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媽媽科普」嬰幼兒飲食大作戰,寶寶健康比什麼都重要!

【新手媽媽必看】嬰幼兒飲食科普,寶寶健康比什麼都重要!


【輔食添加】


4 個月前純母乳;

5~6 個月:主要添加嬰兒營養米粉(純米粉);

滿 6 個月:可以添加蛋黃泥、蔬菜泥、水果泥;

7~8 個月:主要品種是米粉、稠粥、爛麵條、肉泥、肝泥、菜末、麵包片、饅頭片;

9~11 個月:主要品種是軟飯、碎菜、碎肉末、魚肉魚湯、饅頭、餃子、水果;

12~15 個月:主要品種與成人相同、稍軟稍細食物軟飯;口味主要以清淡、少鹽、少油為主。

1 歲之內的孩子,特別是目前已有溼疹的孩子不應添加牛奶和相關食品、雞蛋蛋白、帶殼的海鮮、大豆、花生等容易引發孩子過敏的食物。

1 歲以後輔食中可以慢慢加入少量鹽,輔食品種慢慢過渡到成人食品,要清淡且循序漸進。


「新手媽媽科普」嬰幼兒飲食大作戰,寶寶健康比什麼都重要!



【春捂秋凍,穿衣五法】


背暖肚暖足要暖,頭和心胸卻須涼。」這句話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不過,凡事皆有個度,我們可以適當的“春捂秋凍”,但是要保證自己的體溫經常保持在攝氏 37 度左右,體溫太高或太低,都會使人體生理功能受到損害。對於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的嬰幼兒來說,如果包裹得太嚴實,是很危險的!(推薦閱讀10萬+文章《兩嬰兒喪命竟是因“奶奶覺得他冷”,這錯誤家長們經常犯!》)。如果春末和深秋,仍捂得很多或穿得過於單薄,這樣的“春捂秋凍”就過分了。

那麼,正確的“春捂秋凍”要怎麼做呢?穿衣五法中的“背暖肚暖足要暖,頭和心胸卻須涼”具體是什麼意思?


一、背暖肚暖足要暖

① 背部:若背部不得保暖,風、寒外邪則會通過侵襲足太陽經對人體進行干擾,易造成頭項僵痛、發燒、全身痠痛、咳嗽等症狀。

② 腹部:腹部為肚臍和胃腸部所在,肚臍是人的重要部位,而脾胃最“惡寒喜暖”,因此,要時刻保護好我們的腹部,以免引起腹瀉、胃寒、食積等症狀。

③ 足部:俗話說:寒從腳起。無論什麼季節,腳部的保暖都是必須的,可以避免寒邪自下而上侵襲人體,誘發感冒、扁桃體炎,或氣管炎、哮喘等。

二、頭和心胸卻須涼

① 頭部:人體的陽氣具有溫養功能,又火性往上,人體的熱量最易從頭部發散。因此,外出時,為了減少體熱散失和寒邪侵襲,要注重頭部的保暖,以免誘發傷風感冒、頭痛、鼻塞等,不過在無風、溫暖處要摘除。

② 心肺部:心肺均處在人體的上半部分,“火性炎上”,人體的陽氣和胃火都是向上,溫熙心肺二髒。《黃帝內經》認為“心主神明”、“主明則十二宮安”,心肺部適當保持涼爽可以鎮驚安神。


【寶寶發燒勿輸液,蔬菜三樣保平安】

在寶寶生病發燒的時候,輕易不要給寶寶吃退燒藥,也不要輸液!告訴各位媽媽退燒的一個方子:香菜去葉子留莖和根、3~4 根白蘿蔔、2~3 片生薑、1~2 片冰糖,加水煮 15 分鐘。待溫度適中給寶寶喝,寶寶喝下去會出汗退熱的。這方子最好 6 個月以後添加了輔食的寶寶用。

中國的兒童抗生素濫用問題確實比較嚴重。當然,家長們要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去醫院。推薦閱讀《孩子發燒的10個真相!很多家長都被矇在鼓裡,做錯了!》。


【發燒寶寶食譜】

① 米湯:將大米煮爛去渣,加入少許白糖;

② 綠豆湯:將綠豆煮爛,取其綠豆湯,加入適量冰糖;

③ 雞蛋羹:取 1~2 個雞蛋打勻,加適量溫水蒸熟(1 歲以內嬰兒不宜吃蛋白);

④ 西瓜汁:可促進毒素的排洩;

⑤ 鮮梨汁:適於發熱伴有咳嗽;

⑥ 鮮蘋果汁:含有維生素 C,可中和體內毒素。


【寶寶拉肚子食療法】

① 胡蘿蔔泥:取新鮮胡蘿蔔適量,洗淨切成小塊,加水煮爛或蒸爛,取出胡蘿蔔搗成糊狀,然後加入煮胡蘿蔔的水調勻即可,每 5~10 克胡蘿蔔泥大約加 100 毫升胡蘿蔔水。

② 蒸蘋果泥:蒸熟了的蘋果具有很好的止瀉作用,平均每天吃 2~3 次。


【寶寶抵禦感冒必備的玉米水】

玉米一根,帶須及最內兩層青皮;胡蘿蔔一根(中等個頭兒),去皮切滾刀塊;荸薺(8~10 個),去皮。配以清水 1~1.5 L,水開後中火煮二十五分鐘左右(至玉米熟透)。湯水保持溫熱,一日內服用。一般感冒初期,連續服用兩天感冒症狀會有效得到緩解。


「新手媽媽科普」嬰幼兒飲食大作戰,寶寶健康比什麼都重要!


【寶寶愛上火吃什麼蔬菜好】

白菜:有清熱除煩,利二便的作用;

芹菜:去肝火解肺胃鬱熱;

萵筍:清熱、順氣、化痰;

茭白:清熱解毒的功效;

蓮藕:清熱生津、潤肺止咳;

茄子:清熱解毒;

百合:清熱潤肺止咳功效;

苦瓜:性大涼,味苦,瀉六經實火,是一味苦寒清熱食品。


【寶寶睡姿透露健康狀況】

① 撩衣蹬被口乾,手足心發熱:陰虛肺熱;

② 臉朝下,口舌潰瘍:餘熱未淨;

③ 翻來覆去,口臭、腹脹:宿食;

④ 哭鬧搖頭抓耳,伴發燒:外耳炎、溼疹或中耳炎;

⑤ 四肢抖動:疲勞或受驚;

⑥ 抓屁股,肛門有小蟲:蟯蟲病;

⑦ 打鼾,口呼吸:扁桃體肥大。


【你知道寶寶缺啥維生素嗎】

①眼乾澀:缺維生素A、胡蘿蔔素;

②口臭:缺維生素B6、鋅;

③牙齒不堅固:缺維生素A、鈣、鐵;

④唇乾燥、脫皮:缺維生素A、B2;

⑤貧血、手腳發涼:缺維生素B6、鐵葉酸;

⑥易疲勞、精力差:缺維生素B1、B2、B6;

⑦脫髮多、頭皮屑多:缺維生素A、B6、鋅、鈣。


【寶寶成長離不開的 9 種水果】

橙子:半個就能滿足孩子一天所需維生素 C。

香蕉:被稱為“智慧之果”。

蘋果:被稱為“大夫第一藥”。

葡萄:很好的能量來源。

桃:含鐵量在水果中居榜首。

櫻桃:有“鮮果第一枝”稱號。

獼猴桃:維生素 C 之王。

梨:水分充足。

草莓:營養豐富。

「新手媽媽科普」嬰幼兒飲食大作戰,寶寶健康比什麼都重要!


【9 種食物幫媽媽喂出"抗病"寶寶】

①營養酸奶:增食慾促消化;

②小米:富含維生素 B,不飽和脂肪酸;

③胡蘿蔔:增強免疫力;

④西紅柿:含維生素 C 豐富;

⑤豆漿:物美價廉的滋補飲料(1 歲以內寶寶勿飲豆漿);

⑥蘋果:含鋅豐富;

⑦蘑菇:淨化血液中的毒素;

⑧苦瓜:增強免疫細胞活力;

⑨黑木耳:淨化腸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