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烈士」的由來和演變嗎?

“烈士”一詞最早見於商代。如伊尹曾經說過:“大夫知人事,烈士去其私。”春秋時期的孔子也用過:“白刃交於前,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三國曹操《龜雖壽》詩句中有“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在古代,烈士通常是指臨危不懼的忠義之人。

你知道“烈士”的由來和演變嗎?

你知道“烈士”的由來和演變嗎?

到了近現代,“烈士”一詞含義發生變化。抗日戰爭時期的國民黨政府,對抗戰殉難者稱為“忠烈”。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稱戰場犧牲的指戰員為“陣亡將士”。

你知道“烈士”的由來和演變嗎?

你知道“烈士”的由來和演變嗎?

1947年4月,東北行政委員會公佈實施的《東北解放區愛國自衛戰爭陣亡烈士撫卹暫行條例》中,首次將“陣亡將士”改為“陣亡烈士”。1980年 ,國務院發佈的《革命烈士褒揚條例》中規定:“我國人民和人民指戰員,在革命鬥爭中、保衛祖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壯烈犧牲的稱為革命烈士。“至此,“烈士”一詞演變成當今的意思。

你知道“烈士”的由來和演變嗎?

你知道“烈士”的由來和演變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