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侠之大者,这个江湖,谢谢你来过

金庸,侠之大者,这个江湖,谢谢你来过

傍晚时分,手机上社交媒体纷纷弹出消息:据多家港台媒体10月30日消息,一代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笔名金庸)病逝,终年94岁。

再次打开百度百科,金大侠的页面已经成了灰色,金庸名字后面写上了今天的日期,尽管不愿相信,尽管我宁愿相信这是江湖行者对大侠开的一个玩笑,但事实是江湖上最亮的那颗星星已经灭了。

当朋友圈都在为大侠远行而刷屏的时候,我先是打开网页,再三求证消息来源,确认金庸离世消息的真实性。然后收集了部分金庸作品的中国版图书封面和日本版封面,每一本小说都有许多不同的版本,但我只选了其中一个版本保存了下来,一个封面牵动一个记忆,像看电影一样,逐一缅怀。

关掉浏览器,我给好友杨勃打了一个电话,他研究生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是陈丹青的学生,是一个以人物肖像写实为主的油画家,近年来,杨勃一直在创作一系列有影响力的人物肖像。电话一通,我就问他以往的创作列表里有没有金庸,正在南山和人吃饭的他坦言没有,因为他的目标暂时只聚焦在历史人物身上,当我提出请他画一幅金庸的时候,他满口答应下来,油画费时来不及配我这篇文字,但他答应吃完饭就赶回家,用最快的时间,用色粉创作一幅金大侠的肖像。

金庸,侠之大者,这个江湖,谢谢你来过

金庸素描小像 杨勃

挂掉电话,我在电脑前陷入了沉思,金庸是谁,香港医院门口为何挤满了前来缅怀的金庸迷?他的离去为何瞬间爆屏,他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

首先,我对90以后的年轻人不太了解,但对70、80后来说,金庸是绝不可回避的,这不是某一个人的记忆,金庸的小说,一定是70、80后的共同记忆,对我们而言,只要回忆往事,回忆我们的上学时光,就一定会聊到金庸。

在没有互联网、手机的时代,课外书也极其稀缺,对农村的孩子们尤其稀有,初中开始,谁有一本金庸的小说,那一定是令人羡慕的,有意思的是,看金庸小说的人,似乎是受到了小说人物狭义精神的影响,都是讲义气的,一本小说在本班看完,再传到别班他班,而别班的小说也会传到本班,当一本金庸武侠小说在全校流传的时候,没轮到的同学,无不翘首以待,心痒手痒,一旦轮到了自己,读起书来是迫不及待的。

金庸小说里的热血令人激昂,柔情令人沉湎,无论是侠道精神还是江湖情义,字里之间荡气回肠,每一个人都能从金庸的小说里找到自己的最爱,影响当下,影响至今。

其次,金庸一支笔,搅动了文化乃至多个产业大江湖。金庸一生著述颇丰,据出版社不完全统计,仅图书销量便超过3亿册之多,而不在出版社正规渠道发行的盗版图书大概是正版销售的几倍吧。试问华人的家里谁的书架上没有几套金庸,甚至以金庸之盛名,全球出版物究竟有多少,实难统计。金庸小说一共十五部,除了《鸳鸯刀》、《越女剑》没有电视剧版本,其他都拍了电视剧。《书剑恩仇录》拍了7个版本,《碧血剑》也拍了4个版本,《射雕英雄传》6个版本,《雪山飞狐》是4个版本的,《神雕侠侣》的版本多如牛毛.......而因为金庸影视作品而走红的影星如小龙女李若彤,令狐冲吕颂贤,韦小宝梁朝伟,杨过刘德华,芷若妹妹周海媚,黄蓉翁美玲......相信你也能数出来的一定比我还多吧!刚刚发文缅怀金大侠的刘德华曾说过,能出演杨过一角是他的缘分,此话不假,从金庸影视作品中走红的明星有多少,而看过金庸影视作品的又何止千千万。金庸一支笔,在文化影视这个产业有多大的经济效益,文化影视产业又带动的产业效益又有多大,几乎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最后,还是说一下,我读到的金庸到底代表了什么?答案就两个字:情义。走江湖,情义为最,这是我创业以来始终坚守的底线和原则。

金庸虽然仙去,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写就的武侠的精神却会在江湖永远的存在,存在于他遍布全球数以亿计的读者心中!我曾经多次前往香港探寻金大侠的足迹,但终究没有得见,只好说今生有缘也无缘了。

金庸,侠之大者!这个江湖,感谢你的到来。

——————

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通过欣赏金庸的作品封面来缅怀大侠吧,“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大家挨个欣赏吧。

金庸,侠之大者,这个江湖,谢谢你来过

金庸,侠之大者,这个江湖,谢谢你来过

金庸,侠之大者,这个江湖,谢谢你来过

金庸,侠之大者,这个江湖,谢谢你来过

金庸,侠之大者,这个江湖,谢谢你来过

金庸,侠之大者,这个江湖,谢谢你来过

金庸,侠之大者,这个江湖,谢谢你来过

金庸,侠之大者,这个江湖,谢谢你来过

金庸,侠之大者,这个江湖,谢谢你来过

金庸,侠之大者,这个江湖,谢谢你来过

金庸,侠之大者,这个江湖,谢谢你来过

金庸,侠之大者,这个江湖,谢谢你来过

金庸,侠之大者,这个江湖,谢谢你来过

金庸,侠之大者,这个江湖,谢谢你来过

金庸迷不止在华人世界,更远播世界各地。在邻国日本受欢迎的程度也可以通过他们的出版物来略见一斑。

金庸,侠之大者,这个江湖,谢谢你来过

金庸,侠之大者,这个江湖,谢谢你来过

金庸,侠之大者,这个江湖,谢谢你来过

金庸,侠之大者,这个江湖,谢谢你来过

金庸,侠之大者,这个江湖,谢谢你来过

金庸,侠之大者,这个江湖,谢谢你来过

金庸,侠之大者,这个江湖,谢谢你来过

金庸,侠之大者,这个江湖,谢谢你来过

金庸,侠之大者,这个江湖,谢谢你来过

金庸,侠之大者,这个江湖,谢谢你来过

金庸,侠之大者,这个江湖,谢谢你来过

金庸,侠之大者,这个江湖,谢谢你来过

金庸,侠之大者,这个江湖,谢谢你来过

金庸,侠之大者,这个江湖,谢谢你来过

金庸小链接:

金庸,侠之大者,这个江湖,谢谢你来过

金庸家族图谱

查良镛生于1924年3月10日,是浙江海宁人。查良镛于1940年代后期移居香港,其后以笔名“金庸”著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如《射鵰英雄传》、《神鵰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等,其作品更屡被翻拍电影。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 。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

他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 。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

1955年,查良镛以笔名“金庸”在《新晚报》发表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后,大受欢迎,随后其作品陆续面世,直至1972年完成《鹿鼎记》后封笔,其间共创作了十余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读者遍及全球。他也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武侠小说作家。

1985年起,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 。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10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金庸,侠之大者,这个江湖,谢谢你来过

金庸,侠之大者,这个江湖,谢谢你来过

金庸,侠之大者,这个江湖,谢谢你来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