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水休閒創新典範:從「山水觀光」向「山水花田」休閒度假轉型的「臨朐模式」

中国山水休闲创新典范:从“山水观光”向“山水花田”休闲度假转型的“临朐模式”

從歷史地理的空間角度看,山地與河流構成了中國大地的骨骼與血脈。山地以其獨特的地域特性、氣候環境及資源面貌,承載著人類文明發祥地和多民族文化誕生與發展的根基。而依託山地、平原、沿海而生的齊魯大地,正是得益於獨特的地理條件,孕育出了源遠流長的“齊魯文化”。

沂山,一個被低估的文化聖地。獨特的地理中心地位賦予沂山“中華五鎮”之首,迎來十朝十六位皇帝封禪祭祀。從夏、商、周代代相祭到清末的二千多年間,沂山祭禮從山嶽信仰的國家化逐步發展納入到中國古代的山川祭祀體系,成為定期性、規範化的活動。從帝王政治需求到民間百姓所向,沂山成為凝聚國家政治和民間信仰的標誌。

中国山水休闲创新典范:从“山水观光”向“山水花田”休闲度假转型的“临朐模式”

正是歷代帝王的到訪,豐富了沂山文化內涵,也吸引了李白、杜甫、歐陽修、范仲淹、蘇軾、蘇轍等文人騷客登臨沂山直抒胸臆,留下了大量的詩章名句和碑銘文,與皇家廟祠、御碑形成了歷史瑰寶——東鎮廟碑林。

以沂山、東鎮廟及古名泉——薰冶泉和江北私家園林”老龍灣”為三大支點,自上世紀80年代起,臨朐就成為山東省聞名遐邇的旅遊大縣。2016年2月,臨朐成功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開啟從山水人文觀光,向山水休閒度假的全面轉型。

中国山水休闲创新典范:从“山水观光”向“山水花田”休闲度假转型的“临朐模式”

臨朐模式

依託山水人文的老牌資源,確立“旅遊富縣”戰略目標,以城鄉融合拓展新空間,佈局新業態,以特色鄉村旅遊推動鄉村振興,通過體制機制改革保障,實施“投資、建設、管理、運營”一體化運作,推動山水、機制、產品、鄉村、品牌“五大突破”,打造“山水花田”休閒度假區新品牌的實踐創新。

中国山水休闲创新典范:从“山水观光”向“山水花田”休闲度假转型的“临朐模式”

山水突破,讓文化“活”起來

泰山與沂山共同撐起山東大地的大陸骨架。沂山多泉,彌河、汶河、沐河、沂河四河發源於此。在文化地理區域格局上,是沂蒙人文地理區域的核心構成。臨朐民眾性格中流淌著“沂蒙精神”的基因,有著在更大的區域,更高的站位來考慮臨朐縣域旅遊發展未來的胸懷和視野。借山造勢,以“沂山突破”的發展共識,構建輻射臨朐、青州、安丘、昌樂等市縣的大區域旅遊目的地。

2013年,沂山景區成立新的黨工委、管委,科學統籌規劃沂山旅遊發展,實施“大片區開發、大片區打造”,高標準建設東大門、東鎮廟、法雲寺、遊客服務中心、智能化信息系統、旅遊商品服務平臺等重點工程,新上滑道、漂流項目,於當年成功創建濰坊市第一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

中国山水休闲创新典范:从“山水观光”向“山水花田”休闲度假转型的“临朐模式”

沂山以地域特色、歷史記憶、文化傳承三位一體投入旅遊開發,實現從景區向度假休閒地轉化。50公里長的沂山旅遊環線串聯起旅遊特色小鎮、旅遊綜合體以及生態農業觀光、鄉村休閒度假、徒步探秘、農家樂體驗四條鄉村旅遊發展線路。

圍繞濱水休閒,做足生態遊樂體驗項目,通過汶河河道治理,恢復兩岸生態環境,帶動水網城市建設,為打造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提供了基礎支撐。沂山不僅是臨朐的“青山、金山”,還成為臨朐旅遊轉型的“出山”之作。

沂山的山水“顏值”打出品牌形象,而文化基因的傳承帶來品牌發展動力。東鎮沂山祭儀實現了臨朐國家級“非遺”項目零的突破,進一步提升了景區的知名度和人氣。以此為著力點,精心打造集傳承、展示、觀光、休閒、互動為一體的東鎮沂山祭儀綜合傳承中心,成為國學和傳統教育基地。

藉助東鎮沂山祀山大典、國際百公里戶外運動挑戰賽、東鎮廟會、槐花節等一系列活動發揮沂山自然資源和文化的融合效應,為以旅遊活化非遺文化遺產,用文化提升旅遊品質的目的地打造,作出有益嘗試與實踐。

中国山水休闲创新典范:从“山水观光”向“山水花田”休闲度假转型的“临朐模式”

機制突破,讓全縣“動”起來

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創建為臨朐描繪出縣域經濟發展的藍圖,統攬的決定性力量來自“一把手工程”,而考量一個區域的執政追求,不僅侷限於各市鎮街部門的優勢發展,更多在於如何通過黨政統籌,形成全域發展合力,應時而謀,乘勢而為。

臨朐縣交出了高標準答卷:深化旅遊體制機制改革,整合縣域優質資源,推動全域旅遊向縱深發展。

2016年成立全省首家縣級全域旅遊服務中心,明確為副科級事業單位,全力推進建管一體、全域全局無障礙旅遊格局;2017年底,成立了以縣委書記任第一主任的縣旅遊發展委員會,理順體制、通暢管理、協調發展。先後出臺《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意見》、《加快鄉村旅遊發展的意見》、《關於促進臨朐縣旅遊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在此基礎之上,縣委、縣政府發佈了《關於深入實施“旅遊+”三年行動計劃推進全域旅遊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將全域旅遊納入全縣科學發展綜合考核體系,並在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

臨朐執政者對規劃的每一處落筆,都懷著慎之又慎,秉持生態文明的可持續發展覺悟,按照“打生態牌、念山水經、唱文化戲、走特色路”的要求,將臨朐豐富的資源稟賦與經濟轉型發展機遇高度契合,走綠色崛起、生態趕超的跨越發展之路。

中国山水休闲创新典范:从“山水观光”向“山水花田”休闲度假转型的“临朐模式”

在新起點上謀求新角色的轉換。成立沂山風景區管委會,統籌協調景區、農村、林場三者之間的關係, 積極探索實行沂山全域均衡發展的路子, 對148平方公里的轄區進行全方位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成立正科級嵩山生態旅遊局管委會,統籌31個村、89平方公里的區域及嵩山水庫、嵩山林場,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綠色經濟,創造了“生態臨朐”的升級版,也成為全省一張響亮的旅遊名片。

2017年,醞釀已久的臨朐文化旅遊公司成立,堅持“政企分開、管辦分離、依法規範、嚴格管理”原則,建立起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實行“投資、建設、管理、運營”一體化運作。

整合沂山、嵩山、老龍灣、石門坊四大核心景區,強化營銷、開拓市場,引導和鼓勵知名旅遊企業(集團)、社會資本通過聯合經營、授權經營等方式,開展戰略合作。積極挖掘臨朐文化資源,打造自主文化IP的文旅品牌,優化投資空間,以資本、創意驅動臨朐文旅產業邁向新時代。

中国山水休闲创新典范:从“山水观光”向“山水花田”休闲度假转型的“临朐模式”

產品突破,讓業態“興”起來

臨朐旅遊的發展是在生態的綠色底色上頻頻發力,87%的山區丘陵地帶,45.7%的林木覆蓋率,成為打造高端項目形成文化旅遊、休閒養生產業創新發展試驗區。

九山鎮的宋香園生態世界以產業支撐,旅遊牽引,圍繞打造打造世界單體面積最大的薰衣草園,形成種植、研發、銷售、餐飲、住宿、養生於一體的花田經濟產業鏈。依地勢而建的懸崖餐廳集合美食與美景的雙重體驗,依託薰衣草花海芬芳打造中國首個以睡眠療愈為主題的“中國睡谷”民宿,特色帳篷式休閒酒店,遍佈林下花海的穀倉式情侶雅座,一系列旅遊產品激活消費新動能。

在全域旅遊帶動下,宋香園為周邊鄉村提供了薰衣草種植及產品加工技術支持,改造景區周邊閒置空房,建民宿,發展農家樂,為鄉村旅遊扶貧送去花香陣陣的新生活,也成為全省鄉村旅遊典範。

中国山水休闲创新典范:从“山水观光”向“山水花田”休闲度假转型的“临朐模式”

以淹子嶺高山房車露營地為主體的攬月島旅遊度假區和龍潭湖露營度假公園建設,著力將嵩山打造成“露營之鄉”“戶外天堂”。成立“嵩山人家”農家樂合作社和全國首家農家樂工會,規範農家樂有序運轉。以旅遊綜合開發為路徑,推動生態資源與文化資源相結合,謀劃了一批健康養生、避暑休閒、度假療養、山地體育、汽車露營等旅遊新業態,帶動區域旅遊業發展,形成特色旅遊目的地,並與健康、文化、科技、體育等相關產業共生共榮新局面。

在嵩山生態旅遊區轉型升級中,把整個區域看作一個大景區來規劃。全域門票免費不僅為景區帶來大量遊客集聚人氣,同時倒逼景區公共服務設施的升級。2016年,嵩山開工建設全長30公里的西部環山路,把嵩山的“山水林嶺村”等主要旅遊景點全部串聯了起來,融入到了全縣旅遊大發展之中。

當山水資源優勢轉化成生產生活優勢,助推旅遊城鎮、旅遊村落、風景庭院、風景園區建設,實現臨朐“處處是景、時時見景”的獨特風貌,正是生態美、生活美和百姓富的有力實踐。

中国山水休闲创新典范:从“山水观光”向“山水花田”休闲度假转型的“临朐模式”

鄉村突破,讓農村“富”起來

山東省委省政府將鄉村旅遊作為山東省扶貧攻堅的“三駕馬車”(光伏、電商、鄉村旅遊)之一。臨朐的鄉村突破通過產業融合,引領鄉村旅遊轉型,帶動旅遊扶貧;提升公共服務,豐富文化內涵,構建鄉村文明;堅持深度開發,尋求創新突破,實現資源盤活,造福百姓的民生紅利。

中国山水休闲创新典范:从“山水观光”向“山水花田”休闲度假转型的“临朐模式”

融特色農業,豐富產品體系

一是完善旅遊產業要素。特色農產品為依託,打造臨朐全羊宴、冶源全魚宴、鵝肝肥、蜂蛹、沂山野菜、嵩山宴等地方特色美食品牌。滿足遊客不同層級需求,建成一批民俗度假區,例如九山鎮的牛寨村推出的特色民俗、農家樂,年接待民宿遊客3萬人以上,年均增加村集體收入15萬元以上。依託豐富的農特產品和民間特色商品,打造覆蓋全域的旅遊購物網絡。

二是培育產業優勢。建成以薰衣草、油牡丹、藍莓、桃花、淡水養殖、奶牛養殖等產業為龍頭的觀光示範園區95個,依託沂山丹參、大櫻桃、嵩山蜜桃、寺頭香椿、柳山西瓜等一批地理標誌產品和省著名商標建成果蔬採摘園100餘處。組織節會展銷,如石門坊紅葉節、齊魯嵩山桃花節、中國(寺頭)香椿節、中國(柳山)流蘇節提升農業品牌市場效應和社會效應。

中国山水休闲创新典范:从“山水观光”向“山水花田”休闲度假转型的“临朐模式”

融特色鎮村,優化空間體系

特色鎮村是延續獨特鮮明的地方文化傳統,保持農村特色和提升農村魅力的重要支撐。臨朐縣編制完成10餘部鄉村旅遊專項規劃,將美麗鄉村建設與小城鎮、農林水利、傳統古村落扥規劃相統一。

九山鎮結合宋香園生態世界建設,開發薰衣草休閒療養、臺灣美食旅遊產品,著力打造薰衣草特色小鎮;冶源鎮實施“山、湖、河、灣”四位一體綜合開發,打造以健康養生、養老度假產業模式的龍灣水鄉18°小鎮;城關街道以“情山石門坊、愛河紅葉地”為主題,打造紅葉小鎮。目前,臨朐縣已有國家級特色景觀旅遊名鎮1個、山東省旅遊強鎮4個、山東省最佳休閒鄉鎮2個、最佳休閒社區1個、旅遊特色村6

個,臨朐特色小鎮成為山東省鄉村旅遊向高質量發展躍升的生動縮影。

通過加強鄉村旅遊基礎建設,打通環西南部鄉村旅遊專線,全長265.76公里,將石門坊、嵩山、宋香園、神牛谷、黑松林等旅遊景區和50多個鄉村旅遊點“串點成線”。從交通配套、旅遊標識、旅遊廁所等基礎設施實現鄉村與城市的無縫對接。逐步構建起“點上有特色、線上有示範、面上成規模”的美麗鄉村旅遊格局。

中国山水休闲创新典范:从“山水观光”向“山水花田”休闲度假转型的“临朐模式”

融精準扶貧,提高富農效能

隨著鄉村旅遊,特色小鎮建設也成為臨朐縣有效投資的新增長點,如投資1.2億元建設的攬月島旅遊度假區和山東省首家帳篷酒店露營地——龍潭湖露營公園;石門坊景區投資1.7億建成多種娛樂項目等一批旅遊新業態上馬,通過景區、能人、合作社、企業等旅遊市場主體的投資、運營來帶動鎮村貧困戶和貧困人口分享旅遊收益,實現脫貧。

臨朐旅遊扶貧不僅富了農民的口袋,更重視如何“富腦袋”。通過挖掘地方傳統文化,依託奇石、紅木、手繪年畫、古生物化石等資源打造文旅產業;通過農家樂、特色民宿發展,農民參與鄉村旅遊經營及服務接待獲得農業之外收入報酬。隨著農產品、服務業等相關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旅遊扶貧由“輸血”變主動“造血”,成為大眾創業,萬種創新發展新動能。

農民富起來,農村美起來,鄉村文明也跟著和諧起來。臨朐鄉村振興始終堅持生產、生活、生態

三生融合”和產業、文化、旅遊、社區功能四位一體。嵩山生態旅遊區實現體制機制改革後,提出了“到農村一線,在群眾身邊”的工作理念,採取了一村一社區”的管理模式,全面推行“2+1”(延伸公共服務,整合社會服務,強化基層治理)社區管理服務模式,為群眾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務。通過延伸公共服務駕起執政者和群眾溝通的橋樑,藉助舉辦各種文化活動豐富鄉村旅遊內涵的同時,也引發了村民對鄉村的價值認同,以“鄉愁文化”喚醒鄉村記憶。

中国山水休闲创新典范:从“山水观光”向“山水花田”休闲度假转型的“临朐模式”

品牌突破,讓臨朐“火”起來

風過臨朐飄“花香”,為了發揮出旅遊品牌對區域發展的輻射力和吸引力,策劃一批富有特色、影響力大的常態化旅遊特色主題活動,如“綜藝大篷車——沂山槐花節”、“非遺流韻走進老龍灣”、“沂山、龍灣遊民俗表演”、中國(臨朐)櫻桃文化旅遊節等32個旅遊節會活動,併成為山東省鄉村旅遊節永久舉辦地。

通過節會活動把遊客“引進來”同時,臨朐也沒有停下“走出去”的腳步,劃定省內客源地“東南西北”四大營銷片區,精準定位目標市場,組織精幹營銷團隊全面打響省內外旅遊市場攻堅戰。

在傳播形式上積極利用視頻直播、航拍、VR等充滿視覺震撼的新技術利用新媒體多角度推廣。做好優質內容,高起點策劃,在新華網、中國旅遊報、大眾日報掀起臨朐全域旅遊討論;在濰坊日報、臨朐新聞、電視臺開設旅遊專欄,全方位宣傳全域旅遊成果;與濰坊電視臺合作錄製系列節目,開通“全域旅遊看臨朐”微信公眾號,提升臨朐旅遊知名度,藉助攝影家、媒體達人、旅遊大V視角傳播臨朐旅遊,喚醒“山水臨朐”品牌召喚力。

中国山水休闲创新典范:从“山水观光”向“山水花田”休闲度假转型的“临朐模式”

幾百年前,乾隆登臨沂山留下“靈氣所鍾”御筆。斗轉星移,山水有靈,建有所成,臨朐從經濟發展的邊緣地帶躍居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山東旅遊強縣。帶來脫胎換骨變化的是臨朐積極作為,乘勢而為的“旅遊富縣”戰略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全域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盤活資源的靈氣,注入了歷史文化的靈魂,打通了鄉村文明的靈動。

臨朐的全域旅遊實踐如靈光所匯,為縣域發展帶來生機,從“山水觀光”向“山水花田”休閒度假轉型,正是通過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相融相盛,形成鄉村旅遊新的生產力和競爭力,通過全地域規劃、全資源整合、全領域互動、全社會參與,引領鄉村旅遊精準扶貧到鄉村文明的重塑,而這一過程也正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