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這羣人一起 看看成昆鐵路的前世今生

1958年修建,1970年開通的成昆鐵路與美國的阿波羅帶回的月球岩石、蘇聯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被聯合國並稱為“象徵二十世紀人類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蹟”。如今它已經運營了48年,成為了一群人的記憶。今天,就讓我們隨著《穿行大西南》的攝製組一同來看一看這趟鐵路發生了哪些故事,它的前世今生,有什麼是值得我們銘記的!

跟著這群人一起 看看成昆鐵路的前世今生

聽鐵道兵說:建造初期的艱難困苦

成昆鐵路從1958年開始建設,直到1970年投入使用,它連接四川和昆明兩省,把西南邊疆和祖國內地的距離大大縮短。

修建成昆鐵路之前,共有東中西三條線路可選,外國專家說,只有中線可行,西線是鐵路禁區,不可能完成鐵路修建,但我方技術人員堅持西線,中線固然規避了建造困難,戰略意義卻不大,唯有西線可以更大範圍地改善沿線老百姓生活、加強民族團結、鞏固國防,經過再三研究考慮最後還是敲定了西線線路。

西線路線,沿線三分之二地區奇峰聳立、深澗密佈、溝壑縱橫、地勢陡峭、地質狀況複雜,跟隨攝製組一起的老鐵道兵包中友告訴我們:為了完成西線修建任務,順利通車,成昆鐵路全線有隧道四百三十來座,總長三百四十多公里,六千米以上的有二座,還有橋樑近千座,總長一百公里。

跟著這群人一起 看看成昆鐵路的前世今生

多年前的烏斯河隧道建設工地上,前來視察的彭德懷突然發現山坡上有一片新墳,驚奇地問:“哪來這麼多的新墳?”工地負責人答道:“那都是為開鑿隧道犧牲的戰士和民工。”

《一九六五年後的彭德懷》一書中記錄道:彭德懷從一座座新墳前面走過,見許多墳墓都沒有墓碑,或者只是簡單地用木板寫了一個名字插在墓前,就對隨同的負責人說:“同志,這樣不行,這樣我們就對不起這些為三線建設犧牲的戰士和民工!”

於是,成昆鐵路沿線很快樹起了一座座刻有犧牲建設者姓名、年齡、籍貫的烈士紀念碑。至今仍然可以在成昆鐵路沿線看到很多烈士陵園。

在這次的拍攝中,我們除了去到一些烈士陵園,還特地前往關村壩車站的鐵道兵博物館,和鐵道兵包中友以及鐵道兵後代吳斌共同緬懷這些為了祖國建設犧牲的成昆英雄。

聽守護者說:和鐵路的不解情緣

聊起鐵路就必然要說到火車,與其他地區火車不同,大涼山腹地上的幾列綠皮火車對沿途居民來說是他們往返趕集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被老鄉親切地稱為小慢車。

跟著這群人一起 看看成昆鐵路的前世今生

作為駕駛小慢車的第二代彝族司機,潘海波從小就見著火車從自己的家門口經過,成為火車司機,就成為了他從小心裡的願望。如今,潘海波不僅實現心裡的願望,還見證了成昆鐵路通車48年以來的風風雨雨,這趟往返於普雄與攀枝花的“小慢車”,歷經多次車次更換和運行圖調整,依舊不離不棄地運行在涼山地區的山水之間。沒有空調,最低票價只要2元的小慢車,除了當地老鄉,時常還裝著雞鴨豬羊。

潘海波說:“這趟火車途經的喜德縣、越西縣均是國家級貧困縣,因為不通公路,老鄉們自家種的花椒、土豆都賣不出去。後來,通了火車之後,老鄉們坐火車將山裡的農產品運到縣城賣,很多人還做起了販賣農產品的生意”

跟著這群人一起 看看成昆鐵路的前世今生

這趟小慢車,以全程運行353公里、經停26站、耗時9個多小時之“慢”,助推了涼山彝族地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潘海波也為自己能夠駕駛這樣一輛脫貧致富小慢車,而感到驕傲、自豪。多年來潘海波也早已把開小慢車作為自己的生活需要。他表示:“只要慢車不停,他會一直堅持為彝族同胞駕駛這趟共奔美好新生活的小火車。”

和潘海波同樣把自己最美好歲月奉獻給成昆鐵路的,還有樂武變電站的陳曉彬,“樂武這個山村連公路都沒有,只通了成昆鐵路,每次我們都需要從外面帶來一週所需的食材,再乘坐小慢車來這個成昆鐵路線上海拔最高的變電站。”陳曉彬和同事共同守護著爾塞河到瓦祖的接觸網供電,在變電站的時間裡,他們一步也不能離開,要隨時防止變電站發生意外,時刻守護著成昆鐵路。

跟著這群人一起 看看成昆鐵路的前世今生

陳曉彬在接受採訪時說道“在變電站的20年裡,似乎轉眼之間,人就變老了”說完,他在鏡頭前靦腆地笑著,似乎是回想著他們這20年來和鐵路的點點滴滴。

聽修建者說:成昆鐵路的未來

成昆鐵路已經運行了48年,由於當時受經濟條件所限,鐵路的設計建設標準偏低,只是單線雙向通行。而隨著四川經濟的快速發展,鐵路運力已遠遠不能滿足攀西地區客、貨運輸的需要,建設成昆鐵路複線提上了日程。

跟著這群人一起 看看成昆鐵路的前世今生

我們遇到胡旭華的時候,他正準備去看看自己的父親,他告訴我們:“我父親是犧牲在修建成昆鐵路隧道的時候,當時我們都不知道他到底埋在哪裡,我來修建成昆複線,也是我在繼修建青藏鐵路,大秦鐵路之後離家最近的一次修建工作,才有時間能過來找父親的墳墓,找到的時候,我和母親在電話裡一起哭了很久,但是雖然父親犧牲了,我還是想延續父親的使命,為國家的鐵路建設發光發熱。”

“也是因為我父親是在建隧道的時候犧牲的,所以我對安全問題更加的嚴謹,容不得一點點的湊合。”如今他作為成昆複線餘山隧道的施工隊隊長,也感嘆道,複線的修建無論是科學技術還是安全設施都遠遠超過了當年,但父親他們當時為成昆鐵路作出的犧牲,是值得後輩銘記的。

採訪中,胡旭華還與攝製組說起了他的女兒,“我女兒是受到我們的影響,選擇工作時也是義無反顧的選擇與鐵路相關的。”鏡頭前一直自如的胡旭華,說起孩子時,有些許動容,他認為這一生最為虧欠的就是自己的孩子,為了祖國的鐵路建設,犧牲了很多陪伴她的時間。

跟著這群人一起 看看成昆鐵路的前世今生

成昆複線的工程竣工後,將主要承擔客運功能兼顧貨運功能,到時乘火車從成都到攀枝花和昆明的時間也將大大縮短。成昆鐵路複線也將是成都南向出川的重要通道之一,而老成昆線則主要承擔貨運功能和短途客運功能。成昆鐵路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也將在時間的洪流中繼續滾滾向前。

如今,恰逢改革開放40年之際,3集人文紀錄片《穿行大西南》也正在四川網絡廣播電視臺、IPTV、熊貓視頻和四川衛視播出。《穿行大西南》攝製組將成昆鐵路的前世今生、這一路中的所見所聞都變成了鏡頭裡的故事,有關成昆鐵路的更多故事、更多感動等你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