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言》:朱天文,莫言感慨,朱天文七歲讀文學經典,他正在放牛

《巫言》:朱天文,莫言感慨,朱天文七歲讀文學經典,他正在放牛

《巫言》:朱天文,莫言感慨,朱天文七歲讀文學經典,他正在放牛

莫言在香港演講,回顧寫作之路時調侃自己說,當朱天文這些作家七歲就在讀文學經典時,他還在山東農村,家鄉的草地上放牛,直到八十年代,西方文學大量湧進,莫言才有機會接觸並“惡補”西方文學作品。跟莫言所代表的大陸作家“用耳朵得來的文學素養”相對應,朱天文代表了當今華語文壇的另一類標本,出身於書香門第、師從於傳奇人物、成名早又沒變方仲永。

大隱隱於市,才有明眼洞察萬象,奉行君子淡交,曖昧也因而更睿智,內省也令交際更疏淡,這才能愈加摯於紙墨寄情,曖昧詩文包藏好天地人。朱天文便是。住在桂花樹盛開的深巷裡,一棟老宅,兩代同堂,書房裡每一樣物事都被書籍報章覆蓋,如同遠古代旺盛雨林。像這樣的作家,在臺灣不多了,在中國乃至世界都不多了吧,與人類集體近在咫尺,卻可以瞬間懸殊。

《巫言》:朱天文,莫言感慨,朱天文七歲讀文學經典,他正在放牛

看這本書是痛苦,但有愉悅作償,甚至有好奇心推波助瀾。因為作者是朱天文。寫過世紀末的華麗,寫過荒人之愛,寫過最美好的時光。二零零八年初,《巫言》剛剛由印刻出版,我剛好在香港,看到書店裡擺出來了當然要買下,結果一看看去一整年。如果閱讀也能像購買那樣義不容辭毫無猶疑。封底有言,“給下一輪太平盛世女性的、實物的備忘錄”。

寫帽子小姐的購物慾,終究底子裡是悲苦自擾。寫戀人駕得時速百嘜,打不通情人電話時卻分分秒秒都等不得。寫世紀末的倒數,兩次跨世紀的鬧劇。寫文人從政,拉選票拉成蠻荒鄉野裡的兩盞孤燈,恍如漁船逡巡,撒網再拉。寫老翁取表看,不是定時間,是在定自己存在的座標。 寫病情詳記,把舌苔味蕾灰藍眼都寫出來給你看,明明在說死,卻寫得活色生香似的。

《巫言》:朱天文,莫言感慨,朱天文七歲讀文學經典,他正在放牛

這寫法,真的像經文。經文讀不好,亦會成教條。小說讀得好,反倒像經文了,架在活生生的人物和物事身上,但最終沒有確鑿的定義,彷彿是有智慧有內省的人突然緘口,決定一脈奉行低眉垂目的菩薩做法,捨去貪圖解決方案的現代企業行事法則,卻不吝嘲諷(譬如:給領導人編排超形象的綽號),終是一幅“憐取眼前人”的姿態,嘆末日一遍又一遍、一步又一步逼近過來卻無人識得。

回過頭去想,菩薩為何低眉?低眉,是因要不結伴地旅行人間嗎?低眉,是因要避免紛陳光影擾亂視聽。是因眼角已濡溼。是因要不搶白也不獨白嗎?其實任何貌似答案的自作聰明的回答都註定是錯的。如書中人所言,描述才是所有科學的根基。這讓我不禁想起曾有人笑弗洛伊德該得的是諾貝爾文學獎。

《巫言》:朱天文,莫言感慨,朱天文七歲讀文學經典,他正在放牛

作者天文寫一長篇小說,可惜沒有新世紀物質界百科全書大獎贈予。譬如她不厭其煩解釋曆法發明,曆法改革,曆法到了千年就要折騰一下,敘述得越仔細越讓人頭暈目眩的抓狂,但她也不說:本來就是要用描述法則點破時空的虛妄。我在這裡說,倒好像是妄斷了。

《巫言》:朱天文,莫言感慨,朱天文七歲讀文學經典,他正在放牛

電光石火,總是一瞬,是他假裝無意觸碰到他的一瞬,是他永遠不能擁有他的那一瞬。年過半百,作者天文已願戒除單一文本或完整故事,接受毛尖採訪時說,“小說在寫時,只能做一件事,吸口大氣潛入意識之海,召喚出恍兮惚兮之中的像與物,賦予造型,給它名字,只能做這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