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軋鋼工藝的一個深刻故事

常常看到論壇中的一些菜鳥,發帖問一些淺顯問題後,久不見他人回覆,十分懊惱。但是,豈不知他所問的問題雖然淺顯,但卻讓專家隻言片語難以回答清楚。一些軋鋼淺顯的問題卻往往蘊藏著大道理,專家往往認為需要用很多精深的專業理論知識才能回答的非常透徹,侷限於論壇的限制,這些問題才會無人應答。這讓我想起自己大學本科畢業前去一位軋鋼老前輩家,他所給我講的一個關於軋鋼工藝的故事至今讓我難以忘懷,現發給大家,希望能給大家,特別是一些菜鳥以啟迪。

當時他讓我在家裡吃飯,老兩口和我一起包餃子。在這時,他問我:你學軋鋼,知道這做麵食和軋鋼的關係嗎?我茫然,搖搖頭。他講到:

你看,北方的麵食做法和軋鋼有異曲同工之妙。軋鋼工藝大致分為板、管、型、線幾大類,板比較好理解,做大餅、面片和軋中厚板、薄板原理類似,而型材、棒線屬於一類,相當於麵食中的麵條做法,比如當時剛剛流行的家庭手工壓面機,就是在軋輥上開出不同的槽,進而壓出不同寬度和形狀的麵條。管比較難以理解,但你可以在包餃子的一個工序中找到無縫管的原理,在你揉麵做劑子時會發現,圓棒的端頭會因為不斷地旋轉和擠壓造成中間疏鬆和縮孔,而無縫管的生產就是利用這點,採取芯棒穿心、旋轉軋製原理來實現。包餃子和焊管你想有什麼相似的地方?

短短几分鐘,我仍然一知半解。若干年後,我參加了幾個工程的設計工作,終於豁然開朗。這個故事讓我獲益匪淺,至今難忘。謹以此奉獻給各位壇友,特別是一些菜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軋鋼工藝的一個深刻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