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在武俠小說中如何塑造人物和講述好一個江湖俠義的故事?

電影網絡小說


最近看了著名編劇汪海林的幾個視頻。

汪在裡面大罵現在的作家抄襲也能進作協。

有一個竟然抄襲了兩百多個。厲害啊。

說現在的發行制度是錯誤的,導致了就看你這個劇有沒有流量明星導演,別的什麼都不在乎,劇本任意改,數字先生小姐一大堆。替身,文替很普遍。摳像配音經常見。

說和日本的同行一聊,人家是質量往上市場往下,我們是質量往下,市場往上,導致根本沒幾個還注重質量的。

原來在國外得獎的很多,現在呢,少多了吧。

金庸的電影電視,特別是電視劇,經常翻拍,為什麼?

因為人家寫的好啊。編劇改編起來容易,不像有的原著就不行,編劇改編起來,那可費了勁了。

劇本是一劇之本,沒有劇本,導演演員也不行。

而中國每年拍幾百個電影,一萬多電視劇,中國編劇有幾個呢?一共才一百多個。

在市場龐大的需求下,這點編劇哪夠啊!於是短期內又湊合了幾百個。就這也不夠。於是乎,有人就開始研究,編劇軟件,編劇機器人什麼的了。

說電影電視我們能和美國比嗎?不能。不管質量數量都差遠了。人家編劇多少,兩百多。好傢伙,我們編劇超美國了,數量超了,質量呢,還不如以前了。

金庸的電視劇翻拍很多了,你能記住幾個,好原著,好劇本,禁不住所有人的一起瞎改,投資人改,導演改,演員改,是個人都改,拍出來一看,編劇自己都不認識了。


北國風雲2


但是,金庸的書我卻看讀了不少,書看得多了當然也會有一些心得,同時也看到作者一些路數。在看金庸老先生武俠小說的同時,還讀過其他幾個新派武俠小說名家的許多名著。相互比較很容易看出創作思路的不同。

總體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是以哲理見長的,一本本書,一樁樁事件,一個個人物相互間都是以哲理為主線串連在一起的。這些哲理在我們的生活中,在現實的社會上同樣是存在的,這使得那本來虛無縹緲的江湖,就象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兒一樣。讓我們形同身受。

在我們中國的傳統哲理中,最深入人心的莫過於法於陰陽,就是正反兩個對應的體系,而金庸書中的江湖,無不是正邪兩大陣營。但兩大陣營內的人物,絕不是那麼純好或純壞的。正派裡面不缺奸邪小人,邪派裡面也有光明磊落的正直之人。更兼是每個人都不是純好或純壞的,都是多種品質在一個人身上摻雜著,更顯出那一個個人物鮮活,真實,有血有肉。這就是我們傳統的陰陽學說中的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還有因果報應,愛恨糾割,情仇牽纏等等我們生活中常常發生的事兒,都會以一種特殊的表現形式,用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一件件典型的故事,更加鮮明更加形象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而且是環環相扣,各種看似毫無聯繫的事兒都會糾纏在一起,斬不斷,理還亂,不到最後你根本猜不出結局。

所以,對於金庸的書,我們更加覺得真實,感到親切。往往能把自己帶入故事中,帶入人物中。同書中的人物一樣喜怒哀樂,一起快意恩仇。

這使得我們往往會被作者帶入江湖而不能自拔,一著書就想一口氣看完它。因此也真誤過不少事兒。其他的小說好象沒那麼大的吸引力。


夢113300796


金庸塑造的男主角一般是孤兒比如說:郭靖,令狐沖,楊過,張無忌,胡斐,袁承志,狄雲,喬峰,石破天等。金庸作品像一壺水一樣,慢慢的煮開慢慢的沸騰。剛開始也許並不是很好看,但越往後越讓人放不下。這就是金庸小說的循序漸進的寫作手法。比如說天龍八部的開始,段譽出場遇到鍾靈,即第一回青衫磊落險峰行,讀起來讓許多人感到很枯燥,還有笑傲江湖的開始,林平之家被滅門也讓覺得沒什麼意思。但越往後越好看,慢慢就讓人手不釋卷了。大家好好的重讀先生的原著吧!藉此緬懷一代宗師金庸先生,先生一路走好,江湖再無金大俠!!!


韋江峰



冰雪RONGHU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