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帝王臨死之前卻想除掉自己的救命恩人,到底是何原因

西漢開國元勳樊噲原是漢高祖劉邦的“發小”,後來樊噲娶了呂后的妹妹之後,和劉邦成了“連襟”關係,想必看過《鴻門宴》的人都知道,樊噲曾經親赴敵營,救了劉邦。但是就是如此一個和劉邦有千絲萬縷聯繫之人,為何在晚年之時,只因小人讒言,劉邦就對樊噲起了殺心。那些年裡到底發生了何事?

一代帝王臨死之前卻想除掉自己的救命恩人,到底是何原因

早年間樊噲只是一個“賣狗肉”的,在劉邦起義之後,樊噲一直跟隨劉邦東征西戰。樊噲確實能打,在史記之中,曾經清楚的記載了樊噲各個大小戰爭裡的斬首人數,平均起來都能夠達到15人左右,最多的時候甚至有20多人,並且抵抗名將章邯之時,竟然比他率先登城,更可以見得勇猛之處。有人覺得,這是因為他的職業關係,但是樊噲還有件事令人非常意想不到。

攻陷關中之後,眾多將領包括劉邦在內,妖嬈婉約的美女還有富麗堂皇的宮殿把他們迷得“走不動道”了。但是樊噲首先提示大家不能貪戀榮華富貴,極力勸阻劉邦儘早還軍灞上。“賣狗肉”的,可以看出還有更多的眼睛盯著關中,這也正好解釋了,為何樊噲能活到孝惠帝之時壽終正寢,後來梁啟超還曾送過樊噲四個大字:“深明大義”。

一代帝王臨死之前卻想除掉自己的救命恩人,到底是何原因

鴻門宴之時,范增暗示項莊加害劉邦,但是項伯一再阻撓,項羽更是矇在鼓裡。在千鈞一髮之間,樊噲闖進去,項羽賞賜樊噲酒肉後更是沒跟他們客氣,還直言道:項羽“違背誓言,親信小人”。樊噲的坦誠還有直率,給人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同時也打消了項羽對劉邦發難的心思。就在臨走之時,劉邦還曾猶豫要不要告辭離去,當時樊噲能說出“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如此之話猶如醍醐灌頂,勸劉邦當機立斷。這些發生的事情前後完全可以證明,他雖五大三粗,但是大事之上,可是一點都不“糊塗”的,甚至有些時候還要強過劉邦,那就更不必說那些只會搖唇鼓舌的儒生們了。

一代帝王臨死之前卻想除掉自己的救命恩人,到底是何原因

漢高祖晚年之時,身患病重不想見人,下令不許任何人去探視,各個大臣都不敢去。樊噲最後忍不住了,直接闖進去,劉邦見了非常的詫異,但是樊噲卻說“一起打天下的之時,如此快活,現在好不容易天下平定,你卻卻如此頹廢。您病重,大家都很緊張,您也不與我們議政,面前只有個太監,難道您忘記秦朝的趙高了嗎?”那時的樊噲,再也沒人說他是莽夫了,樊噲的頭腦中裝的全是國家大事,並非是一己私慾。或許其他人沒看到那些變化,可是劉邦在心裡暗暗發現了。

一代帝王臨死之前卻想除掉自己的救命恩人,到底是何原因

最後劉邦除掉了許多異性諸侯王,呂后害死了蕭何和韓信,張良“隱居”蟄伏起來。眾叛親離之後,劉邦似乎變得“理性”了,但是其他人只是說了句“大王百年之後,若是隻剩呂后與樊噲……”,劉邦便對他起了殺心,那時的樊噲,似乎也不再是頭腦簡單的“發小”了。這一路走來,平時喝喝酒吃吃肉就非常滿足的“發小”們,好像也不那麼簡單就能打發了,就連女人與財富都沒能換回他們的初心,感覺只剩地位還有權勢才能夠滿足他們的野心,甚至不惜刀兵相見。這便是劉邦想讓樊噲死的理由了。

萬幸的是,樊噲“傻”人有“傻”福,他比劉邦活得還有久,並且還是安享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