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你是胡雪岩

我想先對《親愛的,胡雪巖》劇組,以及所有的創作和演出人員,尤其是編劇潘惠森先生,表達我由衷的欣賞和尊敬。我覺得這部話劇的藝術價值非常高,也非常符合我的口味。儘管我不是行內人,但是我也為它創作中巧妙的呼應感,以及對宏大歷史題材非常得當的處理,而深深震撼。短短兩個小時,用話劇的形式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本身就是不容易的。對於主人公精神特質的關鍵點,要非常精準而簡要地表達出來,還要做到比較充分,這又是非常難得的。整個觀看的過程,除了帶給人啟發以外,也帶給人很多感動和愉悅,包括其中的幽默感。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眼中也有一千個胡雪巖。在潘惠森先生編劇的《親愛的,胡雪巖》中,這裡邊的胡雪巖是我最喜愛的胡雪巖。我覺得這是一個被愛充滿的胡雪巖。他不是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他非常具有商業才能和商業格局,但是他本質上不是一個商人,而是一個好人。這個意思當然不是說商人就不是好人。

劇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線索:胡雪巖資助王有齡去做官,做到了杭州知府。在他自殺前,他給胡雪巖寫了一封遺書,說:“我做不到的,你去做。你記住我這句話,我雖死無憾”。後來,胡雪巖就不斷地問自己:“這一切我都是為了自己嗎?是誰給我這樣一個機會?是誰允許我這樣的?”他就想,是國家給了我這樣的機會,國家做不到,它就允許我這樣去做了。

胡雪巖在亂世中濟民,不論是開粥場,還是“胡慶餘堂雪記國藥號”,都是惠濟民生的。當時有個說法,“南有慶餘堂,北有同仁堂”,慶餘堂是和同仁堂齊名的一個醫藥品牌。胡雪巖做慶餘堂是“三年舍藥”,就是免費贈藥三年,以後才收費的,非常有品質和良心,是“德居人先,利居人後”的典範。

胡雪巖也很有民族感,愛國愛民。他對得起他身邊的所有人,對得起他所在的國家、城市、民族。他生意的破產當然有政治因素,比如左宗棠和李鴻章兩派對立,而胡是跟左宗棠站在一起的。李鴻章得勢後,他的幕僚盛宣懷就各種攻擊胡雪巖,包括擠兌胡的“阜康銀號”,導致胡雪巖直接破產。在此之前,胡雪巖收購絲的時候,運用了當初壟斷茶葉的方式,彙集全部身家30多個銀號的資金,是非常冒險的。而其中又有一個非常偶然的因素,上午洋商還不計價錢地要向胡雪巖買絲,到了下午,洋商的船就忽然全部開走了,原來是他們當地傳來消息,本國的絲豐收了。這些因素集中起來,導致胡雪巖資金鍊斷裂,最終破產。

話劇的結尾,胡雪巖在商業上落敗了,他走到背景牆前,很用力地拍擊鐵質的背景牆,發出很大的金屬聲,在我聽來是一聲嘆息。為什麼呢?論商業能力,胡雪巖在他同時代的人群裡,無人能比。左宗棠這樣閱人無數的大人物對胡雪巖的評價都是“唯一深不可測之人”。那聲嘆息就在於他的追問:“為什麼我胡雪巖會是這樣一個結局?!為什麼我想做的不能夠達成?”

胡雪巖一生中既可捨命,又可舍財,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即便是現在的馬雲、馬化騰等商界大佬,他們在內涵層面並沒有超越胡雪巖。可是,

就算是胡雪巖又怎麼樣呢?你仍舊是一個巨大的業力中翻滾的一片樹葉而已,你仍舊是用雪堆出來的岩石,必然融化而已。

一部藝術作品,如果寫出了一個可愛、可信的人格,就可以稱為優秀作品了,比如任何一部武俠小說;在寫出人格之後,如果再能寫出命運,它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價值就又不一樣了,比如古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如果再超越命運,比如劇中胡雪巖講“我終於看到了我自己,原來是一個會融化的雪人!”,還有阿香對胡雪巖講“20多年前,你跟我講你在一個黑洞裡面,我不明白是什麼意思。我現在明白了,你想在那個黑洞裡面做一個用錢堆積起來的‘神’。”這樣的劇,就讓我非常喜歡了。

就算你是胡雪巖

這部劇其實寫盡了所有人的命運。一個人如果自私,他就為己,這是一種劇情,就是“成者王侯敗者寇”,比如劉邦;另一種劇情,是理想主義者,比如項羽。為什麼“至今思項羽”呢?為什麼項羽在《史記》中被排在《本紀》呢?就是因為他的內涵。而胡雪巖也是這種的,歷史上任何一個偉大的理想主義者,比如馬克思,也是。這種人生劇本,到最後就是一聲嘆息,因為首先他擺脫不了無常,第二他擺脫不了業力,擺脫不了當時的那種劇情,第三,他的方向就錯了,他依然是小我腳本。雖然我非常愛胡雪巖,但是他還是小我腳本。

想要改變世界,本身就是小我腳本。因為當你想要改變世界的時候,你是認為世界是你的家,你是把幻相當真了。你把幻相當真,把出於罪咎投射出來的世界當真,把受業力和無常、罪咎投射出來的人生當真,最後只能是一聲嘆息了。無論你怎樣風光過,無論你怎樣得意過,無論你擁有怎樣的自信、多麼高尚的追求,都必然是一聲嘆息。所以,這就是《奇蹟課程》說的“不要試圖改變世界,而是去改變看待世界的眼光。”就是從小我的眼光換到聖靈的眼光。

聖靈的眼光是無為而為的,它不是一個傳教士,它只負責散發自身的光。它不會對具體的結果有什麼期待,同時,它又不是冷漠的,它是充滿愛心、又對結果毫無期待的。它不是不作為,不作為是一種冷漠和保護,它不是,它是無為而為,它沒有期待,它自然而作。就像大雁飛過湖泊,湖水並不想映照大雁,但是它映照到了;大雁也沒想要留影,但實際上它留了影。這些都是自然而發的。我們奇蹟原則中有一條:奇蹟要無心而發,凡是有意為之的,就經常被小我利用。我們世間有很多的好心都是被小我利用了。那種有為法,那種好心,裡面讓人感動、親切的部分也很多,這也是本性愛的體現。但是它有一個根本的侷限,就是它缺乏一個靈性世界觀,它把有形有相的世界當真了,它把分裂當真了。這就是我取題目為“就算你是胡雪巖”的初衷。

就算你是胡雪巖

我們之前對英雄人物非常向往,尤其是英雄加理想主義加不自私,這樣的人物就會成為世間很大的一種敬仰,認為這就是最高了,人這樣活著就是最純粹了。其實他還差那麼一點點。雖然是一點點,但是那一點點特別關鍵,就是“你的本質是靈性”,你要用靈性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而不是在這個世界上以世界為家,然後去試圖改變世界。

在世界的劇本當中,就算我們是胡雪巖,就算我們的人格比胡雪巖還強大、還完美,我們最終依然是一聲嘆息。在世間的人生當中,沒有不一聲嘆息的,除非你認出你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靈性,你是自性。這個時候,你就可以認出所有有情生命背後的圓滿,你愛所有生命背後的有情。你不會再出於這有形有相的世界而愛,你不會再出於別人的具體言行、表現而愛,而是基於一體的自性去愛、去信任、去連接和看待,在這樣的眼光當中,就相當於耶穌說的“天國就在此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