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饒縣 美化鄉村環境 優先保障民生

“以前做飯的時候,塵灰爆土的,在屋裡剁菜我也不敢剁,洗完東西都是用布全部蓋起來,現在通了氣可好了,廚房裡再也不怕有灰了,又幹淨又方便。”廣饒縣稻莊鎮高廟村村民孫秀田說道。隨著廣饒縣“燃氣村村通”工程的順利建設,天然氣管道穿牆入戶,農村人跟城裡人一樣,享受到實惠、安全、便捷的天然氣。

文明新風吹遍田野,農村生活顯現活力。在建設美麗鄉村進程中,廣饒縣突出惠民利民導向,優先保障民生投入,優先安排民生項目,優先解決民生問題。讓農村人居環境美起來的同時,更加註重鄉村內涵建設,努力打造生態宜居、美麗幸福新農村。

改善百姓生活質量,提升村貌“顏值”是關鍵。為了解決農村生產生活垃圾問題,廣饒縣推進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工程,逐步建立起“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的運行體系。按照農村人口每250人配備1名村級保潔員標準,全縣配備2162名村級保潔員,各鎮街配發清運車輛76輛。把村莊周邊50米、“三線一帶”納入城鄉一體化管理,全縣農村垃圾處理定點存放清運率達到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6%。同時,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市場化運行,實現了專業化管理與作業,提升了城鄉環衛一體化運行的科學化、專業化水平,實現了城鄉環衛一體化管理無縫隙全覆蓋、長效保潔的工作目標。

美麗鄉村建設起來,鄉風文明建設相伴相隨。廣饒縣立足實際和群眾需求,組織開展了“廣饒好人”、“道德模範”、“最美人物”、“好媳婦、好婆婆”等評選活動,倡樹形成了誠實守信、鄰里互助、關愛老人的良好風尚。全面推進移風易俗工作,在村村成立紅白理事會的基礎上,按每村4000元標準設立了移風易俗專項資金,各村配備了桌椅、鑼鼓、遮陽傘等移風易俗便民用品,開展了“管家講堂”培訓,移風易俗工作得到村民廣泛認同,喜事新辦、喪事儉辦在全縣蔚成風氣。紮實開展農村志願服務活動,舉辦了“螢火蟲”學堂、“微心願”認領、關愛留守兒童、文藝輔導等特色志願服務,大力弘揚扶危濟困、助人為樂的傳統美德。

“不能富了口袋、貧了腦袋”,享受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廣大農民群眾的殷切期盼。廣饒縣積極推動文化資源向農村、向基層傾斜,把知識、健康和快樂送進千家萬戶,提升群眾文化滿意度。以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為抓手,改擴建381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活動中心,建成了96個鄉村劇場,全力打造25個農村數字文化廣場,更好地滿足了群眾學習娛樂需求。全縣共選聘500餘名財政補貼的文化管理員,農村莊戶劇團達到81個,民間藝術表演隊伍320支,紅紅火火的群眾性文體活動在農村、社區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該縣推行了“三公開三公示,百姓點單看大戲”的文化服務新模式,節目口味更貼合農村群眾欣賞實際,滿足了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高杜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