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的白點是什麼,目數是什麼

紫砂壺上經常能看到若隱若現的小白點,這些小白點其實是紫砂礦料中的雲母。

雲母是紫砂礦料的伴生礦之一,它在燈光或者太陽下,發出一閃一閃的亮光。雲母本是紫砂壺裡天然的成分,所以紫砂壺上有云母是很正常的現象。

雲母既沒破壞紫砂壺的物理結構,也不會影響紫砂壺的透氣性和吸水性,大家也就不必有過多的擔心,紫砂壺上的雲母到底是不是瑕疵的問題。

壺的白點是什麼,目數是什麼


通常情況下,紫泥壺上比較容易看到雲母,朱泥段泥也有,只是沒有紫泥看著那麼明顯,而紫泥壺也不是所有的都是雲母含量一樣多,它和泥料的砂性也有關係,砂性重的紫砂泥,雲母就相對多一些,反之就少。

最後,雲母的存在與紫砂壺品質好壞無關,也不必刻意的在意紫砂壺面的雲母多寡。

紫砂壺表面的細膩感、砂質感除了跟泥料有些許關係外,對其影響最大的就是泥料的目數。

目數也稱為碼數,多指代單位面積篩網(1平方英寸)上有多少個孔,單位面積不變,目數越大,篩網越密,網眼兒自然越小,過篩後的泥料自然越細,反之則越粗。。例如,90目泥料就是一平方英寸有90個網眼,大於90目的泥料通常用指頭一捏會形成一個粉餅。

壺的白點是什麼,目數是什麼


壺的白點是什麼,目數是什麼


壺的白點是什麼,目數是什麼


常用的是16目、24目、32目、40目、60目、80目、100目,如有特殊要求,應該還可以增加其他目數的。

泥料顆粒越細,則可塑性提高,壺的機械強度增加;坯料顆粒粗,則可塑性降低,在燒製過程中不容易變形,穩定性提高,收縮率減小。

壺的白點是什麼,目數是什麼


因為技術的差異,每個時代所出現的目數是有差異的。明代紫砂泥的目數多為25~30目,清朝早期為35目,清中期則為55~60目。目前最主流的目數依然是50~60目。這個區間是紫砂壺成功率最高的,並且泥料既細膩又有砂質感,泡養包漿光澤度也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