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平:中國「雙創」第四城爲什麼是成都?

蓉平:中國“雙創”第四城為什麼是成都?

隨著4列展現創客文化的“雙創周”主題列車呼嘯而出, 10月9日如期而至——2018全國雙創活動周在眾望所歸中揭開了帷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幾年來,在國家戰略推動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雙引擎”之一,正在重塑中國經濟生態和所有人的生活。從某種角度來說,雙創活動周就是一個大秀場,不僅綜合展示一年來全國上下創新創業所取得的最新成就和突破,也突出體現地方對國家各項“雙創”政策的貫徹落實。

“為什麼是成都?”“為什麼在成都?”

這是進入新時代以來,頻頻見諸於國內各大媒體的一個另類“城市之問”。繼北京、深圳、上海以後,全國雙創活動周主會場今年首次走進西部,落地成都,無疑讓外界再次聚焦這一“城市之問”。對此,主辦方如是解讀:“這是國家推進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安排部署,也是對四川和成都創新創業工作的充分肯定、激勵和鞭策。”

一份中國城市“雙創”指數排行榜單,則從另一個角度回答上述之問。以2014年9月為基準,成都的“雙創指數”到2016年5月已接近2.8倍於基期即2014年9月;到2017年,成都“雙創”指數達到85.26,僅次於北京、上海、廣州,位居全國第四。而在城市“雙創”能力分指數排名中,成都高居全國第二。不斷上升的雙創指數,不僅凸顯成都雙創活力,也彰顯中國新一線城市的發展潛力、發展活力。

從體制機制創新,澎湃雙創之勢;從生態環境優化,營造雙創氛圍;從人才機制創新,為創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第一資源……近年來,成都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系統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構建產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為中心組織經濟工作,大力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雙創”生態和產業鏈條,走出了一條成都特色的雙創之路。

動力從何來?

從全國首創的科技成果所有制改革“小崗村試驗”,到出臺具有全國比較優勢的“雙創新政十條”,從啟動設立總規模1000億元的成都發展基金,到引導設立全國城市中規模最大的知識產權運營基金,從編制出臺全國首個區域雙創發展“十三五”規劃,到大力推行網絡理政、實施“全網通辦”,讓創業者“最多跑一次”。近年來,成都統籌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自貿試驗區等先行先試改革舉措,敢於破冰,勇於打通,多條經驗被國務院列為在全國複製推廣的改革經驗,也激盪了蓉城大地的創新活力、創業動力。

平臺如何建?

國家級重大創新平臺110家,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200餘家594萬平方米,規劃建設10個環高校知識經濟圈, 66個產業功能區實現與國內外大學簽約全覆蓋, “菁蓉匯”“創交會”“蓉創茶館”成為全國知名品牌……這些數字,構成一幅成都全域創新地圖,噴發創新創業氣象萬千。其背後,是近年來成都對形成政府服務創新主體、高校驅動科技創新、企業主導創新孵化、協同推進先行先試的雙創新模式,有效匯聚社會資源的不懈探索。

向何處聚焦?

“會彎腰”的柔性顯示屏、“不怕水”的絕緣插線板……本次雙創周活動期間,80家新經濟企業的108餘項成果,全面展示著成都新經濟發展之城、黑科技創新之都的風采。

日前,國務院發佈實施《關於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而“立足國家開放大局,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聚焦“‘六大新經濟形態’、培育‘七大應用場景’”,則是對這一“意見”的成都解讀。從成都高新區聚集創新創業企業總數達62680家,到新潮傳媒、醫聯、極米科技等獨角獸企業脫穎而出,成都的“雙創”升級版可圈可點。

人從何處來?

所謂“少不入川,老不出蜀”。而今,“老不出蜀”成為人們對成都宜居城市的用腳投票,而“少不入川”,則早已成為傳說。

尤其自去年7月成都“人才新政12條”發佈以來,成都人才聚集益發呈井噴之勢。《2017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中,成都以6.6%的佔比,成為最受海歸青睞的城市第三名,僅次於北京、上海,領跑“新一線”;2018年春季求職期城市競爭指數排行榜上,成都躍居全國第二,在新一線城市中最受求職者追捧。新人才觀感召下,“蓉漂”已經成為新的時代風尚,一個國際化人才高地正在全面構築。

氛圍如何造?

與之前相比,本次雙創活動周首次開通了4條雙創地鐵線,首次啟用了地方吉祥物“蓉蓉”。同時,7項重點活動和29項特色活動實現全民開放。一時間,“雙創”成為全城熱詞,雙創活動周成為全城盛大節日。這恰恰從一個側面印證這座城市濃厚的雙創氛圍。

創新是成都的城市基因。從“都江堰”到“交子”,自古以來,成都一向“敢為天下先”。進入新時代,天府文化的傳承創新,更是為城市營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創新生態。持續開展的“創業天府·菁蓉匯”系列活動,厚植著成都城市創業沃土;每年4月最後一個星期六的“蓉漂人才日”,則為千萬個蓉漂打造 “心之歸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舉措,正在營造一種風尚,鼓舞一種激情,讓敢為人先、寬容失敗的創新創業氛圍在成都蔚然成風。

隨著2018全國雙創活動周在成都的主辦,一個“北有中關村、南有深圳灣、東有長陽穀、西有菁蓉匯”的全國創新創業新格局正在形成。放眼西部大地,一個充滿創新活力、改革動力、人文魅力的中國創新創業第四城已是呼之欲出。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客戶端 來源 蓉平 編輯 楊馥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