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發展動能澎湃,農業大省變工業強省

發展動能澎湃,農業大省變工業強省

全省工業增加值由1978年的51.94億元增加到1.19萬億元 世界工業頻現“湖南元素”

萬億級的裝備製造業、五千億級的食品加工業、千億級的汽車製造業……近年,湖南工業產業聚集,並逐漸形成了20個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10月30日,湖南省慶祝改革開放40年系列新聞發佈會第二場舉行,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佈了自改革開放以來我省在工業領域所取得的諸多成就。

40年來,湖南從傳統的農業大省逐漸變為工業強省,並在世界工業領域展現湘軍實力。當下,湖南正著力將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航空航天三大產業打造成世界級產業集群。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胡銳

【產業結構】 農業大省變身工業強省

作為“魚米之鄉”,湖南一直就以農業大省自居,然而改革開放以來,三湘大地的工業經濟也強勢崛起。40年來,湖南全省工業增加值由1978年的51.94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11879.9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2017年是1978年的89倍。

目前,湖南已完成四大工業區域佈局,即作為全省工業核心增長極的長株潭地區、綠色發展的環洞庭湖地區、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的湘南地區,以及大湘西地區。

“產業結構也不斷調整優化。”發佈會現場,省工信廳廳長曹慧泉介紹,改革開放初期,我省工業以紡織、有色、工業設備製造、糧油加工和化肥農藥等產業為主導,上世紀90年代起,化工、菸草、電力、食品等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快速發展,到2017年,我省11個主要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均超過千億元,其中裝備製造業超過1萬億元,食品行業超過5千億元,汽車製造業超過1千億元……

2017年,全省產值過100億的企業達到24家,其中華菱集團成為全省首家本土千億企業。目前,湖南已形成20個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

自湘潭電機廠首次出口冷凝電機後,工業品出口成為我省全部出口產品的主力軍。2017年,我省工業產品出口額為1535.82億元,佔全省出口總額的98.1%。在引進來方面,從改革開放初期引進第一家外資企業粵湘強豐有限公司後,我省目前擁有境外世界500強企業投資且仍從事生產的企業有33家。2017年,我省利用外資規模達到144.8億美元,其中製造業是外商投資的主要領域,其中包括大眾、博世、安賽樂米塔爾、偉創力等全球知名企業。

【創新能力】 世界工業的“湖南元素”

改革開放40年中,我省工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在這偉大的工程中,就注入了不少湖南元素。湖南華菱鋼鐵提供大橋關鍵部位橋樑鋼、株洲時代新材提供減震防撞裝置、湖南建工集團承建超過10萬平方米的房建項目……

此外,世界最高時速的米軌動車組、世界首輛超級電容100%低地板有軌電車等一批具有世界頂尖技術的高端產品均出自湖南;湖南產的電力機車在全球市場佔有率超過20%,位居世界第一;我省生產的中小航空發動機用於直9、直10,國產大飛機C919的起落架系統、水陸兩棲飛機AG600的發動機和起落架系統也都產自湖南。

2017年年底,我省全行業已建起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30家,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12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已達123家,和一批國家工程技術中心與國家重點實驗室。

發力

三大產業打造成世界級產業集群

據介紹,我省正依託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芯片、麒麟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和中電軟件園產業優勢,積極對接500強、軍工央企引進重大項目,打造全國自主可控計算機及信息安全的產業高地;依託中車時代IGBT優勢,把湖南建設成為我國功率集成電路研發製造基地,將中電48所離子注入機等國家重大技術短板裝備轉化為產業優勢;將國產大飛機及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重大專項相關研製任務成果轉化為產業優勢;依託硬質合金材料、碳基新材料等領域的研發優勢和產業優勢,發展一批國內外知名的新材料產業集群等。

“我們還將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航空航天三大產業打造成世界級產業集群。”發佈會現場,曹慧泉自豪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