勇氣好好走上一段新的前程。俠義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活法,可以不計較個人得失,不過不能沒有道義。不是嗎?


朱錫北


一個充滿智慧的人。和二十世紀一樣,傳奇,波瀾起伏。偉大的作家,傑出的報人,優秀的評論家。

我在南方週末工作的時候,曾經六次採訪金庸,三次陪同金庸夫婦去過杭州西湖、湖南衡山、陝西華山。

回想起來,這幾次採訪金庸,都有一個共同的背景,就是“晚年金庸進大陸”。在香港、臺灣、新加坡及東南亞時期,金庸小說和金庸影視熱退潮後,金庸的文化產業在大陸找到了新的市場。

不管是三聯書店還是廣州版金庸小說文集,還是張紀中版帶頭製造的金庸影視劇熱,還是大陸的高校合併出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參加馬雲召開的互聯網產業“西湖論劍”,國內旅遊開發的“五嶽聯盟”,陝西的“華山論劍”,最後的劍橋大學讀博士的行為,都趕上了這些年的社會發展節奏和熱點。

不管是金庸把小說版權授予中央電視臺,一塊錢出售《笑傲江湖》的版權,背景正值金庸在香港、臺灣、新加坡等地影視熱和武俠小說熱退潮的階段,張紀中找到了金庸。金庸看重的是中央電視臺的影響力,一塊錢買了電視劇版權。

金庸出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正值提出教育強國,內地的大學合併熱潮;浙江四所大學大學合併,成新浙江大學,向世界一流大學進軍,原新華社長張俊生盛情相邀,金庸答應出任人文學院院長,成為新浙大最好的文化名片,帶來了從未有過的影響力和曝光率;

為了開發文化產業,湖南、山東、河南、陝西、山西等旅遊管理機構,提出了借勢營銷,找到金庸,在湖南衡山召開了“五嶽聯盟”大會,打武俠文化和功夫文化,開發旅遊文化產業,金庸先生帶著夫人和小舅子也去了;

陝西衛視和華山管理局,專門搞了“華山論劍”大型文化論壇,全程電視直播。西鳳酒贊助,華山北峰頂,豎起了“華山論劍”的石碑,還刻上了金庸的字,張紀中帶著劉亦菲參加,來自國內外的學者作家在,在西安碑林廟裡開了陝西作家學者對話金庸研討會;還在華山山頂開起了金庸國際學術研討會,。

三次貼身出行,六次採訪,我見過真實的金庸,他的精明,對夫人和小舅子的貼心照顧,也見過他和主辦方因為商業活動多而紅臉,還見過每一處請教寺廟方丈,單獨請教輪迴轉世等問題。

金庸先生,一路好走。


探照燈


金庸先生在給大家帶來快樂、人生徹悟的同時,他是一個活到老學到老,一生都在追求知識的真正大家。86歲的金庸,考獲英國劍橋大學的博士學位。劍橋大學校長同金庸論文導師,著名漢學家麥大維前往香港,為金庸頒發博士學位。

金庸原本被劍橋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但是他想要申請攻讀一個真正的博士學位。校方告訴他不用了,因為榮譽博士排名在一般教授和院士之上,地位比校長還要高,不需要如此大費周章讀博士。但是金庸不同意,還是堅持攻讀一個博士學位。既然如此,校方就組成了一個委員會,由二十多位教授審核他的論文題目。

金庸先生是一個熱愛祖國,擁護改革開放的大師。1981年7月18日上午,鄧小平以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身份會見了香港《明報》社的創辦人和社長金庸。能見到敬仰已久的鄧小平,金庸當然十分興奮。他鄭重其事,早早起床,梳洗一番,穿好西裝,打好領帶,然後帶著妻子林樂怡和一對子女,乘車來到人民大會堂。

 鄧小平是金庸(查良鏞)武俠小說在中國內地最早的讀者之一。1973年3月,當金庸小說在內地尚為禁書之時,恢復工作不久的鄧小平從江西返回北京,託人從境外買了一套金庸小說,並對其愛不釋手。他在《明報》熱烈支持鄧小平主張的改革開放政策,認為“鄧小平有魄力,有遠見,在中國推行改革開放路線,推翻了以前不合理的制度,令人佩服。真正的英雄,並不取決於他打下多少江山,而要看他能不能為百姓帶來幸福”。

金庸是一個嫉惡如仇的大家。網上流傳一段話,無論是不是金庸所說,都能體現他嫉惡如仇的思想:今天的中國,有的人很有權力,有的人很有財富,有的人很有知識,有的人很有名氣,可他們普遍都沒有一樣東西——良知。

金庸大師溘然長逝,從此再無大師!沉痛哀悼金庸大師!


餘豐慧


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海寧,雙魚座。 查良鏞17歲在壁報上寫諷刺訓導主任投降主義的文章《阿麗絲漫遊記》被開除;查良鏞20歲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又因對校內學生黨員行為不滿而向校方投訴,反被退學。後在中央圖書館掛職,閱讀大量書籍。

查良鏞24歲娶第一老婆杜治芬,後來離婚;又苦戀電影明星夏夢卻無果;32歲娶第二老婆朱玫,後來離婚;52歲娶了23歲的第三任老婆。 查良鏞的第二任老婆後在孤獨和貧困中度過一生,獨自病死於醫院,替她拿死亡證的不是丈夫和女兒,而是醫院員工。



查良鏞就是風流才子━━━━金庸。 金庸和徐志摩是表兄弟,金庸的堂姐嫁了瓊瑤的三舅,錢學森的岳母和金庸是姑侄,詩人穆旦是金庸的堂兄。徐志摩、金庸、瓊瑤、穆旦,他們一家掌握了中國近代的朦朧詩、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現在詩歌的話語權。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金庸是真正的一代大俠。 他把時代背景和家國山河都寫到了武俠中,在他的江湖暢談關於理想,關於友情,關於愛情,關於時代……金庸走了,江湖老了,青春沒了,也許天堂也想看武俠了。山高水遠,我們江湖再見。

滄海滔滔一聲笑,快意人生江湖老。白馬颯沓西風起,引弓大漠學射鵰。


旅鴉世界


金庸的一生無疑是充滿傳奇的,從他開始寫小說那會開始,他的文學大師的地位就已經奠定了,特別是90後的一代基本上都讀過金庸的小說,而金庸小說翻拍成的電視劇基本上都是經典的作品,給大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實金庸除了作品廣受好評外,還有一個深受大家誇獎的特點:愛學習。


金庸曾經靠自己的力量考取了英國劍橋的博士,英國劍橋在中國肯定是數一數二的大學的,而金庸能從其中脫穎而出,並且受到了校方的高度重視,可見金庸的才華有多麼的耀眼。

金庸其實還一直在為老百姓的生活出自己的一份力,他曾經支持鄧小平就是因為看到鄧小平真心為老百姓謀福利,而金庸有一顆救濟世人的俠義之心,所以讓老百姓脫離苦海一直是他內心的一個夢想,直到今天,這個目標雖然還沒有實現,但是金庸老先生已經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了,我認為他是值得被我們尊敬的。



jackykkkkii


一開電腦時就看到了這個消息,真的很難過。

金庸的書是伴隨我童年記憶的主體,那時候老爸很喜歡買武俠小說,他當時走南闖北,經常出差回家後就帶回來一套武俠小說。

我從小學就開始看金庸,我老媽叫那個書是大本書,不准我看,但是情節實在是太有誘惑力,趁老爸老媽不注意,就會偷著看,斷斷續續地打游擊戰,也差不多都看完了。

另外其實老爸對我們看小說沒有太多限制,老媽對我們更多的是散養,所以我基本上小學裡就差不多讀遍了金庸,梁羽生的武俠小說,但是一直對古龍的書看不下去。

金庸的書涉及到各種知識,有點類似百科全書,人物性格都很豐滿立體,總想一氣呵成讀完,從讀金庸開始,我的作文水平也是一直被當做範文,這也是受金庸先生的影響吧。

自己還曾試圖寫過一本武俠小說,只是光寫了開頭,後邊就沒再寫了。

還記得當時看《射鵰英雄傳》時的那種激動的心情,那首歌至今也是最喜歡的曲調。


金庸現在不僅自己寫武俠小說,自己也是性格嫉惡如仇,金庸一生重情重義,同時風趣,知識淵博,他的一生是最值得稱道的一生。

據傳,金庸的表哥就是徐志摩,大才子。因為徐志摩上的劍橋大學,所以金庸先生一直致力於考上劍橋大學,終於在86歲高齡時獲得英國劍橋大學的博士學位。

金庸先生一生筆耕不綴,知性重情重義!


jason媽咪有辦法


1955年,時任著名報紙《大公報》專欄作家的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用“金庸”的筆名,創作並發表了個人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引起了文學界不大不小的震動。此時的金庸,依靠文學創作已經積累起數量眾多的粉絲,他的每篇作品,都能在讀者中間蕩起漣漪,這部武俠小說同樣不例外。


廣大粉絲看到武俠小說還可以這樣寫時,無不對這個30歲出頭的年輕人刮目相看。

是的,武俠小說並不只是書寫打打殺殺,陰謀詭計,愛恨情仇等帶有感官刺激的故事,武俠小說還可以融入家國情懷和俠義精神,融入“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儒家精神,融入“道法自然、無為而為”的道家思想,展現出一種崇高的人生信念和價值信仰。

從此後,金庸在最好的年齡,創作出了最優秀的武俠小說。他差不多以一年一部長篇的速度,向武俠迷,向整個社會,向全世界證明:嚴肅文學能做的事,武俠小說同樣可以做到!

從《碧血劍》、《射鵰英雄傳》、《雪山飛狐》……再到《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等等,我們看到了一個握著鋼筆的儒者,以極其嚴密的邏輯、冷靜的思維和豐富的情感,為讀者奉獻了一個又一個精彩故事,塑造了一個又一個大俠和英雄。

尤其在這些大俠和英雄,如蕭峰、令狐沖,楊過、張無忌等人身上,把家國情懷和俠義精神詮釋得淋漓盡致,讓人們看到了一個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形象。

他們是華夏民族傳統觀念下的道德模範,是人性光輝裡的理想化身,更是現實生活中有血有肉的七尺男兒,用個人獨特的人生信仰走著不同尋常的人生路,是引領世人追尋正義的精神嚮導。

給通俗的武俠小說故事加入人格化和寓言性,讓武俠小說產生一種比肩嚴肅文學的藝術張力,這就是金庸對武俠小說的最大貢獻。以前從來沒有哪個武俠小說家這樣寫過,金庸這樣寫了,他創造了武俠小說的神話,註定要改寫歷史。


可以說,金庸依靠高深的文化修養,把武俠小說的創作提升到了頂峰,自1972年完成最後一部武俠《鹿鼎記》之後,他封筆將近半個世紀了,但到現在,依然沒人能超越他,甚至連趕上他,跟他並駕齊驅的武俠小說家也沒有,不得不說,他是當代真正的通俗文學大師,位置高高在上,別人只能仰望。

2018年10月30日下午,金庸先生駕鶴西去,我們再也看不到那位戴著金邊眼鏡,說話風趣幽默,一派儒雅氣質的“金大俠”了,他把自己的名號交給了時間,交給了歷史,交給了所有熱愛武俠小說的讀者,因為那14部長篇武俠小說,他會永遠活在讀者心中。

但金庸先生筆下所展現出來的俠義精神,值得所有人延續下去,不為別的,只為了不辜負生命的光華,不辜負一個叫作“大愛或正義”的人生信仰,因為這些,我們會永遠生活在陽光下。


鴻鵠迎罡


港媒消息,今天下午,94歲的金庸離開了我們。

此前,也曾有多次誤傳消息。多希望這一次,也只是個錯誤。

金庸先生生於1924年3月10日,曾經創作《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家傳戶曉的小說。金庸、梁羽生與古龍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

近年來,金庸出現在大眾視野較少,只三次:

第一次,2016年,黃曉明、霍建華、劉亦菲等各路明星們以及金庸迷為他微博慶祝92歲生日,粉絲喜稱他為"不老的金庸"。金庸的兒子查傳倜告訴記者:"今天是父親92歲生日,父親收到了許多金庸迷的祝福。目前他的身體很好。只是腿腳不大好,出門不方便。"

第二次,2013年,經北大中文系主任陳平原教授證實,89歲的金庸在北大讀博。媒體報道中全文謄寫了畢業證書:"查良鏞,1924年生,於2009年9月至2013年7月在中國語言文學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學習,修完博士研究生培養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成績合格,通過畢業論文答辯。"

再之前,86歲的金庸赴劍橋讀博士,輿論譁然。

凡有華人的地方,必有金庸的讀者。為我們造了整整一個武俠江湖的寫作者,走了。走之前,留給我們的依然是一個好學、樂觀、豁達的身影。

肉體凡胎會消逝,梁羽生開創、金庸開拓的新武俠小說一脈,其正義兼愛、天下為公的情懷和同情弱者、歌詠自由忠貞的武俠精神,會在有華人和華語的世界裡歷久彌新。


影視口碑榜


金庸先生仙逝,94歲也是高齡,人生也是豐富又豐沛,也可謂是今生無憾了,但金庸先生去世依舊讓無數受益過金庸武俠世界的讀者傷心不已,那個武俠的世界也在今天凝滯了。


武俠小說第一人,近代著名報人,大概是金庸最重要的兩個標籤,而他所構建的武俠世界是華文世界最重要的文字之一,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我們跟著金庸武俠中的人物的愛恨情仇,感受武俠中的瀟灑與寂寞,那是少年心中的武俠夢,誰沒想過也能成為令狐沖那樣的瀟灑少年,成為喬峰那樣穩重大哥氣派的中年,隱居山林看淡世間風雲的風清揚……這些體驗,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不易實現,在其他文學作品中也很難看到,我們就格外珍視金庸大俠構建的武俠世界,在夢裡我們也當一把武俠中的高手,除暴安良,見義勇為。

金庸去世,古龍多年前已經去世,那一代的武俠世界都沒了再更新的可能,但那些文字都還在,讀一讀,武俠的世界就會構建起來。而金庸先生在天堂中會創作新的武俠世界,讓天堂也有一個瀟灑的武俠可能。

大俠,一路走好!


老李有刀


金庸大師,演藝界最應頂禮膜拜的一個人,他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養活了多少人?捧紅了多少人?如果把演藝界比作華山論劍,試問哪位作家敢於金庸大師比試一下作品被改編的數量,和因金庸劇而走紅的明星數量?



我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接觸金庸的作品,同時還有梁羽生。看的第一部作品是《書劍恩仇錄》。實話實說當時很反感,那時候我們喜歡聽劉蘭芳的《岳飛傳》、《岳雲傳》,和袁闊成的《三國演義》。最高的武功也無非就是高崇挑滑車之類的。所以看到《書》中書生用扇子挑起大缸之類的情節嗤之以鼻,覺得情節假,也就覺得作品假,從而覺得作者假。


少年時是易變的,八十年代港臺武打電影湧入大陸,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我們開始相信裘千仞在水中行走是真的,相信雪山飛狐爬雪山是真的,相信大師們飛來飛去的輕功是真的。這應該是喜歡金庸的開始。接著嬌俏可愛的黃蓉、小龍女、王語嫣更是征服了眾多少男的心,這應該是崇拜金庸大師的開始,因為他的作品中有江湖義氣、有兒女情長。他輕鬆改變了我們的認知觀,當時正在讀高中的我甚至用萬有引力理論去證明輕功的存在。

我讀過所有他的作品,最喜歡的作品也許和大家有所不同,我最喜歡的是《天龍八部》,第二第三分別是《碧血劍》和《連城訣》。最不喜歡的大家猜不到,是《神鵰俠侶》,因為書裡面讓冰清玉潔的小龍女受到了惡道士的侮辱。

最喜歡的人物依次是黃蓉、郭靖、段譽、鍾靈、令狐沖、楊過……在金庸、古龍、梁羽生構建的武俠世界裡,如果評前十名,金庸創造的人物會佔去一半。


他的作品曾經被編入語文教材,引來無數爭議。我發現他很天真,他曾表示:“我希望我死後一百年、二百年後,仍然有人看我的小說。我就很滿意。”其實我兒子這一代喜歡那些玄幻作品,對於金庸已經知之甚少了,估計我們這一代人之後,在沒有武俠世界了。

九十多歲離世,在我的東北老家這算是喜喪,送喪的人不許哭泣。其實他的離去,算不上有所損失,因為他早已失去了創作力,無法再創作出那些經典人物了。按照我的東北老家,喜喪只要送上你對逝者的尊敬就可以了。

金庸大俠,安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