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泸州川江上打鱼人记

生活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泸州川江上打鱼人记

泸州长江边

我有一朋友,数月前南下深圳,终于去到了比泸州发达许多的城市,虽然是打工,但是机会和待遇跟我们这个准三线城市不可同日而语。最近慢慢稳定,也常发感叹。她说,虽然深圳机会多,收入高,但是现在的情况也只够温饱,虽然是在一个上市公司,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景气。昨日,一同事年纪轻轻,又给她上了一课,原因是公司楼下一车没停好不知道何人,保安来问,才晓得车是这个同事,年纪轻轻居然是个隐形富豪,开上百万的跑车来上班。而我这个朋友到深圳起每日挤地铁公交,披星戴月,就是为了能有一扇夜晚为她而留的窗。结果看到公司藏龙卧虎,很多人上班根本不是为了那点工资,心中说不出的苦闷。我安慰她说:人家上班是体验生活,我们这类人是被生活体验。但是不管怎样,人总还得活着,愿不愿意时间都会推着你往前。

生活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泸州川江上打鱼人记

说完这些,自己也不免陷入了沉思。突然又想起数天前来到泸州长江边,看到江上打鱼人的小船停靠,蹲在岸边,清理刚刚捕获的河鲜。为数不多的几条黄辣丁,不过还算正宗的河鱼,一会儿就围上来一群江边锻炼的老者,有询问价格的,有看热闹的。

生活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泸州川江上打鱼人记

泸州人爱吃鱼,因为长江和沱江给予了泸州丰富的鱼类资源。人们相信,自然养育的生命价值不管是味道还是营养远远高于人工饲养。即便价格上百元一斤,也愿意买来吃,家里有孙儿辈的,老人们也很舍得。因为我们这里的人一直坚信,多吃河鱼的小孩会很聪明,读书也会很好。

在曾经的历史上,泸州有“金泸州”之称,并且有“谁得泸州,谁就占据西南天时、地利”之说。因为上天的眷顾,赐予江阳被沱江、长江环绕,水为财,所以因两江交汇而立,两江不息而荣。自唐宋以来,乐山、自贡的盐,内江的糖、资中的粮食经沱江运往泸州码头,又从泸州转口运往重庆、宜昌、武汉等地;金沙江、岷江的木材、煤炭,滇东的矿产铜、铅、茶叶、土特产,从永宁河运往纳溪下泸州中转。岁岁年年,商贾云集,市井繁荣,泸州成为云贵川交汇处的商业大口岸。

生活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泸州川江上打鱼人记

生活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泸州川江上打鱼人记

生活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泸州川江上打鱼人记

就是在1960年代中期以前,机动船还未出现,泸州水运全属于木船的天下,无论是走上水还是下水,无论是客船还是货船,总少不了纤夫的身影,那时候真是:一条大河波浪宽,听惯了艄公的号子,见惯了船上的白帆;随着社会发展,机动船只的出现,纤夫则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轰隆隆的汽鸣声。无论是客船还是货船,吨位越来越大,载重量越来越大,岸边的搬运工、装卸工越来越繁忙,这些人头攒动的最后辉煌也在随后的现代化进程中,因泸州大型集装箱码头出现,也被现代机械化的运作替代,当年在陆路交通还不发达的时代,泸州的水路运输为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是做出过巨大贡献的。

泸州货船、客船,在川江上留下了最美的一道风景线。如今,当年“黄金水道”的繁荣只能在那群老去的纤夫、搬运工、水手的记忆里了。唯一还不曾消亡的就是江边的打鱼人了。

生活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泸州川江上打鱼人记

生活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泸州川江上打鱼人记

生活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泸州川江上打鱼人记

老黄今年已经六十多了,三十多年的打鱼生涯,是目前江边剩下的为数不多老打鱼人。蜡黄的皮肤和粗糙的手掌,是他几十年江边日晒雨淋的见证,简陋的小渔船是他维持一家生计的来源,也是他另一个小家。

“我都干了三十几年了,我从农村出来,就跟我老汉(泸州人称父亲为老汉)幺叔他们一起学着打鱼。我没得其他本事的,就是靠打鱼生活,养家糊口,好歹把幺儿供出大学了。”老黄一边打整捕获的鱼一边跟笔者闲聊。

“我早就不想干了,现在鱼没得那会好打了,以前,河没有改的时候,鱼虾之多,还有甲鱼那些。现在不仅仅有封鱼期(渔政对长江鱼的保护政策),封鱼期我们认可的,不然一直打更要绝种,但是就是不封天天守到起,都打不到几斤几两。还一身的病。你看我这个船好小嘛。吃喝拉撒睡都在这里,我腰也整起毛病了,还有风湿。我们两口子都在船上的时间多过上岸啊!”

“那你还在坚持呢?不是说娃娃都大学毕业了啊?找到工作了没嘛?”笔者问。

“没得法的嘛,只有这个手艺,又不会其他,现在河鱼的价钱还是可以。娃儿虽然工作了,但是刚刚学校出来实习,还要成家买房子,现在房子又贵,不跟他多积累点怎么弄嘛?”老黄无奈的说,不过提到为了孩子为了家更好,还是露出中国式父母朴实慈爱的表情。

泸州这几年生活越来越好,对河鲜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自然资源却越发稀缺,老黄这些打鱼人,并不具备现代化的手段,靠的还是传统的方式,他们有经验,知道哪里有鱼,什么季节产鱼,也有意识去合理的捕捞。他们早出晚归,有时候需要夜里撒网,有时候需要早早出动,虽然长沱两江,不会如大海那样狂躁不定,总能包容这些小小孤舟,但是,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满载而归。再加上一些没有法律和保护的意识的人,用电用雷管偷偷进行猎捕,使得资源在不断被破坏,好在这几年渔政部门的管控还是见到一定成效的。但是还有一些人铤而走险。另外一些人则用鱼塘的鱼冒充河鱼,放在江里,假装捕获对不明真相的人进行河鲜销售,行为非常可耻,这种欺骗也让很多人对泸州河鲜抱着可遇不可求,假货太多不愿购买的态度。

为了生活,我们不得不做一些取舍,这些取舍是为了生存,也同时给了我们和自然伤害。就像老黄他们,长年的江上生活,没有不得风湿和腰病的。但是他们没有办法,或许根本也不能去考虑总有一天,这一行会消亡或取缔。

自然的馈赠,并不需要我们回报,但是却需要我们有所满足和自律。得到的和回馈的如果不成正比,最终的结果是一无所有。

生活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泸州川江上打鱼人记

生活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泸州川江上打鱼人记

泸州河鲜美味让品尝过的人,回味无穷一试难忘,但正如某公益广告说的: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我并不想杜绝吃河鱼的行为,我只是觉得发展和保护是分不开的,只要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资源,我们都应该有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强烈的保护意识。

未来的泸州江边不知道还会不会继续有打鱼人存在,但是我希望未来的河水能恢复到以前的味道,让鱼类资源越来越充裕,让我们能永远守护好这养育我们一代又一代泸州人的两江之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