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武俠小說家金庸去世,享年94歲,如何評價他的一生?

沐凌竹


作為一個普通人,查良鏞的生命終止在昨天,94歲高壽,對他本人和他的親屬來說這是好事。無數金粉追思,感懷,大喊一代武俠大師仙去

作為作家的金庸,其實在他的最後一部武俠小說創造完成後,他就已經死去了,那個94歲的查良鏞只不過躺在金庸的光環下繼續生活了這麼多年,走南闖北,當教授授課,登華山論劍,都已經是一個名人的走秀而已。

當一個作家才思枯竭,再也不能創作,他作為作家的生命就已經戛然而止。

1972年9月11日,武俠名著《鹿鼎記》在香港報章刊完最後一節,其作者金庸終於封刀。

因為我喜歡和崇拜的是1972年前的金庸,所以我只願意評價1972年前的金庸。而且我只評價透過十四部武俠小說我所知道的金庸,或者也算探究一下金庸為何能成為十四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的創作者。

一、金庸小說創作的成功之處

飛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侶倚碧鴛;概括了十四部小說,3部短篇,11部長篇,短篇不論,當然金庸的成就更多在長篇上,縱觀這十四部小說,莫不是貫徹以借鑑創新西方傳奇文學故事構架作為創作精髓,以傳統文化俠義精神為骨架,以歷史傳說和傳統文化為經緯,以簡單鮮明文字古今結合的文字為線,加入老頑童的幽默,精心紡織而成。

1、文字,雖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卻在創作時大量使用現代漢語明朗輕快的特點。一改中國古代俠義傳奇生硬拗口的毛病。吸收了評書這種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將古代之事用現代口語方式遣詞造句描繪出來;這點比梁羽生做得好,給他書帶來最大的受眾,老少咸宜。所以作者尤其是年青作者看他的書完全不覺得吃力,記得我在小學開始看《射鵰英雄傳》,完全沒有看《

說唐》、《興唐》那種書的負累感,卻有每日雷打不動聽劉蘭芳講半個小時《說岳》的新奇與激動;

2、對中國歷史與傳統中國文化研究頗深。源遠流長的中國歷史與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給他的創作提供了靈感和素材,琴棋書畫、星相醫卜、三教九流,順手拈來莫不恰到好處,充實情節,豐滿了人物;我們看的小說,潛移默化的接受了歷史與傳統文化的薰陶與感染並深深的,陷入其中,甚至讓你愛上歷史愛上傳統文化而不可自拔;降龍十八掌的招式名稱,就是對《易經》文化信手拈來的妙手,從讓讀者瞭解和愛上傳統文化,金庸對傳承推廣中國傳統文化功莫大焉;

3、借鑑創新西洋文化的故事構架開創新派武俠文學。

我們今天所稱道的民國大師們,之所以成為大師,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他們所處時代和他們所受到的教育造就他們博古通今,中西並蓄。文化的碰撞往往產生火花。生於內地,受到傳統文化教育,成長於中西文化交匯的香港的金庸最好地詮釋了這一點。從他的小說中,你可以看到我們熟悉的西方小說的類似情節。如《連城訣》可以看到《基督山復仇記》,《雪山飛狐可以看到福爾摩斯探案》之《血字的研究》。既有借鑑,更有創新,金庸先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個講故事的高手。倪匡曾評價金庸的小說就是,小火燒開水,初時平淡,越到後越精彩紛呈,高潮迭起,讓你一卷在手,茶飯不思。

4、老頑童之心,相信喜歡金庸小說的朋友都會對老頑童周伯通,桃谷六仙印象深刻,他們不是主要主人公,但卻缺一不可,插科打混,胡攪蠻纏,在緊張的江湖仇殺、險惡的爭權奪利,爾虞我詐中增添了幽默和搞笑的因素,讓整個故事情節推進舒緩有致,別出心裁,我總是在想,這個人物會不會就是金庸先生在書中的隱身。那麼金庸離我們就越發近了。

二、為什麼金庸在創作了14部小說以後就封筆了呢?

私下猜測,我認為是小說連載的方式給他帶來了巨大壓力,君不見如今的網絡小說,以每日更新字數爭取讀者點擊量,訂閱量,我們都知道,慢工出細活,這樣的快餐文化,帶來的往往都是,網絡垃圾,當年的金庸,可能還沒有這麼大的更新呀你,但是,從14部作品的水平來看,他要麼是天才,要麼就是對自己苛求的一個追求完美的人,這樣的創作生涯會給他帶來巨大壓力,所以最後他做出封筆的決定,是何其的何其的睿智,我們雖然再也看不到精彩的金庸小說,總勝過我們看到糟糕的金庸小說。以古龍為例,才氣不輸金庸的古龍沒有一個嚴謹的創作態度,雖留下了一些精品,但市面上署名古龍的小說,良莠不齊,其實大部分都是別人代筆,導致古龍成為一個成為一個爭議性的作家。


暗章立早


一個充滿智慧的人。和二十世紀一樣,傳奇,波瀾起伏。偉大的作家,傑出的報人,優秀的評論家。

我在南方週末工作的時候,曾經六次採訪金庸,三次陪同金庸夫婦去過杭州西湖、湖南衡山、陝西華山。

回想起來,這幾次採訪金庸,都有一個共同的背景,就是“晚年金庸進大陸”。在香港、臺灣、新加坡及東南亞時期,金庸小說和金庸影視熱退潮後,金庸的文化產業在大陸找到了新的市場。

不管是三聯書店還是廣州版金庸小說文集,還是張紀中版帶頭製造的金庸影視劇熱,還是大陸的高校合併出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參加馬雲召開的互聯網產業“西湖論劍”,國內旅遊開發的“五嶽聯盟”,陝西的“華山論劍”,最後的劍橋大學讀博士的行為,都趕上了這些年的社會發展節奏和熱點。

不管是金庸把小說版權授予中央電視臺,一塊錢出售《笑傲江湖》的版權,背景正值金庸在香港、臺灣、新加坡等地影視熱和武俠小說熱退潮的階段,張紀中找到了金庸。金庸看重的是中央電視臺的影響力,一塊錢買了電視劇版權。

金庸出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正值提出教育強國,內地的大學合併熱潮;浙江四所大學大學合併,成新浙江大學,向世界一流大學進軍,原新華社長張俊生盛情相邀,金庸答應出任人文學院院長,成為新浙大最好的文化名片,帶來了從未有過的影響力和曝光率;

為了開發文化產業,湖南、山東、河南、陝西、山西等旅遊管理機構,提出了借勢營銷,找到金庸,在湖南衡山召開了“五嶽聯盟”大會,打武俠文化和功夫文化,開發旅遊文化產業,金庸先生帶著夫人和小舅子也去了;

陝西衛視和華山管理局,專門搞了“華山論劍”大型文化論壇,全程電視直播。西鳳酒贊助,華山北峰頂,豎起了“華山論劍”的石碑,還刻上了金庸的字,張紀中帶著劉亦菲參加,來自國內外的學者作家在,在西安碑林廟裡開了陝西作家學者對話金庸研討會;還在華山山頂開起了金庸國際學術研討會,。

三次貼身出行,六次採訪,我見過真實的金庸,他的精明,對夫人和小舅子的貼心照顧,也見過他和主辦方因為商業活動多而紅臉,還見過每一處請教寺廟方丈,單獨請教輪迴轉世等問題。

金庸先生,一路好走。


探照燈


金庸先生在給大家帶來快樂、人生徹悟的同時,他是一個活到老學到老,一生都在追求知識的真正大家。86歲的金庸,考獲英國劍橋大學的博士學位。劍橋大學校長同金庸論文導師,著名漢學家麥大維前往香港,為金庸頒發博士學位。

金庸原本被劍橋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但是他想要申請攻讀一個真正的博士學位。校方告訴他不用了,因為榮譽博士排名在一般教授和院士之上,地位比校長還要高,不需要如此大費周章讀博士。但是金庸不同意,還是堅持攻讀一個博士學位。既然如此,校方就組成了一個委員會,由二十多位教授審核他的論文題目。

金庸先生是一個熱愛祖國,擁護改革開放的大師。1981年7月18日上午,鄧小平以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身份會見了香港《明報》社的創辦人和社長金庸。能見到敬仰已久的鄧小平,金庸當然十分興奮。他鄭重其事,早早起床,梳洗一番,穿好西裝,打好領帶,然後帶著妻子林樂怡和一對子女,乘車來到人民大會堂。

 鄧小平是金庸(查良鏞)武俠小說在中國內地最早的讀者之一。1973年3月,當金庸小說在內地尚為禁書之時,恢復工作不久的鄧小平從江西返回北京,託人從境外買了一套金庸小說,並對其愛不釋手。他在《明報》熱烈支持鄧小平主張的改革開放政策,認為“鄧小平有魄力,有遠見,在中國推行改革開放路線,推翻了以前不合理的制度,令人佩服。真正的英雄,並不取決於他打下多少江山,而要看他能不能為百姓帶來幸福”。

金庸是一個嫉惡如仇的大家。網上流傳一段話,無論是不是金庸所說,都能體現他嫉惡如仇的思想:今天的中國,有的人很有權力,有的人很有財富,有的人很有知識,有的人很有名氣,可他們普遍都沒有一樣東西——良知。

金庸大師溘然長逝,從此再無大師!沉痛哀悼金庸大師!


餘豐慧


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海寧,雙魚座。 查良鏞17歲在壁報上寫諷刺訓導主任投降主義的文章《阿麗絲漫遊記》被開除;查良鏞20歲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又因對校內學生黨員行為不滿而向校方投訴,反被退學。後在中央圖書館掛職,閱讀大量書籍。

查良鏞24歲娶第一老婆杜治芬,後來離婚;又苦戀電影明星夏夢卻無果;32歲娶第二老婆朱玫,後來離婚;52歲娶了23歲的第三任老婆。 查良鏞的第二任老婆後在孤獨和貧困中度過一生,獨自病死於醫院,替她拿死亡證的不是丈夫和女兒,而是醫院員工。



查良鏞就是風流才子━━━━金庸。 金庸和徐志摩是表兄弟,金庸的堂姐嫁了瓊瑤的三舅,錢學森的岳母和金庸是姑侄,詩人穆旦是金庸的堂兄。徐志摩、金庸、瓊瑤、穆旦,他們一家掌握了中國近代的朦朧詩、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現在詩歌的話語權。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金庸是真正的一代大俠。 他把時代背景和家國山河都寫到了武俠中,在他的江湖暢談關於理想,關於友情,關於愛情,關於時代……金庸走了,江湖老了,青春沒了,也許天堂也想看武俠了。山高水遠,我們江湖再見。

滄海滔滔一聲笑,快意人生江湖老。白馬颯沓西風起,引弓大漠學射鵰。


旅鴉世界


金庸的一生無疑是充滿傳奇的,從他開始寫小說那會開始,他的文學大師的地位就已經奠定了,特別是90後的一代基本上都讀過金庸的小說,而金庸小說翻拍成的電視劇基本上都是經典的作品,給大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實金庸除了作品廣受好評外,還有一個深受大家誇獎的特點:愛學習。


金庸曾經靠自己的力量考取了英國劍橋的博士,英國劍橋在中國肯定是數一數二的大學的,而金庸能從其中脫穎而出,並且受到了校方的高度重視,可見金庸的才華有多麼的耀眼。

金庸其實還一直在為老百姓的生活出自己的一份力,他曾經支持鄧小平就是因為看到鄧小平真心為老百姓謀福利,而金庸有一顆救濟世人的俠義之心,所以讓老百姓脫離苦海一直是他內心的一個夢想,直到今天,這個目標雖然還沒有實現,但是金庸老先生已經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了,我認為他是值得被我們尊敬的。



jackykkkkii


朋友躺在自家的大白菜上,一邊津津有味的看書,一邊翹著二郎腿晃悠,彷彿家裡的生意跟他一點關係也沒有,只有父母在前邊照應著。那是讀中學的時候,通過那個懶洋洋的午後,我才知道了金庸。

每一段記憶都是有味道,有溫度的,就像現在聞到了白菜清爽的味道,就能想起那個午後。遇到懶洋洋的下午都會想躺下找本小說來讀,每每遇到這些情景,便自然而然的想起金庸的江湖。

他的俠肝義膽,肝膽相照,有仇必報,鋤強扶弱可以說影響了我的許多的性格塑造;那時候的我還非常的怯弱,又少人指導,常常為了一件事情左右為難,甚至被欺負了還在考慮要不要報復,報復了別人會怎麼看我,終於在忍受了自己的不爭許久之後,我明白了原來江湖不止在小說裡,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江湖之中。

那時候讀金庸,看到的是千奇百怪的人物和光怪陸離的情節,後來讀金庸,便知道了什麼是清白人間,什麼是朗朗乾坤,什麼是曠世絕學,什麼是功力高深,這些原來都在我們平淡的流年裡,是規矩,是勇氣,是擔當,是智慧等等。

我知道怎麼評價老先生的一生,因為我沒有資格去評價,但他卻早早用筆寫好了太多人的人生軌跡。

最後,希望上帝也是個金庸迷。


三哥的煙


一開電腦時就看到了這個消息,真的很難過。

金庸的書是伴隨我童年記憶的主體

,那時候老爸很喜歡買武俠小說,他當時走南闖北,經常出差回家後就帶回來一套武俠小說。

我從小學就開始看金庸,我老媽叫那個書是大本書,不准我看,但是情節實在是太有誘惑力,趁老爸老媽不注意,就會偷著看,斷斷續續地打游擊戰,也差不多都看完了。

另外其實老爸對我們看小說沒有太多限制,老媽對我們更多的是散養,所以我基本上小學裡就差不多讀遍了金庸,梁羽生的武俠小說,但是一直對古龍的書看不下去。

金庸的書涉及到各種知識,有點類似百科全書,人物性格都很豐滿立體,總想一氣呵成讀完,從讀金庸開始,我的作文水平也是一直被當做範文,這也是受金庸先生的影響吧。

自己還曾試圖寫過一本武俠小說,只是光寫了開頭,後邊就沒再寫了。

還記得當時看《射鵰英雄傳》時的那種激動的心情,那首歌至今也是最喜歡的曲調。


金庸現在不僅自己寫武俠小說,自己也是性格嫉惡如仇,金庸一生重情重義,同時風趣,知識淵博,他的一生是最值得稱道的一生。

據傳,金庸的表哥就是徐志摩,大才子。因為徐志摩上的劍橋大學,所以金庸先生一直致力於考上劍橋大學,終於在86歲高齡時獲得英國劍橋大學的博士學位。

金庸先生一生筆耕不綴,知性重情重義!


jason媽咪有辦法


1955年,時任著名報紙《大公報》專欄作家的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用“金庸”的筆名,創作並發表了個人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引起了文學界不大不小的震動。此時的金庸,依靠文學創作已經積累起數量眾多的粉絲,他的每篇作品,都能在讀者中間蕩起漣漪,這部武俠小說同樣不例外。

廣大粉絲看到武俠小說還可以這樣寫時,無不對這個30歲出頭的年輕人刮目相看。

是的,武俠小說並不只是書寫打打殺殺,陰謀詭計,愛恨情仇等帶有感官刺激的故事,武俠小說還可以融入家國情懷和俠義精神,融入“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儒家精神,融入“道法自然、無為而為”的道家思想,展現出一種崇高的人生信念和價值信仰。

從此後,金庸在最好的年齡,創作出了最優秀的武俠小說。他差不多以一年一部長篇的速度,向武俠迷,向整個社會,向全世界證明:嚴肅文學能做的事,武俠小說同樣可以做到!

從《碧血劍》、《射鵰英雄傳》、《雪山飛狐》……再到《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等等,我們看到了一個握著鋼筆的儒者,以極其嚴密的邏輯、冷靜的思維和豐富的情感,為讀者奉獻了一個又一個精彩故事,塑造了一個又一個大俠和英雄。

尤其在這些大俠和英雄,如蕭峰、令狐沖,楊過、張無忌等人身上,把家國情懷和俠義精神詮釋得淋漓盡致,讓人們看到了一個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形象。

他們是華夏民族傳統觀念下的道德模範,是人性光輝裡的理想化身,更是現實生活中有血有肉的七尺男兒,用個人獨特的人生信仰走著不同尋常的人生路,是引領世人追尋正義的精神嚮導。

給通俗的武俠小說故事加入人格化和寓言性,讓武俠小說產生一種比肩嚴肅文學的藝術張力,這就是金庸對武俠小說的最大貢獻。以前從來沒有哪個武俠小說家這樣寫過,金庸這樣寫了,他創造了武俠小說的神話,註定要改寫歷史。

可以說,金庸依靠高深的文化修養,把武俠小說的創作提升到了頂峰,自1972年完成最後一部武俠《鹿鼎記》之後,他封筆將近半個世紀了,但到現在,依然沒人能超越他,甚至連趕上他,跟他並駕齊驅的武俠小說家也沒有,不得不說,他是當代真正的通俗文學大師,位置高高在上,別人只能仰望。

2018年10月30日下午,金庸先生駕鶴西去,我們再也看不到那位戴著金邊眼鏡,說話風趣幽默,一派儒雅氣質的“金大俠”了,他把自己的名號交給了時間,交給了歷史,交給了所有熱愛武俠小說的讀者,因為那14部長篇武俠小說,他會永遠活在讀者心中。

但金庸先生筆下所展現出來的俠義精神,值得所有人延續下去,不為別的,只為了不辜負生命的光華,不辜負一個叫作“大愛或正義”的人生信仰,因為這些,我們會永遠生活在陽光下。


鴻鵠迎罡


金庸先生仙逝,94歲也是高齡,人生也是豐富又豐沛,也可謂是今生無憾了,但金庸先生去世依舊讓無數受益過金庸武俠世界的讀者傷心不已,那個武俠的世界也在今天凝滯了。


武俠小說第一人,近代著名報人,大概是金庸最重要的兩個標籤,而他所構建的武俠世界是華文世界最重要的文字之一,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我們跟著金庸武俠中的人物的愛恨情仇,感受武俠中的瀟灑與寂寞,那是少年心中的武俠夢,誰沒想過也能成為令狐沖那樣的瀟灑少年,成為喬峰那樣穩重大哥氣派的中年,隱居山林看淡世間風雲的風清揚……這些體驗,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不易實現,在其他文學作品中也很難看到,我們就格外珍視金庸大俠構建的武俠世界,在夢裡我們也當一把武俠中的高手,除暴安良,見義勇為。

金庸去世,古龍多年前已經去世,那一代的武俠世界都沒了再更新的可能,但那些文字都還在,讀一讀,武俠的世界就會構建起來。而金庸先生在天堂中會創作新的武俠世界,讓天堂也有一個瀟灑的武俠可能。

大俠,一路走好!


老李有刀


港媒消息,今天下午,94歲的金庸離開了我們。

此前,也曾有多次誤傳消息。多希望這一次,也只是個錯誤。

金庸先生生於1924年3月10日,曾經創作《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家傳戶曉的小說。金庸、梁羽生與古龍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

近年來,金庸出現在大眾視野較少,只三次:

第一次,2016年,黃曉明、霍建華、劉亦菲等各路明星們以及金庸迷為他微博慶祝92歲生日,粉絲喜稱他為"不老的金庸"。金庸的兒子查傳倜告訴記者:"今天是父親92歲生日,父親收到了許多金庸迷的祝福。目前他的身體很好。只是腿腳不大好,出門不方便。"

第二次,2013年,經北大中文系主任陳平原教授證實,89歲的金庸在北大讀博。媒體報道中全文謄寫了畢業證書:"查良鏞,1924年生,於2009年9月至2013年7月在中國語言文學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學習,修完博士研究生培養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成績合格,通過畢業論文答辯。"

再之前,86歲的金庸赴劍橋讀博士,輿論譁然。

凡有華人的地方,必有金庸的讀者。為我們造了整整一個武俠江湖的寫作者,走了。走之前,留給我們的依然是一個好學、樂觀、豁達的身影。

肉體凡胎會消逝,梁羽生開創、金庸開拓的新武俠小說一脈,其正義兼愛、天下為公的情懷和同情弱者、歌詠自由忠貞的武俠精神,會在有華人和華語的世界裡歷久彌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