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餡的紅豆包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件,是清朝末年懲治官員腐敗最嚴厲的一次。
此案得以平反有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此案深受浙江籍貫京官的同情。
另一方面,慈禧的直接干預。慈禧干預的背後是對湘系集團的打壓。
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後,湘系集團可謂是達到權力的巔峰。
江南一帶的官員基本都是湘系,他們大多武將出身,沒有審判的知識,在加上官官相護很容易造成冤假錯案。
另外,參與此案審判的多是湖南籍官員,大多由左宗棠一手提拔。
慈禧利用此案作為契機,將一百多名官員革職,永不敘用,沉重打擊了湘系集團。
五味社
此案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有道是:“一曲冤歌傳百年,長伴遺恨說青天!”鳴冤昭雪是假,陰謀權術是真罷了。
不得不說慈禧確實是一位權謀高手,靠著“楊乃武與小白菜”這一民間小案,竟一舉剷除了湘軍百餘名將領,其中更是包括了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大大削弱了湘軍在當時的勢力。至於楊乃武的冤案是否真的昭雪了呢?據記載,楊乃武出獄之日,已是一身傷殘,幾近為廢人,舉人功名也不準恢復,不禁黯然自問:“我的冤案是昭雪了麼?大清真有青天麼?
案件的起因
杭州餘杭的楊乃武自小聰慧過人,三十三歲時曾考中癸酉科舉人。他為人耿直,愛打抱不平,因看不慣當地知縣劉錫彤貪贓枉法,於是做了一幅諷刺的對聯:“大清雙王法,浙江兩撫臺。”,由此和官府結下了樑子。當時餘杭鎮上有一美女,名叫畢秀姑,也就是此案中的“小白菜”,十七歲時嫁與豆腐店幫工葛品連為妻,次年這夫妻二人租住在楊乃武家,由於老婆太美,葛品也許沒有安全感吧,所以老是疑神疑鬼。恰巧楊乃武喪偶鰥居,深居簡出,又是一名才子,這讓葛品以及其母親坐不住了,由此傳出了畢氏與楊乃武關係暖昧的流言。
原來餘杭知縣劉錫彤的兒子劉子和早就對俊俏美麗的畢秀姑心動不已,後來用迷藥姦汙了畢秀姑,又把她丈夫葛品毒死,這和《九品芝麻官》中的劇情頗為相似。作為老爹的劉錫彤自然不願意讓兒子擔罪,加之又與楊乃武有私怨,於是移花接木,將楊乃武騙至縣衙,嚴刑逼供,最後判定其與畢秀姑通姦,協助畢秀姑謀殺親夫,處以死罪。
案件的發展
這樣判決,對於楊家人來說顯然是不能接受的,於是楊家人多次上訴,前後幾十堂,都因劉錫彤上下疏通賄賂,官官相護,依舊判定死罪,後幸得同科舉人汪士屏聯合士紳上書刑部辨冤,刑部侍郎夏同善駁回詳文,並請得諭旨命浙江三大憲會審。當時楊家人求畢秀姑告知實情,為楊乃武作證,畢秀姑也深覺愧疚,當即應允。但是浙江巡撫楊昌浚為保自己面子,依仗擁兵邊疆的左宗棠之勢,會同藩臺等蓄意抗命,不準畢秀姑翻供,仍叛“通姦謀命”。然而這一舉動激起了浙江士紳公憤,最後鬧到了京城,在慈禧太后的介入下,經過開棺驗屍,澄清了案情,楊乃武之冤得雪。
案件的結局
慈禧太后藉此案,趁機將涉案的300多名官員進行嚴打,連左宗棠亦受牽連,其中有30餘人被革職、充軍或查辦,150多名六品以上的官員被革除頂戴花翎,永不續用。湘軍勢力由此大大受損。至於案件中的楊乃武和小白菜,一個被押解尼庵削髮為尼,一個則是終身殘廢,再無出頭之日。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公元1873年,浙江省餘杭縣餘杭鎮發生了一件奇情冤案,也就是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也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
(楊乃武劇照)
一:案件的原委
餘杭鎮的豆腐店夥計突然暴病身亡,他有個妻子,叫畢秀姑,因為長相甜美漂亮,所以很多人都叫她“小白菜”。
(小白菜劇照)
當時的知縣劉錫彤認定是姦情殺人,但是餘杭縣的秀才楊乃武與劉錫彤意見不一致,楊乃武本就與劉錫彤積怨甚深。
其實還有個問題,楊乃武幫助小白菜,很多人認為小白菜夫婦住在楊乃武家的後屋,二人一直都有來往,所以認為楊乃武與小白菜早就有姦情。
劉錫彤藉此機會,打擊報復,於是將楊乃武和小白菜屈打成招,最後判處斬刑。可是楊乃武家人不服,一直上訴,但是劉錫彤也利用官職權力上下疏通,導致楊乃武家人上訴無門,即使上訴之後,得到的結果還是一樣。
(屈打成招)
這起案件引起了京杭人士的極大不滿,要求清朝刑部重審,甚至還不斷將其事情放大,最後使得朝廷不得不下令重審。
沒想到的是這件冤案竟然引起了慈禧太后的直接干預,慈禧太后親自了解整件事情的原委之後,下令放了楊乃武和小白菜,整個案件歷時三年之久,案情曲折,轟動朝野。
楊乃武出獄後養蠶種桑為生,最後患瘡疽不治而死,享年74歲;而小白菜畢秀姑出獄之後,出嫁為尼,享年76歲。
二:那麼慈禧為什麼又要替楊乃武和小白菜昭雪?
透過現象看本質,這起冤案中隱藏著尖銳的官場權利爭鬥,為什麼這樣說?按理來說楊乃武和小白菜無非就是普通的老百姓,重要的是上訴的過程中,官官相護,圍繞整個案情,浙江一帶的官員,從縣到省,甚至京城都有很多支持浙江官員的大官。
(慈禧太后)
而這些官員又都是曾國藩所統帥的湘軍軍閥的手下,他們都是用自己的戰功換來的官職。
本就沒有多少文化,在處理案件上有些生疏,缺少基本的審判經驗,所以會造成冤假錯案,然而這些官員面對上訴,卻一個個狼狽為奸,最終難以翻案。
慈禧太后早就知道湘軍軍閥的實力,但是一直沒有契機來鎮壓這股勢力,而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正好可以借題發揮,朝廷也藉此打壓曾國藩湘軍的囂張氣焰,直接將一百多名官員的頂戴花翎全部摘掉,並且記錄在案,永不錄用。
看完這些,是不是不得不佩服慈禧還是有些政治手腕的。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歷史新知識,期待您的關注!】
羽評郡主
首先要說的是,一個26歲的寡婦能夠掌控4.5億人口的清帝國將近五十年,而且大部分還是漢人漢臣的情況下,就足以證明慈禧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從某種意義上來看她有過昏昧的為政舉措,但是也有她身為明君的一面。功與過分開來討論的話,慈禧並不傻,不笨,而且是個能人。楊乃武與小白菜這事她不知道則已,讓她知道以她的智商肯定能夠知曉裡面的原委與經過,作為大清的最高統治者,處置此事可為老百姓伸張正義收買民心,二可趁機揪出不聽話官員,何樂而不為。
我們看看慈禧智商高情商不簡單的一面!踏平太平天國。為何搞不定太平天國還讓太平天國從廣西打到江蘇呢?本質上就是英法兩國在搞鬼。所以,慈禧直接找英國人談判,想要什麼開口談,別背後捅刀子。所以,談完了,太平天國也完了。
第二點,開展洋務運動,組建北洋新軍。我們在責備清政府落後並且頑固不化的時候,可曾想近代科學其實全部起於慈禧之手,雖然後來北洋水師戰敗甲午,可是那是將領指揮的問題,慈禧可是要錢給錢要人給人,基本上她份內能做的事她都做了。
本文不是為了給慈禧翻案,慈禧導致清國滅亡罪責難辭其咎,但是她做的功勞,她的能力確實是女中豪傑。她也儘自己最大努力想要守住江山與領土。
優己
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首先應該感謝的不是慈禧,而是夏同善。再是翁同龢、汪樹屏、吳以同以及林拱樞等人。
【夏同善塑像】
當時浙江巡撫楊昌濬在三司會審之後,維持了杭州知府陳魯所做的判決,這個案子到這時按照常理來說其實已經是鐵案難翻,但是楊乃武的姐姐楊淑英堅持要進京告御狀。
【楊昌濬】
楊淑英先買通獄卒,讓楊乃武寫了訴狀,再由姚賢瑞作抱告,由楊乃武的妻子詹氏、楊淑英帶著楊乃武的兒子楊榮緒去京城告御狀,然而第一次告狀以失敗告終。
當時浙江有個京官叫做夏同善,他和胡雪巖交好,胡雪巖有個西席(也就是老師)叫吳以同,他和楊乃武是同年,又是好友,因此再一次酒席上他便和夏同善談起了楊乃武的案子,說此案一定有冤情,夏同善於是答應幫幫。
【胡雪巖】
另外楊乃武在杭州也有個同科
汪樹屏,汪樹屏的哥哥汪樹棠也在京做官,楊乃武告訴楊淑英可以去求求他們。楊淑英去找汪樹屏時,汪樹屏便聯合了十八個同科舉人,聯名向都察院控告,請求提京複審。楊淑英去見吳以同的時候,吳以同帶她去見胡雪巖,胡雪巖表示非常同情,給了楊淑英一百兩銀子作為路費。
楊淑英第二次去北京見到夏同善,夏同善夫婦便帶她去叩見浙江在京城的大小官員三十多人,並讓楊淑英將訴狀投送給步軍統領衙門、刑部和都察院。
夏同善多次和翁同龢談到這件事,並把訴狀給翁同龢看,翁同龢表示這當中確實很有冤情,於是他親自去刑部查閱本案全卷,但是刑部尚書桑春榮卻不肯給他看,是林則徐的兒子林拱樞將卷宗調出來,送到翁同龢的府中。
【翁同龢】
翁同龢果然發現不少疑點,讓刑部發回重審,但是刑部卻不同意,所以翁同龢一天早朝時參了一本,這時候汪樹屏的訴狀也到了都察院和步軍統領衙門,汪樹屏的哥哥汪樹棠正在都察院任職,也向皇帝請求重審,在這些人的幫助下,慈禧太后才下了一道諭旨,要求浙江巡撫楊昌濬重審。
【慈禧】
楊昌濬沒有親自提審,讓湖州知府許瑤光提審,許瑤光知道這件案子案情複雜,但又害怕楊昌濬,於是拖了很長時間,不上報也不結案,楊昌濬也不催他。
浙江京官們沒有停止活動,他們說服了慈禧太后。慈禧便拍了御史王昕去浙江私自調查,王昕得知愛仁藥店並沒有賣過砒霜,便向慈禧奏了一本,提出要朝廷派遣大臣去浙江複審。
慈禧便讓浙江學政胡瑞瀾就近提審,胡瑞瀾受到楊昌濬的威逼利誘,以及餘杭知縣劉錫彤(冤案的始作俑者)的重金賄賂,對楊乃武大刑伺候,再次屈打成招,維持原判。
不久一些生員以及汪樹屏、吳以同、吳玉昆等人又聯名向都察院和刑部控告,御史邊保泉也上奏請求提京複審,但是慈禧太后卻以提京複審太麻煩沒有批准,還是提交刑部讓胡瑞瀾再審。
胡瑞瀾再審之時,因為上諭特別說明不許嚴刑逼供,楊乃武咬死不肯承認,於是草草審了兩次,胡瑞瀾便以案情複雜為由,請求朝廷另派人來審。
這時夏同善和張家驤等人又在慈禧面前多次表示,請求提京複審,除他們之外,還有許多人上本請求,慈禧是在這多方面的環請之下,這才下旨提京複審,楊昌濬雖然不滿,但不得不將人犯押解到京城刑部複審,在這次複審之後,冤情才得以大白於天下。
因此並不是慈禧想要給他們平反,而是一些正義的官員實在看不下去,集體請求的結果。
潯陽鹹魚
答:慈禧給“楊乃武與小白菜”案鳴冤昭雪,乃是極其高明的一項政治舉措,其不動聲色,毫無徵兆地消禍患於無形,順利為清廷續命數十年。
這麼說吧,原本,“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就是一樁冤案。
案情很簡單:外號為“小白菜”的畢秀姑是浙江省餘杭縣餘杭鎮人,嫁給了賣豆腐的老大粗葛品連為妻。兩口子租了舉人楊乃武家的一間屋子開豆腐作坊。兩下向來相安無事,但葛品連突然暴斃。餘杭知縣劉錫彤與楊乃武有積怨,就給楊乃武、小白菜、葛品連三人分別貼上了西門慶、潘金蓮、武大的標籤,將小白菜和楊乃武鎖拿回縣署審問,日夜用刑。小白菜和楊乃武抵不過,迫屈打成招。楊乃武的胞姐楊淑英和楊乃武妻詹綵鳳不服,上京控告。
此案從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 一直折騰到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十二月,整整三年。最終驚動了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
非常奇怪,慈禧太后對這件普通刑事案斃件非常上心,以獅子搏兔的精神,要求刑部徹底根查。
慈禧太后這一插手,該案頓時名聲大噪,後來成為了與名伶楊月樓冤案、太原奇案、張汶祥刺馬案齊名“晚清四大奇案”。
也因為慈禧太后這一插手,案情迅速告破:葛品連純屬暴病身亡,楊乃武和小白菜並無私情,也未合謀下毒。
楊乃武出獄後,萬念俱灰,以養蠶種桑為生;小白菜則削髮為尼,遁入了空門。
慈禧太后並未就此收手,而是問責,窮根究底式的問責,先革去劉錫彤餘杭縣知縣職務,發往黑龍江贖罪。爾後,一擼到底,把杭州知府、寧波知府、嘉興知縣、候補知縣、侍郎胡瑞瀾、楊昌睿等大大小小三百多名官員或革職、或流刑。動作之大,打擊範圍之廣,讓人目瞪口呆。
慈禧為何要對一個普通的刑事案如此大動干戈呢?這都不是她慣常的處事風格啊?
原來,同治光緒年間,太平天國、捻軍都已經平定,但在鎮壓太平天國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湘軍已呈尾大不掉之勢。
則怎麼削弱和剪除湘系勢力就成為了她最為頭痛的事。
如果明目張膽地對湘軍下手,勢必會觸發強大的反彈,而以清廷當時的處境看,很可能會玩火自焚。
楊乃武和小白菜案的出現,正好給了慈禧太后一個不動聲色的下手機會。
當時湘系勢力分佈在浙江最盛,從整頓浙江吏治做起,湘系勢力無疑會元氣大傷。
最妙的是,楊乃武和小白菜的確有冤情,藉此下手,不但不會讓人產生卸磨殺驢、過河拆橋的警覺,反而會贏得掌聲,收買到民心,一舉兩得。
事情的最終處理結果也真收到了預期目的:三百多名官員的被懲,湘系勢力元氣大傷,湘軍領袖人物曾國藩見勢不好,生怕朝廷對他動刀,醜表其忠,主動奏請裁軍歸鄉,以證清白。
可以這樣說,慈禧太后借處理楊乃武和小白菜案以打擊湘系勢力,一不顯山、二不露水,消禍患於無形,為清廷續命數十年,實在是高明至極。
覃仕勇說史
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又稱“餘姚案”,晚清有四大冤案,無論哪種說法,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都在其中。這一案子的前因後果因為一些影視劇和書籍的宣傳,早已家喻戶曉了。那麼,作為清廷當時的最高統治者的慈禧太后為什麼要將此案定為冤案呢?
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案情複雜,當事雙方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直到光緒三年才以冤案定讞。清廷的冤案不在於多這一件,而且當時還有比這案情更為重大的案子(四川省東鄉抗糧案,官軍殺了鄉民成百上千人),那麼慈禧太后為什麼要平反呢?我覺得最大的可能並不是案件本身,而是朝廷對朋黨的擔憂。在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審理期間,朝臣和地方大吏對峙,大致分為兩派,一個是江浙派,以翁同龢、夏同善為首,(因為楊乃武是江浙士人,此案如果不是冤案,那太傷江浙讀書人的臉面了),一方是湖湘派,多是湘軍軍功出身人員,比如當時人浙江巡撫楊昌濬,還有曾經干預過此案的四川總督丁寶楨。兩派人物鬥智鬥勇,鬧得雞飛狗跳(丁寶楨還曾大鬧公堂),因這一案件大臣出現了抱團的現象。 御史王昕上奏彈劾楊昌濬時指出:“案情如此支離,大員如此欺罔,若非將原審大吏究出捏造真情,恐不足以昭明允而示懲儆。且恐此端一開,以後更無顧忌;大臣倘有朋比之勢, 朝廷不無孤立之憂。”注意最後一句話,如果大臣互相抱團,結成朋黨,那皇帝和太后也就被孤立起來了,這也是慈禧太后最擔憂的。所以,她決定順從輿論(尤其是當時的《申報》,大力鼓吹此案為冤案),打擊湖湘派,也就將此案以冤案定讞。
史苑書生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同名伶楊月樓冤案、太原奇案、張汶祥刺馬案並稱清末四大奇案。楊乃武與小白菜案自然是以楊乃武和小白菜二人為當事人的案件,那麼這二人又是何許人也?
楊乃武生於道光21年(公元1841年),是浙江餘杭縣的鄉紳,於同治12年(1873年)考中舉人。據說此人平時好打抱不平,曾聯合士子上書檢舉揭發餘杭知縣劉錫彤濫收錢糧斂贓貪墨的行為,因此深為劉錫彤記恨。當時有個叫葛品連的人租住在楊乃武家的一間房子裡,這個葛品連娶了名叫畢秀姑的女子為妻。由於畢秀姑長相俏麗,又喜歡穿白衣綠褲,人送綽號小白菜。平日裡楊乃武和小白菜過從甚密:楊乃武常教小白菜讀書認字,這一來二去四鄰街坊中就出現了所謂“羊(楊)吃白菜”的說法。
同治12年的10月份楊乃武去岳母家辦事,一連幾天就住在岳母家。十月初九這天一大清早租住在楊家房間裡的葛品連就害了病,起初以為是上火,於是也就沒太當回事,可病情漸漸沉重,到後來吃藥也不見好,到了當天下午申時(三到五點)葛品連就撒手人寰了,臨死之際全身呈青黑色。一個好端端的年輕人突然暴病而亡,死狀又如此蹊蹺詭異,這就引起了葛品連家人的懷疑。葛品連的母親在料理兒子的喪事時從街坊四鄰口中聽到了“羊(楊)吃白菜”的說法,本就心存疑慮的她斷定就是楊乃武和小白菜通姦併合謀殺人,於是她來到餘杭縣衙告狀。餘杭知縣劉錫同得到報案後就帶著仵作前去楊家驗屍,結果仵作在驗屍報告中認定葛品連繫中毒身亡。
劉錫同也聽說了“羊(楊)吃白菜”的說法,如今又得到這樣一份驗屍報告,於是認定葛品連之死系楊乃武和小白菜通姦後合謀毒殺的結果。劉錫同隨即將小白菜帶回縣衙審問,小白菜並不承認自己有謀殺親夫的行為,於是劉錫同就採用嚴刑逼供的方式試圖令其認罪。一些野史小說繪聲繪色地描寫了在這一過程中劉錫同使用的各種花樣百出的逼供酷刑,不管劉錫同究竟具體使用了哪些手段,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在案件的審問過程中的確使用了嚴刑逼供的方式並且在這種方式下小白菜承認是自己和楊乃武合謀毒殺了葛品連。劉錫同在得到小白菜的供詞後立即傳訊了楊乃武,楊乃武則聲稱十月初九自己壓根不在餘杭縣,根本沒有任何作案時間。這時劉錫同就打算用對待小白菜同樣的方式逼楊乃武認罪,然而當時的刑律中有一條規定:不得對有科舉功名的人用刑,於是劉錫同就向杭州府呈報了請求解除楊乃武的舉人功名的公文。可就在他派出向杭州府呈送公文的衙役剛走當晚劉錫同就連夜對楊乃武進行了嚴刑拷打,可無論他怎麼打楊乃武就是不招供。在這樣的情況下劉錫同將自己認定的楊乃武與小白菜通姦合謀殺人的審訊結果上報杭州府並請求定案。
杭州知府陳魯在接到劉錫同呈報的公文後做出了維持原判的決定,隨即又將此案上報浙江巡撫楊昌濬,楊昌濬同樣維持了原判決並將其上報刑部請求核准死刑判決。至此案件似乎已成定局,然而楊乃武的姐姐楊淑英和妻子詹氏始終對判決不服並堅持上訴,此後兩年間各級官府層層袒護——根本沒啟動重審程序就宣佈維持原判。換了其他人可能也就放棄了,可楊乃武應該感謝他的姐姐,儘管一再碰壁卻沒令楊淑英放棄為弟弟的案件而努力。在這一過程中楊淑英得到了當年和楊乃武一起檢舉揭發劉錫同的同年好友們的幫助,儘管這些人在政治上無權無勢,但畢竟有科舉功名在身,在當地多屬大戶人家,面對整個大清官場官官相護的局面他們也廣泛發動自己的關係網製造輿論,終於有一個大人物被他們納入到這個關係網中——因協助左宗棠平定太平天國有功而被授予官爵的紅頂商人胡雪巖家中有一個名叫吳以同的西席(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家庭教師),此人正是和楊乃武一同考取舉人功名者,他對楊淑英矢志不渝的精神大為感動,於是就和胡雪巖談了這個案子。胡雪巖儘管儘管是一個有較大影響力的大人物,可他畢竟是一個商人,雖被授予了官爵,但更多隻是一種榮譽象徵,對案件本身他是無法加以干預的。不過胡雪巖好交朋友,事實上他能從一個小夥計一步步成為紅頂商人離不開身邊一群朋友的幫助,這時胡雪巖的朋友中不乏在京身居高官者,而在這其中就有一位叫夏同善的時任刑部侍郎(相當於現在的國家司法部副部長)。夏同善在和胡雪巖就案件進行交流時又發生了一件事:楊乃武的妻子詹氏因上告失敗反而獲罪被拘,楊乃武的同科舉人汪士屏聯合士紳上書刑部辨冤。夏同善認為:無論楊乃武一案真相如何,詹氏不過是替自己的丈夫上訴,即使楊乃武有罪也與她無干,當地官府如此急迫想要定案莫非真是想掩蓋什麼。夏同善考慮一番後駁回了浙江巡撫呈報的判決公文,隨後請得了命浙江三大憲會審的諭旨。
很顯然夏同善的介入將對案件走向造成重大影響——首先他作為相當於國家副部級的高官級別足夠高,其次他任職刑部正好管著這案子,畢竟現官不如現管嘛。在得知弟弟的案件被髮回重審之後楊淑英懷抱侄兒去省城探視畢秀姑(也就是小白菜),這次探視後畢秀姑隨即翻供,這時從浙江巡撫楊昌浚以下的各級官吏為保護自己的顏面和頂戴下令用刑,試圖以此阻止畢秀姑翻供,這一行為引起了在旁觀審的浙江士紳的眾怒,他們群起反對用刑,在這樣的壓力下楊昌浚不得不暫緩用刑。楊淑英甚至在會審現場楊昌浚迫於眾怒難犯而暫緩用刑,可只要畢秀姑一押回牢房少不得又是一頓嚴刑拷打,未必不會屈打成招,這樣下去自己好不容易讓畢秀姑翻供的全部努力將前功盡棄。楊淑英趕緊去找楊乃武的同科舉人們想辦法,這時當初幫楊乃武的妻子詹氏伸冤的汪士屏聯合了十八個同科舉人聯名向都察院控告,請求提京複審。與此同時吳以同則將楊淑英引薦給胡雪巖,胡雪巖當即給了楊淑英一百兩銀子讓她進京告御狀。來到京城的楊淑英前去拜訪了夏同善,夏同善帶著她一一叩見了在京當官的三十多名浙江籍官員,請他們出手相助。在夏同善的建議下楊淑英把自己的訴狀分別投給步軍統領衙門、刑部和都察院等多個衙門,以儘可能擴大案件影響力。
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經過這番波折已拖了數年,此時同治皇帝已然駕崩,在慈禧的運作下光緒皇帝得以繼承大統,而這時夏同善正是光緒皇帝的師傅,他很快找到了對我們而言可能更為熟悉的光緒皇帝的另一位師傅翁同龢和光緒皇帝的生父醇親王奕譞,二人在瞭解案情後認為其中確有冤情,翁同龢隨即跑到刑部衙門要求調閱案件卷宗。時任刑部尚書(相當於司法部部長)的桑春榮卻不肯給他看,林則徐第三子林拱樞時任刑部坐辦、主事、員外郎,他冒著得罪頂頭上司的風險將卷宗調出來送到翁同龢的府中。翁同龢在查看卷宗後於次日早朝時請求兩宮皇太后將案件責令刑部重審,儘管夏同善時任刑部侍郎,又是皇帝的老師,影響力巨大,可刑部的一把手畢竟是時任刑部尚書的桑春榮,他當場拒絕了翁同龢要求重審的建議。這時楊淑英投遞在步軍統領衙門和都察院的訴狀發揮作用了——汪士屏的哥哥汪樹棠正在都察院任職,於是他出面也建議重審此案。當時光緒皇帝年幼,朝政大權實際掌握在兩宮皇太后手中,而在兩宮皇太后中慈禧則相對較為強勢,那麼當她面對這兩派人馬的紛爭時又如何處置呢?
事實上慈禧壓根不關係楊乃武和小白菜這樣兩個小人物的命運,她所在意的是: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以曾國藩為首的湘軍勢力幾乎控制了作為朝廷財賦重地的整個江南地區,儘管湘軍在名義上也是清王朝的軍隊,出於鎮壓太平天國的目的清政府也不得不對其加以安撫,然而清政府對這股地方勢力的做大始終保持著警惕。1868年慈禧以委派曾國藩處理天津教案之名將其從江南調離,委任與湘軍無關的馬新貽為兩江總督,然而在1870年發生了轟動一時的張汶祥刺馬案:身為清王朝一品大員的兩江總督馬新貽居然被張汶祥當街刺殺。當時有人猜測此案與湘軍勢力脫不了干係,在此我們不去過多探討刺馬案的真相問題,但可以肯定的是:刺馬案後朝廷裁撤湘軍在江南地區的勢力的工作只能暫時放緩。儘管放緩了削弱湘軍勢力的工作,不過放緩並不等於放棄——慈禧一眼就瞧出那些在京的浙江籍官員們對此案如此上心的原因其實就是看不慣把持浙江官場的湘軍系官員,以她的老謀深算自然知道這是維持兩派勢力均衡以強化自己的權力的天賜良機,於是她發佈諭旨要求重審此案。
光緒二年(1876年)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由刑部尚書桑春榮親自主審,由刑部任職六十年的老仵作開棺驗屍確認小白菜的丈夫就是病死的,至此案件告破。慈禧太后趁機將浙江巡撫楊昌浚、浙江學政胡瑞瀾等一百多位湘軍系官員革職查辦,成功將江南官場從湘軍手中收回。而楊乃武與小白菜在此之後則失去了利用價值:小白菜被押解尼庵削髮為尼;楊乃武雖保住了命,卻已一身傷殘,幾乎成為廢人,連舉人功名也不準恢復。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清朝末年官場腐敗、冤案橫生,“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是其中很著名的一件。因為各種文藝作品的渲染,“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的結局給人一種貪官被懲處,好人沉冤昭雪的感覺,但現實永遠沒有那麼美好。“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最終鬧到轟動天下,不是因為有冤情,而是因為滿清統治者慈禧太后將這件案件當成了對付湘軍勢力的棋子,最終慈禧太后達到了目的,自然也就不會在乎棋子的死活,楊乃武和小白菜結局很慘。
要理清“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的脈絡,就要先講講太平天國起義後清朝政治形式。1851年至1864年的太平天國起義嚴重打擊清廷統治,東南半壁江山搖搖欲墜,而清朝原有的八旗綠營不堪大用,清朝統治者不得不下放兵權,讓地方自行組建團練作戰。在這過程中以曾國藩為首的漢族地主武裝“湘軍”飛速壯大,到1864年7月攻破天京城覆滅太平天國的時候,湘軍已經發展成為水陸軍齊備、裝備洋槍洋炮、兵馬十多萬的強大力量,湘軍領袖曾國藩更是總覽東南事物、權勢熏天,對清廷形成威脅。
1864年8月,經過多方面考慮,曾國藩主動請求裁撤湘軍,表明湘軍忠於清廷;作為交換,清廷任命湘軍各級將領擔任地方要員,蘇、皖、浙、贛等省的官場幾乎被湘軍壟斷。而“湘軍”武裝名義上被裁撤,但是數萬士卒並沒有解甲歸田,反而在湘軍官員的庇護下成為黑勢力,橫行鄉里、魚肉百姓。
1868年,慈禧太后終於藉著“天津教案”的機會將曾國藩調離東南老巢,讓與湘軍無關的馬新貽出任兩江總督。馬新貽是帶著慈禧交辦的任務去的兩江,首先要確保湘軍武裝被完全裁撤,其次查清太平天國的財寶去向,這一下就捅了馬蜂窩。1870年,上任僅兩年的兩江總督馬新貽被刺殺在官署門前,也就是著名的“刺馬案”。慈禧太后震怒派出多批欽差要徹查此案,但是最終草率結案,不得不將曾國藩又調回了兩江,自此兩江總督寶座長期被湘軍把持,對於湘軍官員的各種行為也是無人敢管。
“刺馬案”中,慈禧太后為了朝廷穩定不得不向湘軍妥協,但是她從未放棄對付湘軍,扶植清流勢力制衡湘軍是主要手段之一,而“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的出現給了慈禧再次出手的藉口。“楊乃武與小白菜”案本身是一件簡單的風化案,小白菜的丈夫突然暴斃,再加上鄰居傳閒話說楊乃武與小白菜有私情,因此當地餘杭知縣劉錫彤就認為是兩人合謀殺人,最終屈打成招,判決“楊乃武斬立決,小白菜凌遲處死”。
要說清末官場腐敗,冤案很多,慈禧怎麼就重視“楊乃武與小白菜”案了呢?因為案件牽扯的都不是普通人,餘杭知縣劉錫彤是湘軍的人,而楊乃武餘杭縣的鄉紳、舉人。案件結果出來後,楊乃武的家人就上下奔走聯繫楊乃武的同學以及浙江籍官員鳴冤,這幫浙江籍官員一方面是覺得楊乃武確實冤枉,另一方面也是看不慣多年來湘軍壟斷浙江官場,胡作非為,因此共同使勁最後將案子捅到了當時的清流領袖、軍機大臣翁同龢手裡,最終一件小小的風化案變成了湘軍勢力和清流勢力的政治鬥爭,牽扯進來的官員越來越多,因為多方博弈,案件審理時間長達四年,楊乃武與小白菜飽受摧殘。
1876年(光緒二年),刑部尚書桑春榮親自主審,由刑部任職六十年的老仵作開棺驗屍確認小白菜的丈夫就是病死的,終於讓案件真相大白。慈禧太后趁機連發諭旨,浙江巡撫楊昌浚、浙江學政胡瑞瀾等一百多位官員被革職永不續用,這些人大都是湘軍官員,湘軍實力大損。
慈禧太后憑藉一起風化案將權傾東南的湘軍勢力壓回了兩江地區,最重要的是打破了湘軍對於東南地區官場的壟斷,甚至於在此後兩江總督的位置都不在獨由湘軍把持,不得不說收穫巨大。而楊乃武與小白菜這對蒙冤者也沒得好,雖然走出了監獄卻留下一身傷殘,楊乃武丟了功名最終病死鄉間,小白菜出家為尼孤獨終老。
當狗容易做人難
其實案子本身並不複雜。而事情卻搞的如此之大,一方面是順應民心,伸張正義;另一方面也是藉機將曾國藩在江南的勢力進一步剷除。
這個案子影響巨大,清洗了整個浙江官場,300餘名官員捲入,30多名官員被判刑和流放,150多名六品以上官員被撤職。就如同明朝藍玉案一樣,牽連甚廣,政治意圖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