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整理:畢業兩三年的人,如何快速實現薪資翻倍增長?

乾貨整理:畢業兩三年的人,如何快速實現薪資翻倍增長?

乾貨整理:畢業兩三年的人,如何快速實現薪資翻倍增長?

文|張良計

ID:zhang_liangj

1

剛畢業的人,如何學會在工作中迅速找到問題的本質?

本質是引發事情的根本性原因,它只能有一個。

最簡單的記法,事情的本質就是它的原因,原因的原因,原因的原因的原因。面對任何問題,當你層層往後推,打破砂鍋問到底,就會有奇效。

比如在職場上我們經常會遇到一種問題,就是和上司的關係不知道如何處理。那是因為沒有徹底理解上下級關係背後的本質原因。

我們不妨想想,為什麼會有上下級存在?最直接的原因,是因為工作任務量太大,一個人做不過來,所以需要一個團隊。有了團隊,就要有領導,否則大家都是平等的,誰做什麼,做多做少,都沒有規矩。

再往下繼續想,既然有了領導,那麼領導和其他人的關係是一種什麼關係?僅僅是命令與服從嗎?如果一個領導沒有下屬支持,他就是光桿司令,工作任務能完成嗎?另外一邊,如果一個下屬沒有領導的指引,他能正確高效地完成任務嗎?

這時其實可以看出來,上級和下屬實際上是一種互相利用,又彼此成就的關係,這就是上下級關係的本質。正是因為這一點的存在,才讓這個關係能夠牢不可破。處理不好上下級關係,正是因為你和你的領導既不能互相利用,也不能互相成就,這時你就要去找具體事例來反思了。

回過來說,在職場上,如何抓住事物本質呢?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找到最核心的利益相關方。即,這個事情做好了對誰最有利,做不好誰受損失最大。

還是剛才的例子,上下級關係中的核心利益方實際上是老闆,而不是你自己。因為這個關係處理好了,你想辦法讓老闆位置坐穩,順利晉升,他才能帶著你一起晉升。否則脫離了老闆,你做事再怎麼厲害,也很難被更上一級的人看見。可是如果你做事情讓你老闆蒙羞或者難堪,即使你再厲害,你都會被壓著。

這就是許多人覺得自己不得志或者懷才不遇的原因。假設你真的有才,但不知道如何與老闆相處,不知道如何展現自己的才能,或者胡亂展現自己的才能,或者得意忘形,又或者讓老闆難堪等等,這都是致命傷。

你要讓自己的才能,幫助老闆完成他的工作任務,讓他得到晉升或嘉獎,你才能順理成章地升職加薪。即使你後來不跟這個老闆了,你的這個做法其他做老闆的也會看得見,也會喜歡你。

2

工作中怎樣化繁為簡,提高效率?


這一項技能,是作為職場新人必須學會的。越早學會,對你未來的工作其實越有利。怎麼去做呢?

先找到根本目標,它有且只有一個。

想要化繁為簡,首先就要明確最根本的那個目標是什麼。我拿市場營銷行業來舉例,比如你做一個品牌傳播方案,根本目標就只能有一個。到底是建立品牌知名度,還是促銷買產品,還是改變品牌形象?這一點要想清楚。很多時候我們總想大而全,但問題是一旦大而全,就會被過多的信息所幹擾,不能專注做一件事情,實際上是得不償失。

其次,剔除所有和目標沒有直接關聯的因素。

當你找到了根本目標,比如說是改變品牌形象,那麼就要接下來分析和這個目標最直接相關的因素有哪些。比如說,現在你的品牌形象是怎樣的,是不是過時了,消費者怎麼看你的品牌,你的競爭對手和你的品牌形象有什麼區別。這些都是直接影響品牌形象建立的因素。

而其他沒有直接關聯的因素,比如產品銷售渠道,比如你的物流系統,這些因素就可以暫時捨棄不要去看。這個過程中,最難的其實是作出取捨。把那些不相關的東西刪除,把重複的東西合併同類項,把最重要的東西精簡出來。最後你應該得到一張層次分明的任務清單。

最後,根據目標來反推路徑。

當我們定下了目標,找到了影響目標實現的相關因素,最後就要根據目標來反推達到的路徑。比如這時我們要改變品牌形象,找到影響品牌形象的因素有市場傳播,產品包裝設計,競爭對手打壓這三條,那麼就要分別根據這些問題制定相對應的解決策略。這時就有三條路徑擺在我們面前,每條路徑再去逐一分析,最後再整合起來,就完成了一套精煉的品牌建設方案。

3

工作中如何做到高效溝通?

首先了解你的溝通對象。

很多時候我們溝通的信息是帶有情緒屬性的。比如“這個設計稿要重新做”,任何設計師聽到都不會開心。再比如,“今天要加班把這個項目修改完畢”,這個消息如果在即將下班的時候和對方講,顯然是要被人暴打一頓的。

所以在溝通信息之前,最好了解你的溝通對象情緒是怎樣的,然後選擇適當的時機和場所去溝通。這裡有個反差情緒溝通法,當你要告知一個人不好的信息時,選擇他心情好的時候去說;當你要告知一個讓人高興的信息時,在他鬱悶的時候說會有奇效;當你要說一個麻煩對方的信息時,儘量在他空閒的時候說。

其次,瞭解你的溝通目的。

溝通之前,最好能一句話說明你這次溝通的目的是要幹什麼。只是簡單的信息告知,還是需要對方接下來採取行動,抑或是純粹聊天而已。這些都要說清楚,因為這樣對方在腦海裡才會提前進行一個情景判定,將大腦思考的模式調整為符合你溝通目的的思考模式,這樣就能夠提高溝通效率。

然後,瞭解對方對事件信息的接收程度。

在溝通之前,一定要了解對方對信息的接收階段在哪裡。如果是第一次溝通,對方對任何背景一無所知時,那就需要詳細說明;如果對方已經不是第一次聽你講,而是前面已經和你溝通過多次,這時就要挑重點和新鮮的信息來說;如果對方已經完全掌握了你要說的事情,那就沒有必要再說一遍,而是直接進入討論階段,得出結論。

最後,制定溝通大綱。按照what,who 和how來三步走。

What: 這是一個什麼事情;

Who: 和這個事情相關的背景和人物因素有哪些;

How: 我希望你聽到這個事情之後有哪些反應;

按照這個邏輯順序去講,比如:這是一個項目修改意見的溝通(what)。基於上次的會議,接下來希望項目組在A,B,C,D這四個地方有這些修改(who&how)。最後,希望能夠在下週五下班前完成全部修改,中間有任何問題我們可以隨時溝通(how)。這就是一個標準的工作郵件溝通模式。

4

在知識趕不上變化的時代,怎樣成為一個高效的學習者?


首先,找到固定的知識接收渠道。

我自己接受知識信息的渠道可以介紹給大家,比如虎嗅,36kr, 品玩,數英網。因為我是做互聯網和廣告相關行業的,平時就會看這些網站和微信號的文章。

知識接受渠道其實在精不再多,渠道越多實際上知識的重複率也會越高。寧願找到3-4個質量高的渠道,也好過你去看10幾20個質量一般的渠道。這些平臺都是我經過千挑萬選最後選出來的,想要提高自己的知識接受效率,首先你也要學會篩選渠道。

再比如,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講述跳槽的時候如何談薪資。那麼對於薪資的信息你就要有一個瞭解。怎麼去找呢?你去搜索一些知名獵頭公司的網站,它們都會有一個叫薪資指南或薪資白皮書的東西。比較有名的有kelly service, hudson等等。你去下載一個來看看,就能知道你所在的行業,你這個工作年限和崗位,薪資範圍從高到低有多少。

這樣你再去和人家談判,心理就有一個底。特別是對於剛畢業的朋友,越早了解這些信息,其實是能夠幫你越早制定好未來的職業發展路徑的。

比如你看到一個崗位的薪資,隨著工作年限的增高,反而增長很少,那麼這個崗位的工作前景就不會太好。反之,你看到一個崗位隨著工作年限的增加,薪資增長是跨越式的,那麼這就是一個很有前途的工作。

其次,做好知識信息歸納整理。

我自己平時電腦裡會有一個收藏夾,裡面分門別類把我認為有用的知識,好的案例都進行了歸納整理。比如我按照信息屬性分類,有廣告案例,互聯網新聞,數據報告等等。然後每個大文件夾下面再細分不同的行業種類,例如母嬰,汽車,快消,奢侈品等等。

這樣就能建立起自己的一個知識庫,每當發現有好的文章,就可以隨手把它們丟進自己的知識庫裡去。久而久之,這就是你的個人知識財產。

第三,將方法運用在實際工作中,不做盲目的理論派。

我們吸收知識多了之後,很容易對理論模型著迷。但其實你如果仔細研究,許多模型本質上都在講一個東西。比如我最開始做品牌諮詢的時候,學過差不多10種模型,但後來我發現,所有的模型無外乎都在研究4個東西:行業趨勢,競品發展,消費者洞察,本公司優劣勢。不同的模型只是換了個說法,或者圖案從方的變成圓的而已,本質的東西都是一樣的。

這個世界上許多事情都是這樣,本質很單一,所以不要被外在的形式主義所迷惑,千萬不要做理論派,而是學會將簡單的原理運用在生活工作的各個複雜方面,通過實踐來將複雜的東西簡單化。

最後,忘掉你學過的東西,清空自己,重新出發。

這一點是學習的最高境界。有句話叫書應該越讀越薄,理論知識學了一大堆,完全掌握了本質之後其實都是可以進行壓縮和刪減的。這就像武俠小說裡說的手中無劍,心中有劍,能夠見招拆招。這是一種修行。

5

怎樣快速獲取新知識並有效運用在日常的工作中?

首先找到靠譜的知識獲取渠道。這一點前面說過,少而精的信息渠道非常重要。

然後你要建立自己對知識質量的評判標準。

你必須知道,這個行業裡,做出來什麼樣的東西才是真正算好的,什麼樣的東西雖然周圍人都吹捧但你依然覺得爛的,假大空的。不要盲目人云亦云,而是自己心裡有一套標準,標準越高,你自己的能力提升也會越高。你如果把爛的東西也當作好的,那你永遠就只能做爛的東西。

比如我做廣告的時候,看過許多家公司做過的作品案例,看多了以後心裡就會有一杆秤,知道好壞優劣的標準在哪裡。像廣告行業裡標杆的品牌NIKE,它的廣告被公認做得好,這就是一個標準在那裡。而我見過做得牛逼的作品是怎麼樣的,那麼自然一眼就能判斷出爛的東西是怎樣的。對於各位也是一樣,無論你是哪個行業的,都要多去看看這個行業其他人做的東西是怎樣的,看得多了,見識廣了,自然你的標準就高了,就不是井底之蛙了。

最後,學會總結,抽離出方法論。

學知識不能當作看故事。你要學會從知識中總結出自己的方法理論,這一點是區別高效學習和閱讀式學習的重要標準。比如你看到許多文章都在講微信,微博,今日頭條的區別和聯繫,那麼你自己有沒有總結出一個對比表,來對比這三個平臺各自的不同和優劣勢?

學習,一定不要做被動式的閱讀學習。別人告訴你是什麼,你就以為是什麼。帶著七分虔誠,三分質疑的態度去面對任何新知識,這樣才能不斷啟迪思考,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