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周城:探訪白族扎染之鄉

我在大理數年的時間,知道周城聲名遠博,卻從未真正走近,去看看這一個雲南最大的白族村落,除了遍地的扎染之外,究竟長什麼模樣。

從大理古城出發,往北繼續行駛23公里,路口有周城的青石指示牌,向左前方拐進路口,便是周城。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周城不僅因為其境內的蝴蝶泉而聞名遐邇,而且還因為這裡至今仍十分完好地保留著白族的各種傳統習俗,又被譽為“白族民俗的活化石”。

密如蛛絲的石板路,汩汩的泉水順著七拐八彎的巷道流淌,古樸而又幽靜。巷道兩側一幢幢白牆青瓦樓房,有穿著傳統服飾的老人們從身邊走過。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扎染,是周城的名片,有不少遊客專程慕名而來,是為了親自看看這樣藍色的花布上是如何綻放出姿彩各異的圖案。

幾乎所有在大理看到的扎染作品,都是出自周城。走進周城的街巷,更像是進入了一個扎染的藝術空間,家家戶戶都是掛滿了各式各樣的製品,令人目不暇接。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扎染,是自明末清初便傳承下來的民間傳統工藝,由手工針縫線扎,反覆冷染浸製而成,顯色青裡帶翠,凝重素雅,精工製作,圖案清新,色彩絢麗。

用扎染布製作的工藝品既充滿濃濃的民族風味,也很具現代韻味。 昔日周城白族先輩們趕馬馱貨走夷方、下海捕魚都成了老人擺古的話題,但從事手工藝品加工的古老傳統習慣一直沿襲著。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除了購買各種工藝製品之外,能夠親自體驗扎染的製作過程,算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沿著彎彎曲曲的小巷前行,在不起眼的門楣前停歇下來,推門而入,又是另一番風景。

白族的庭院,大都寬敞,家家戶戶養花,頗有閒情逸致。剛染好的扎染布,晾曬在庭院中,迎著風在陽光下抖動,整個院子裡都是陽光透過布簾灑下的光,唯美極了。

挑選了喜歡的花樣和色彩,跟著白族老媽媽一起,親手製作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塊扎染絲巾。

扎布,浸泡,染色,氧化,漂洗。於色彩中穿行,體驗一段棉麻柔軟時光。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第一次知道,原來扎染需要經過這麼多的工序,每一道都是人工完成,完全不能用機器替代,也才成就了豐富多樣的藝術特色。

簡單的白布,在兩手之間翻轉,利用棉線紮起褶皺。那些完全看不出樣式、被線綁得扭扭曲曲得面料,經過染料的浸泡之後,打開之後竟然是形態各異的圖案。

花鳥魚蟲,風花雪月,皆在其中。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第一次知道,原來扎染的原料除了最常見的板藍根之外,各種純天然的植物都是白族老媽媽手中的天然染料。

核桃皮,花椒,紅花,鬼針草,梔子花,咖啡豆......這些我們平日裡常見的植物,此刻都成了神奇的色彩大師,變幻出斑斕的世界。

最常見的藍色,是板藍根的靛藍。一大缸染料,可以反覆經年使用,每日都要添加新鮮的糯米和糖分,來增添營養,以呈現完美的色澤。

早晨和下午的時間段,染料呈現的轉態不同,入缸時間和出缸氧化的時間長短,又決定了上色的質感。這些點滴的細節,便是歲月中沉澱下來的藝人精神。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喜洲:傳奇的白族名鎮

周城的對面,便是喜洲。驅車而入,不過5分鐘車程,白族第一大鎮的輝煌撲面而來。

喜洲,大概是在大理探訪最多的古鎮。斑斑駁駁的巷子裡,隱藏著數不盡的故事。那裡有百年大院的輝煌,也有尋常人家的燈火,有手工藝人的執著,也有令人垂涎的美食。穿越街巷而出,滿眼蔥翠。

遠方,田園,詩,不過眼前此刻!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喜洲是五朵金花的故鄉,也是白族第一鎮,全鎮共有明代、清代、民國及各個時期各具特色的上百院白族民居建築,遠遠望去,像一座古樸典雅的城池,更像一座巨大的民居建築博物館。獨具特色的造型,幾近完美的結構,都給人一種莊重雄渾而又不失輕巧靈透,古樸典雅而又不乏自由灑脫的質感和美感。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最喜歡的是隱藏於小街巷中的各式小店,每一家都風格鮮明,獨具特色。

與大理的繁華相比,喜洲更為安靜,聚集了越來越多的手工匠人。有的繪畫,有的製作首飾,有的燒製陶器。

我很喜歡這樣的小店,總是能夠尋找到獨一無二的心水之物。若是時間充裕,還可以坐下來和店主聊聊天,聽聽那些天南地北故事。

過著自由的生活,做著喜愛的事情,大概便是令人羨慕的生活模樣。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要感受喜洲白族第一大鎮的輝煌,一定要到嚴家大院博物館逛逛,這個一百多年的白族大院,完整的保留了當時風光無限的白族商人的生活形態。

嚴家大院,為民國白族富商、喜洲商幫“永昌祥”商號創辦人嚴子珍的宅院,位於四方街西南角的宅院,建於1907年,主體部分用了12年才完工,由4個院落組成,佔地將近2500平米。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走進翹角飛簷高大繁複的大門,是獨具白族特色的“三坊一照壁”的院落,照壁字畫,花木搖曳。

進了過廳是“四合五天井”的大院,有漏角、天井,四通八達,仿若迷宮。曲徑通幽之後是別有洞天的又一個“四合五天井”的大院,最深的後院則悄然佇立著一棟西式風格的別墅洋房,完全採用現代建築形式,內設地下室、陽臺、走廊、落地玻璃窗,四周花木盆景,環境幽雅別緻。雖經歲月的洗滌,紅色的朱漆門窗,大理石雕刻的白色圍欄仍不失其當年的風華。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嚴家大院的正入口處,便是四方街。雲南的每一個古鎮中心,幾乎都有一個空的場地,叫做四方街。位於最中心的位置,承載著小鎮居民們的集散商賈。

如今的四方街,也是遊客最為集中的地方。除了四通八達的街巷之外,還有聞香而來的喜洲粑粑。

食物,永遠是最牽動人心的。無論行得多遠,都會記得旅途中在舌尖綻放過的滋味,叫人念念不忘,一再回想。

喜洲最大的特色,便是滿街的喜洲粑粑,最出名的是街口的和尚破酥粑粑,總是圍滿了等待的人群。

喜洲粑粑的麵粉,加入了豬油土鹼糅合,做成圓形,有甜、鹹二種,甜的以紅糖、豆沙包心,鹹的糅進火腿或椒鹽蔥花,用吊爐將兩面加熱烤熟。剛出爐的呈金黃色,香酥可口,油而不膩。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大理:文藝範的烏托邦

離開周城與喜洲,返回大理古城。看了整日的古鎮與民居,稍微有些疲乏,便決定摒棄常規的線路與行程,去看看不一樣的大理。

大理,幾乎是文青的代名詞。這座慵懶而開放的城市,擁有著獨一無二的氣質,總是張開胸懷擁抱全世界的人們。

在大理,無論怎樣的懶散隨性,怎樣的奇裝異服,都不會吸引奇異的目光。盤個小店認真生活,亦或隨意的在路邊擺個地攤,每一種,都是大理生活的正常模式。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若是不喜歡街道上紛紛擾擾的遊人,想要尋得一份與大理獨處的安靜時光,不妨到床單廠藝術區逛逛。

這裡是大理的798,聚集了世界各地的文藝情懷的人們,天馬行空的過著藝術家的生活。床單廠不大,卻是處處風景。隨意拍,都是文藝範兒。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藝術區內,還有一些小咖啡館,兼具展覽館、書店、收藏店等諸多功能。若是累了,還可以坐下來,喝一杯咖啡,吃一頓下午茶,認真的感受一段大理的閒散時光。

一面隨遇的牆,一間安靜的書吧,一家復古的畫廊。看書,賞雲,喝咖啡。這便是文藝進骨子裡的大理,人們愛著她的模樣。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離開床單廠,沿著街道慢慢走,天邊的雲朵色彩漸漸凝重,暮色微降。一日裡,最美的時刻又將來臨。

這個時候的天空,退卻了白日的炙熱,多了幾分光影的變幻。金色的光穿透雲層斜斜的灑下來,打在屋簷上面,此刻的大理格外寧靜。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古鎮情懷,中國人的心靈原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