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到底給了我們什麼?——瀘州川江上打魚人記

生活到底給了我們什麼?——瀘州川江上打魚人記

瀘州長江邊

我有一朋友,數月前南下深圳,終於去到了比瀘州發達許多的城市,雖然是打工,但是機會和待遇跟我們這個準三線城市不可同日而語。最近慢慢穩定,也常發感嘆。她說,雖然深圳機會多,收入高,但是現在的情況也只夠溫飽,雖然是在一個上市公司,也不是想象中的那麼景氣。昨日,一同事年紀輕輕,又給她上了一課,原因是公司樓下一車沒停好不知道何人,保安來問,才曉得車是這個同事,年紀輕輕居然是個隱形富豪,開上百萬的跑車來上班。而我這個朋友到深圳起每日擠地鐵公交,披星戴月,就是為了能有一扇夜晚為她而留的窗。結果看到公司藏龍臥虎,很多人上班根本不是為了那點工資,心中說不出的苦悶。我安慰她說:人家上班是體驗生活,我們這類人是被生活體驗。但是不管怎樣,人總還得活著,願不願意時間都會推著你往前。

生活到底給了我們什麼?——瀘州川江上打魚人記

說完這些,自己也不免陷入了沉思。突然又想起數天前來到瀘州長江邊,看到江上打魚人的小船停靠,蹲在岸邊,清理剛剛捕獲的河鮮。為數不多的幾條黃辣丁,不過還算正宗的河魚,一會兒就圍上來一群江邊鍛鍊的老者,有詢問價格的,有看熱鬧的。

生活到底給了我們什麼?——瀘州川江上打魚人記

瀘州人愛吃魚,因為長江和沱江給予了瀘州豐富的魚類資源。人們相信,自然養育的生命價值不管是味道還是營養遠遠高於人工飼養。即便價格上百元一斤,也願意買來吃,家裡有孫兒輩的,老人們也很捨得。因為我們這裡的人一直堅信,多吃河魚的小孩會很聰明,讀書也會很好。

在曾經的歷史上,瀘州有“金瀘州”之稱,並且有“誰得瀘州,誰就佔據西南天時、地利”之說。因為上天的眷顧,賜予江陽被沱江、長江環繞,水為財,所以因兩江交匯而立,兩江不息而榮。自唐宋以來,樂山、自貢的鹽,內江的糖、資中的糧食經沱江運往瀘州碼頭,又從瀘州轉口運往重慶、宜昌、武漢等地;金沙江、岷江的木材、煤炭,滇東的礦產銅、鉛、茶葉、土特產,從永寧河運往納溪下瀘州中轉。歲歲年年,商賈雲集,市井繁榮,瀘州成為雲貴川交匯處的商業大口岸。

生活到底給了我們什麼?——瀘州川江上打魚人記

生活到底給了我們什麼?——瀘州川江上打魚人記

生活到底給了我們什麼?——瀘州川江上打魚人記

就是在1960年代中期以前,機動船還未出現,瀘州水運全屬於木船的天下,無論是走上水還是下水,無論是客船還是貨船,總少不了縴夫的身影,那時候真是:一條大河波浪寬,聽慣了艄公的號子,見慣了船上的白帆;隨著社會發展,機動船隻的出現,縴夫則退出了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轟隆隆的汽鳴聲。無論是客船還是貨船,噸位越來越大,載重量越來越大,岸邊的搬運工、裝卸工越來越繁忙,這些人頭攢動的最後輝煌也在隨後的現代化進程中,因瀘州大型集裝箱碼頭出現,也被現代機械化的運作替代,當年在陸路交通還不發達的時代,瀘州的水路運輸為西南地區經濟的發展是做出過巨大貢獻的。

瀘州貨船、客船,在川江上留下了最美的一道風景線。如今,當年“黃金水道”的繁榮只能在那群老去的縴夫、搬運工、水手的記憶裡了。唯一還不曾消亡的就是江邊的打魚人了。

生活到底給了我們什麼?——瀘州川江上打魚人記

生活到底給了我們什麼?——瀘州川江上打魚人記

生活到底給了我們什麼?——瀘州川江上打魚人記

老黃今年已經六十多了,三十多年的打魚生涯,是目前江邊剩下的為數不多老打魚人。蠟黃的皮膚和粗糙的手掌,是他幾十年江邊日曬雨淋的見證,簡陋的小漁船是他維持一家生計的來源,也是他另一個小家。

“我都幹了三十幾年了,我從農村出來,就跟我老漢(瀘州人稱父親為老漢)么叔他們一起學著打魚。我沒得其他本事的,就是靠打魚生活,養家餬口,好歹把么兒供出大學了。”老黃一邊打整捕獲的魚一邊跟筆者閒聊。

“我早就不想幹了,現在魚沒得那會好打了,以前,河沒有改的時候,魚蝦之多,還有甲魚那些。現在不僅僅有封魚期(漁政對長江魚的保護政策),封魚期我們認可的,不然一直打更要絕種,但是就是不封天天守到起,都打不到幾斤幾兩。還一身的病。你看我這個船好小嘛。吃喝拉撒睡都在這裡,我腰也整起毛病了,還有風溼。我們兩口子都在船上的時間多過上岸啊!”

“那你還在堅持呢?不是說娃娃都大學畢業了啊?找到工作了沒嘛?”筆者問。

“沒得法的嘛,只有這個手藝,又不會其他,現在河魚的價錢還是可以。娃兒雖然工作了,但是剛剛學校出來實習,還要成家買房子,現在房子又貴,不跟他多積累點怎麼弄嘛?”老黃無奈的說,不過提到為了孩子為了家更好,還是露出中國式父母樸實慈愛的表情。

瀘州這幾年生活越來越好,對河鮮的要求也越來越多,自然資源卻越發稀缺,老黃這些打魚人,並不具備現代化的手段,靠的還是傳統的方式,他們有經驗,知道哪裡有魚,什麼季節產魚,也有意識去合理的捕撈。他們早出晚歸,有時候需要夜裡撒網,有時候需要早早出動,雖然長沱兩江,不會如大海那樣狂躁不定,總能包容這些小小孤舟,但是,並不是每一次都能滿載而歸。再加上一些沒有法律和保護的意識的人,用電用雷管偷偷進行獵捕,使得資源在不斷被破壞,好在這幾年漁政部門的管控還是見到一定成效的。但是還有一些人鋌而走險。另外一些人則用魚塘的魚冒充河魚,放在江裡,假裝捕獲對不明真相的人進行河鮮銷售,行為非常可恥,這種欺騙也讓很多人對瀘州河鮮抱著可遇不可求,假貨太多不願購買的態度。

為了生活,我們不得不做一些取捨,這些取捨是為了生存,也同時給了我們和自然傷害。就像老黃他們,長年的江上生活,沒有不得風溼和腰病的。但是他們沒有辦法,或許根本也不能去考慮總有一天,這一行會消亡或取締。

自然的饋贈,並不需要我們回報,但是卻需要我們有所滿足和自律。得到的和回饋的如果不成正比,最終的結果是一無所有。

生活到底給了我們什麼?——瀘州川江上打魚人記

生活到底給了我們什麼?——瀘州川江上打魚人記

瀘州河鮮美味讓品嚐過的人,回味無窮一試難忘,但正如某公益廣告說的: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我並不想杜絕吃河魚的行為,我只是覺得發展和保護是分不開的,只要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資源,我們都應該有相應的應對措施和強烈的保護意識。

未來的瀘州江邊不知道還會不會繼續有打魚人存在,但是我希望未來的河水能恢復到以前的味道,讓魚類資源越來越充裕,讓我們能永遠守護好這養育我們一代又一代瀘州人的兩江之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