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強軍隊虎衣藤牌兵,爲何慘遭失敗?歷史上真的存在過嗎

清朝最強特種部隊對戰洋人,會戰勝嗎

清朝建立之後,在各個重大戰爭之中,一直名聲低調的“虎衣藤牌兵”曾經卻是個戰功卓著的英雄部隊。

清朝“虎衣藤牌兵”的創建,最初起於1685年之時的雅克薩戰爭。沙俄盤踞在雅克薩,他們犀利的火槍更是讓黑龍江流的清軍部隊們吃夠了虧。鄭成功曾經的下屬林興珠,和康熙曾慨然道“柔能制剛耳!”隨後,以“柔能制剛”為作戰思路的“虎衣藤牌軍”部隊,便正好應運而生:河南還有山東等地精心挑選了五百人,他們每人都身手不凡經驗豐富,既可以操縱火槍,並且百發百中,一身肉搏功夫,最關鍵的是一定要精通“快速滾閃”的作戰,手持鋼刀藤牌等等,快速“滾閃”到地方面前,手起刀落,砍倒一片。

清朝最強軍隊虎衣藤牌兵,為何慘遭失敗?歷史上真的存在過嗎

在雅克薩戰場之上,新生的這支部隊,讓和他們一起作戰的八旗老兵們開了眼見。槍法犀利的沙俄火槍士兵們,開槍打在“虎衣藤牌軍”的藤牌之後竟然毫無效果,“虎衣藤牌軍”們一通“滾閃”,就能夠迅速閃現到沙俄軍跟前,手起刀落,砍倒一片。幾次過招都被清朝軍隊殺得敗逃離去。

那時的黑龍江上游阻擊戰之時,“虎衣藤牌軍”手持刀,頭頂盾牌潛入江水之中,偷偷摸上了沙俄竹筏,突發襲擊,一頓硬碰硬的血戰之後,用零傷亡的代價,竟然殺了三十多沙俄士兵。更有甚者,十幾個沙俄士兵當場被嚇得跪地,寧願投降,也不想挨“虎衣藤牌兵”的刀。

雅克薩戰役的亮相之後,“虎衣藤牌軍”便成了清廷的寶貝,哪有戰事他們就被派往何處,就像康熙到乾隆年間的準噶爾叛亂,這支軍隊多次亮相。“虎衣藤牌軍”的人員不管怎麼更迭,他們的戰鬥精神依然不會更改,鴉片戰爭的前夜,在“平定張格爾”的戰場上,在協助張格爾叛軍的浩罕國精銳騎兵們的面前,虎衣藤牌軍依然勇敢上陣大砍大殺,浩罕國鐵騎一下就被砍倒一片,“虎衣藤牌軍”立下了平定叛亂的戰功。

清朝最強軍隊虎衣藤牌兵,為何慘遭失敗?歷史上真的存在過嗎

他們的強大表現,導致清朝歷代的統治者們,有了一個習慣:只要是打不下的仗,就調派“虎衣藤牌軍”來處理。

1841年之時,爆發的鴉片戰爭已經接近白熱化,清廷兵敗如山倒,焦頭爛額之時,清朝再次想起了“虎衣藤牌軍”們。

所以,那些書寫了輝煌歷史的虎衣藤牌軍們,在鴉片戰爭尾聲得到召喚。他們的參戰,清朝上下信心倍增。負責浙東戰事的楊威將軍奕經,在關帝廟內求到了一個好籤,簽上說“不遇虎頭人一喚,全家誰敢保平安”。好像就連上天,都打算保虎衣藤牌軍再創輝煌。

可是,那些翹首以盼虎衣藤牌軍勝利的朝臣們,還有得令殺來的“虎衣藤牌軍”們,沒能想到的是:曾經引以為傲的裝備還有戰術,在十七十八世紀之時雖然厲害,但是到了十九世紀之後,已經遠遠落伍,不堪一擊。在1842年3月10日,清朝軍隊以虎衣藤牌軍為先鋒,開始進行定海反擊戰,誰料想在英軍犀利的火槍射擊之下,輕而易舉的就打穿了虎衣藤牌軍們號稱刀槍不入的藤牌,可憐奮勇殺敵的虎衣藤牌軍戰士們,此戰陣亡六百多人之多。鴉片戰爭的恥辱結局,在此仗打完之後,成為了定局。

清朝最強軍隊虎衣藤牌兵,為何慘遭失敗?歷史上真的存在過嗎

在英軍彈雨下英勇作戰的虎衣藤牌軍士兵們,浴血護國不該遺忘。可是這個落後就要捱打的教訓,也真是痛到警醒:若是一昧的故步自封,就算強大的和虎衣藤牌軍一樣,也同樣會捱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