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刚发现近视该不该戴近视眼镜?


青少年刚发现近视该不该戴近视眼镜?


青少年刚发现近视该不该戴近视眼镜?

这首先不是戴不戴眼睛的问题,而是要确定病因。

也就是要到正规医院眼科进行系统检查,包括散瞳后屈光性的检查。

切记,儿童首次验光必须在医院眼科,进行散瞳检查。这一方面可以排除近视以外的其他原因导致的视物不清,也可以除外睫状肌痉挛或紧张带来的暂时性屈光不正(就是有些人所称的“假性近视”)。

一旦确定真正发生了近视,就需要佩戴足矫(使得屈光度矫正到1.0的视力)近视眼镜。

这样,虽然并不能阻止近视的继续发展,却可以最大限速的延缓进展。

因此,不仅在开始就需要佩戴足矫眼镜,还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及时更换足矫眼镜。

不戴眼镜或者戴度数低的眼镜更有利于延缓近视的发展?

这是一个流传多年的谎言。

这个说法出自一个被称为“离(散)焦假说”。

我们知道,近视是由于眼镜纵轴长度的生长过度,就是眼睛纵向过度拉长,从而使得看远物时图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而投射到视网膜上呈散焦,称近视性散焦。

青少年刚发现近视该不该戴近视眼镜?


“离焦假说”认为,虽然视觉信息主要来自于视网膜中心区,但周边区视觉对于眼睛的生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视者在看远物时视网膜中心区处于近视性离焦。由于眼底视网膜具有一定曲度,视网膜周边区则呈远视性离焦或正焦。

视网膜周边区的远视性离焦状态是促进近视程度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意思是说,远视时光信号聚焦在视网膜后方,“这就会告诉眼睛说,你还不够长”。眼睛为了把视觉信号聚焦在视网膜上,获得清晰图像,就“需要”继续拉长眼球。

青少年刚发现近视该不该戴近视眼镜?


如果佩戴足矫眼镜对近视进行完全矫正,结果是视网膜中央区实现正焦,却加剧了周边区的远视性离焦,这样势必加速眼轴的拉长进而加剧近视的发展

——这种说法,听上去好有道理的样子啊!

但是,似乎把眼睛想象的太智能了一些。

关键是,这种说法并非单纯是一种假说,还获得了一些动物实验证据的支持。比如,当给小鸡戴上眼镜制造近视性散焦,近视的进展受到抑制。类似的实验也在婴儿猕猴和恒河猴实验中得到重复。早期少数的临床试验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那么,如果想要减缓眼睛的拉长,自然需要不戴眼镜或者佩戴欠矫眼睛。

欠矫不但不会减缓近视发展,反而会加速

但是,后来的系列临床试验得出相反的结论,发现欠矫不但不会减缓近视发展反而会加速。

比如,最近美国的一项临床研究和系统综述得出结论:近视欠矫与足矫相比,不会减缓近视的进展,相反会加速发展。对儿童和青少年近视进行完全矫正是延缓近视进展有效的手段。

就是说,一旦确定发生近视,都必须佩戴完全矫正屈光不正的足矫眼镜,才能最大限度延缓眼轴的拉长,减慢近视的进展。

不仅总的屈光度必须足矫,甚至角膜屈光度的不均匀,即所谓散光性屈光不正也会加速近视的进展。

因此,对于近视,散光性屈光不正也需要保证足矫,才有利于近视进展的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