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山西事業單位為大家帶來公共基礎知識《建安詩人相關知識彙總》,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順利備考事業單位考試。
建安是漢獻帝的年號,建安詩人的作品由於大多創作於漢獻帝建安年代,故後世稱之為建安文學,也稱建安風骨。在各種考試中,對建安詩人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曹氏三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三人,以及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這些人上。
對於曹操,我們並不陌生,由於曹操在歷史上的“奸臣”地位,使其在戲劇中一貫以“白臉”形象出現。但曹操在文學方面還是很有建樹的。例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這樣的名句,表現了其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發生於曹丕與曹植二兄弟之間的《七步詩》,人們最為熟悉不過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便是曹植在哥哥曹丕的刀下作出的詩,並用這首詩給自己闢了一條生路,因此曹植的文采為人們所熟悉。而曹丕作為魏太子的時候,著就了《典論·論文》,該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學理論與批評著作,文中評價了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這七個人的文風和得失,於是這七個人就有了“建安七子”的說法。
對於建安七子,大多數學員對孔融比較熟悉,尤其是孔融讓梨,以及成語“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故事為人們津津樂道。孔融在身繫囹圄,即將被曹操殺害之時,寫下《臨終詩》,留下了名句“生存多所慮,長寢萬事畢”。
我們都知道一句成語叫“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很少有人知道此語出自七子之一的陳琳之口。東漢末年之初,袁紹勢力非常強大,為了號召各州郡一同起兵攻打曹操,袁紹讓陳琳寫了一篇著名的檄文《為袁紹檄豫州文》。在檄文中,陳琳不僅歷數曹操諸多罪狀,還痛罵了曹操的祖宗三代。然而袁曹之戰的最終結果卻是以曹操火燒袁紹的糧草倉庫,打敗了袁紹而告終。爾後曹操斥責陳琳:“你為袁紹寫檄文,數落我也就算了,為什麼還要罵我的祖宗?”陳琳回答:“我那時候是被形勢所迫,不得不這樣做,我也沒有辦法!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曹操愛惜陳琳的才華,對此不再追究,這句成語也流傳了下來。
王粲文才出眾,被稱為“七子之冠冕”。王粲二十多歲時,曾與“醫聖”張仲景有過交集。張仲景對王粲說:“你現在已經患病了,應該及早治療。不然等你到了四十歲,眉毛就會脫落。眉毛脫落後半年,你就會死去。現在就服用五石湯,還是可挽救一下的。”可是王粲並不信張仲景的話。二十年後,他的眉毛果然開始脫落,他也真的在眉毛開始脫落之後,半年就死去了。
徐幹的情詩廣為傳誦。《與妻別》中的“不悲身遷移,但惜歲月馳”,以及《室思》中的“念與君相別,各在天一方”都描寫了夫妻別離的場面。
阮瑀是一位多才多藝的文人。曹操統治時期,由於阮瑀多次辭官,因此曹操想要煞一煞他的傲氣。在一次大宴賓客時,曹操故意把他安排進了樂隊。曹操沒想到阮瑀居然精通音律。阮瑀即興撫弦而唱道:“奕奕天門開,大魏應期運”。既歌頌了曹操的功績,也委婉地表達了自己願為曹操效力。曹操聽後,非常高興。
應瑒的傳世之作不多,其作品原本成集,但現今已經散佚。但我們仍能從“朝雲浮四海,日暮歸故山。”這樣對日常場景的波瀾壯闊的描寫中感受其風采。
劉楨五歲能讀詩,八歲能誦《論語》、《詩經》,被人稱為神童。劉楨以詩歌見長,其五言詩頗負盛名,與曹植齊名,後人將二人並稱“曹劉”。但後來劉楨在曹丕席上平視曹丕之妻甄氏,被曹丕以不敬治罪。其詩如“鳴鳶弄雙翼。飄飄薄青雲。我後橫怒起。意氣凌神仙”,體現了作者豪邁不羈的性格。
更多公共基礎知識,請訪問山西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網!
閱讀更多 用戶102027209656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