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愛相殺的宋初詩壇,白體、晚唐體、西崑體的三足鼎立之勢

顯德七年(公元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定都東京開封府(河南開封),宋朝的建立,結束了自唐朝安史之亂以來的藩鎮割據和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實現了南北方主要地區的統一。國家開始穩定和發展,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文化開始繁榮昌盛起來。

相愛相殺的宋初詩壇,白體、晚唐體、西昆體的三足鼎立之勢

陳橋兵變

有宋一代,對文人是很推崇的,這和統治階級推行的重文輕武的治國策略是密不可分的。 太祖吸取晚唐和五代十國中武將權利過重的教訓,抑制武將的權利,防止傭兵自立,“杯酒釋兵權”就是很好的驗證。於此同時提高文人的地位參與國家管理,除了文人沒有兵權,還有就是文人所推崇的儒家思想,如君君臣臣、以孝治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正是統治者用來鞏固政權所需要的。另外就是守成的君主多未經歷過戰爭,自然受到身邊大臣和文人的影響,多偏愛文人,推崇文人。像太宗增加科舉錄取的人數和提高文人的待遇,像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就是真宗親自寫詩來鼓勵人民大眾積極向學。

相愛相殺的宋初詩壇,白體、晚唐體、西昆體的三足鼎立之勢

杯酒釋兵權

在這樣的政治寬鬆和待遇優渥的情況下,給文人的創作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在經歷晚唐和五代十國的戰亂後,盛唐的餘韻早已不在。但不可否認,唐詩是詩歌全面創作的頂峰,宋初眾多文人的創作,也是學習唐朝時期的詩人,大多承襲晚唐五代餘風。所謂的宋初指的是宋代開國之初直到宋仁宗明道、景祐年間(公元960---1038)。並且宋初所形成的詩歌流派:白體、晚唐體、西昆體,在宋初的詩壇成三足鼎力之勢,對宋詩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影響。

相愛相殺的宋初詩壇,白體、晚唐體、西昆體的三足鼎立之勢

宋仁宗真像

白體詩是以徐鉉、李昉、王禹偁等為代表,以白居易為師,詩風平易曉暢,是當時的主流詩歌。白體詩分成兩類,一類是徐鉉、李昉等,多寫閒適生活,淺切清雅;另一類是王禹偁,更重“諷喻詩”,風格多變。從早期的唱和詩到後期體現出憂國憂民的情懷,超越了白體的淺俗平易;突破了元和體的範圍。某些方面已經進而學習杜甫,這和他的人生經歷和仕途不順有關係 。

相愛相殺的宋初詩壇,白體、晚唐體、西昆體的三足鼎立之勢

王禹偁

稍後於白體詩活躍於宋初詩壇的是晚唐體,這一詩歌流派繼承的是晚唐詩風,推崇賈島、姚合等人。以清逸隱幽為旨趣,注重造字煉句。主要詩人有林逋、潘閬、寇準等。而隱逸詩人林逋最具代表,他一生不仕,隱居孤山二十載,以“梅妻鶴子”著稱。從他流傳的那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就可以很好的體現出孤淡清逸的詩風和清苦幽靜的隱居生活。晚唐體的總體風格是精於寫景,小中見巧,善於用精巧的構思去描摹自然景物,既不同於西昆體的輕白描而重用事,又有別於白體的淺俗平易。

相愛相殺的宋初詩壇,白體、晚唐體、西昆體的三足鼎立之勢

梅妻鶴子

西昆體是與晚唐體基本同時活躍於宋初詩壇的另一詩派。西昆體的名稱來源於楊億所編纂的《西昆酬唱集》,其主張“歷覽遺編,研味前作,挹其芳潤”。《西昆酬唱集》的完成是在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秋,起因是在景德二年(公元1005)九月,真宗命楊億等人編纂《歷代君臣事蹟》(後改名《冊府元龜》),參加編纂者在工作閒暇之餘,常作詩往來唱和。楊億將互相唱和的詩篇彙集成冊,根據《山海經》和《穆天子傳》中記載的崑崙山之西有玉山冊府的典故,把詩集取名為《西昆酬唱集》。西昆體詩人宗法李商隱,講究修辭,善於用典,詞采精麗,以學問為詩,以求意旨幽深。代表詩人有楊億、錢惟演、劉筠,三人所作佔詩集的五分之四以上。西昆體的出現使得宋初唱和詩發展到了頂點,但少有現實內容,一味模仿,缺乏真情實感。在其後的歐陽修、梅堯臣等人開創新的詩風之後,西昆體開始衰竭落寞。

相愛相殺的宋初詩壇,白體、晚唐體、西昆體的三足鼎立之勢

西昆酬唱集

總體來說,宋初詩壇的白體、晚唐體、西昆體,都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發生的文化發展,宋初的文人們都在探索著屬於他們自己時代所該有的文化風格和精神骨架。它們對宋代後續詩歌的發展具有不可磨滅的意義,尤其是西昆體對於江西詩派的影響,不可謂不深也。

點贊關注,手留餘香,點點關注更健康,也可以掃碼關注喲!!!

相愛相殺的宋初詩壇,白體、晚唐體、西昆體的三足鼎立之勢

你喜歡哪一種詩派呢?快來給出你心中的選擇吧。

你喜歡哪一種詩派? (單選)
0
0%
白體
0
0%
晚唐體
0
0%
西昆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