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趙光義,能夠名正言順繼承皇位,那個「八賢王」功勞不小!

經常看歷史劇的人會發現,在宋朝的歷史上有個“八賢王”,是《楊家將》、《狸貓換太子》和《包青天》等名著裡邊的正面人物。不過不同的故事裡說的原型不一樣,有的說他是太祖趙匡胤的大兒子趙德昭、有的說是二兒子趙德芳(這個說法相對較多),還有的說是太宗趙光義的兒子。反正別管原型是誰,戲中的形象都一樣高大。八賢王手拿金鐧,上打昏君、下打佞臣,見皇帝不用跪拜,一身正氣,專門主持正義,就連皇上也在他的“監督”範圍之內。這麼牛的大臣,宋朝歷史上真的有嗎?哈哈,當然沒有,這都是後人創作出來的藝術形象。一千年以來,這個人的物形象好像是為了滿足人們心中對忠臣的渴望和對奸佞的懲處。那麼,真的這麼簡單嗎?

宋太宗趙光義,能夠名正言順繼承皇位,那個“八賢王”功勞不小!

八賢王 影視形象

當然沒有這麼簡單。八賢王這個人物形象背後其實還牽涉到一個更為重要的歷史背景,那就是關於宋太祖趙匡胤把皇位傳給了弟弟趙光義而不是兒子這件事。給人的感覺是:既然兒子沒有皇位,那就賜給兒子一把金鐧吧,有了這把金鐧就可以擁有特殊的權力,與皇帝也差不多。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算是給他的一個補償,並且兒子也欣然接受了。

宋太宗趙光義,能夠名正言順繼承皇位,那個“八賢王”功勞不小!

金鐧

說道這兒,咱們今天討論的主要問題就出來了:趙匡胤為什麼會傳位給弟弟趙光義,而不是傳位給戲劇裡說的那麼“賢”的兒子呢?誰都知道,早自夏朝以來,帝王的傳位制度就是繼承製,並且是“父死子繼”,在沒有兒子的情況下才考慮“兄終弟及”。趙匡胤有兩三個兒子,並且個個聰明伶俐,可他卻為何這麼做呢?

宋太宗趙光義,能夠名正言順繼承皇位,那個“八賢王”功勞不小!

這就要拿出一個典故來,“金匱之盟”。這又是一個什麼故事呢?那是在趙匡胤“黃袍加身”第二年,即建隆二年(公元961年),皇帝的母親杜太后病重,就把趙匡胤叫到床前,同時還有宰相趙普。太后就問兒子趙匡胤:“你知道你的江山是如何得到的嗎?”趙匡胤想了想,說了句寬慰老太太的話:“這都是祖上與母親您的恩德”。太后卻搖搖頭說:“不是的,你能得到這個皇帝,主要是因為前朝皇帝柴榮把皇位傳給了幼小的兒子柴宗訓(七歲繼位),否則,皇位哪能輪到你啊!所以,你要想保證你的江山穩固,將來要傳位給你的弟弟趙光義。國有長君,才能穩固啊!”

宋太宗趙光義,能夠名正言順繼承皇位,那個“八賢王”功勞不小!

杜太后

趙匡胤本身是個大孝子,聽了母親的話,連連點頭。太后命趙普從旁記錄遺囑,作為見證,然後將這份遺囑鎖在一個金匱中。這就是“金匱之盟”的故事,也是後來眾所周知的趙光義得到皇位的原因。

可是這中間有許多的謎團。首先是趙光義繼位的時候並沒有宣佈這份遺囑,而是趙光義繼位5年後(公元981年)才公開遺囑;其次是在這些年中,當年的見證人趙普,曾一度被趙光義免除宰相之職,後來又提拔了上來。這中間趙普與趙光義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歷史上當然不會記載。我們只能在其他的歷史記載中尋找蛛絲馬跡來做推斷。

宋太宗趙光義,能夠名正言順繼承皇位,那個“八賢王”功勞不小!

趙普

關於“金匱之盟”,唯一的見證人就是趙普,而趙普是當年趙匡胤的親信,趙家得到江山他是立下汗馬功勞的。趙普當然是忠於趙匡胤的,既然忠於趙匡胤,那他肯定是反對“金匱之盟”的,所以很有可能趙普被免就是因為這個。可是後來,為什麼又被趙光義提拔上去了呢?當然是因為趙普想清楚了,違背了趙匡胤,改變了自己多年來堅持的意志,投靠了趙光義,並且幫忙修改了盟約中的內容,使遺囑最終符合了趙光義的意思。

宋太宗趙光義,能夠名正言順繼承皇位,那個“八賢王”功勞不小!

那麼問題又來了?既然遺囑裡說的明明白白是傳位給趙光義,那麼趙普再怎麼反對,畢竟是臣下,皇帝要想得到他手中的遺囑公之於眾,然後名正言順地登基還不容易?為什麼非得等趙普自己拿出來才算數呢?這個問題就問到點子上去了!因為趙普是當年的唯一見證人,不可輕易除掉他,否則皇帝面對天下就會有口難辨。那麼這個金匱裡邊鎖的既然不是後來趙光義公佈的內容,那到底是什麼呢?

宋太宗趙光義,能夠名正言順繼承皇位,那個“八賢王”功勞不小!

在《宋史.趙廷美傳》中有一些可以提供線索的文字:“或謂昭憲(杜太后諡號)及太祖本意,蓋欲太宗傳之廷美,而廷美復傳之德昭”。意思是杜太后和趙匡胤約定,宋朝前幾位皇帝的傳承順序是“趙匡胤傳給弟弟趙光義,趙光義傳給弟弟趙廷美,趙廷美再傳給大侄子趙德昭(太祖長子),即“三傳令”。三個兒子輪流做一遍皇帝,等小兒子做完再把皇位傳給長子趙匡胤的後人。這在今人看來,杜太后的想法未免太過理想化。把皇位分給幾個兒子可不像一個母親給三個孩子分糖那麼簡單。但是杜太后這麼想,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她一生所經歷的可不是太平盛世,而是唐朝末年混亂的“五代十國”。皇帝遍地都是,江山頻繁易手,並且幾乎每個皇帝做的時間都不過十年。

宋太宗趙光義,能夠名正言順繼承皇位,那個“八賢王”功勞不小!

杜太后一輩子所看到的都是這些。這次江山雖然輪到了他們趙家人手中,但誰敢保證不會再重蹈前人覆轍?所以有這個“三傳”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她老人家是站在趙家江山的大局著想的。但是,可憐老太太一片良苦用心,哪有那麼聽話的兒子?她不明白:這是不現實的。趙光義第一個接到皇位就註定不可能再讓他傳給別人,因此才遲遲沒有公開遺囑。直到趙普把“三傳令”改成了“單傳令”才公諸於世。這樣解釋,前面的謎團就都可以解開了。

宋太宗趙光義,能夠名正言順繼承皇位,那個“八賢王”功勞不小!

還有開始我們提到的八賢王,主要目的並不是宣傳什麼百姓對忠臣的崇敬,而是從一個側面來表明,趙匡胤的後代已經接受了失去皇位的現實、承認了叔叔趙光義繼位的合法性,並且自己甘願當臣下這樣一個事實。這樣,就確立了趙光義這一支,永遠可以合法地、名正言順地,把大宋的江山傳遞下去。相比當年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等等一系列的手段,弟弟趙光義的方法顯得還是更高明些!

(簡短小文,有感而發;隻言片語,定有不足。道不盡滄桑歷史,寫不完興衰長歌。旨在拋出磚石,引來無暇美玉。敬請留下您的文明評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