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萬事興,家和才能享太平

家和萬事興,這是我們的美好願望,更應該是我們每個人的執著追求。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些年我做過很多“和事佬”,就為了一個“和”字,因為在我看來,家和抵萬金,家和才有愛,家和才幸福。

家和萬事興,家和才能享太平

01

曾經,我讓他二姐重回家庭溫暖。

1997年,我和男友(現在的老公)第一次回到他老家。

沒過幾天,我就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他口口聲聲說他有2個姐姐,可是我卻一次也沒有見過,倒是發現有個不認識的女人總是遠距離地、目不轉睛地看我,好像要把我看穿一樣。

看著我疑惑不解的樣子,他告訴我:那人估計就是他二姐。因為他爸爸不喜歡他的二姐夫,所以他們就和二姐斷絕來往。這些年來,他二姐從來不敢回孃家,實在想家了,就趁著他爸爸不在家時候,偷偷回家看一眼,然後做賊一樣就走了。

而他媽媽,迫於爸爸的淫威,也從來不敢光明正大地去二姐家,總是偷偷摸摸地去,否則回家就要捱罵。

聽到這些,我張大了嘴巴:“怎麼可以這樣?親生骨肉之間,有什麼深仇大恨的要斷絕來往十多年?難道你們這輩子都要這樣老死不相往來嗎?難道你們就打算一直這樣下去嗎?”

不,不行,我這個“外人”必須做點什麼。

幾天後,很想了解我的二姐怯生生地發出邀請:叫我去他們家吃飯。她爸爸是千萬不敢叫的,因為怕被罵。

我覺得這是個最好的契機,除了自己欣然前往外,我還做通了婆婆的工作,讓她和我們一起去。

那是他二姐出嫁近10年後,第一次有孃家人踏進她的家門。

可以想象,二姐有多高興,從來不喝酒的她,那晚上也興奮地頻頻舉杯,喝下一杯又一杯的啤酒。

回家後,婆婆不出所料地被公公罵。

看不下去地我弱弱地問道:“叔叔,阿姨去自己的女兒家吃頓飯有什麼錯?您自己不去可以,沒人敢怪您,但您不能讓阿姨也不能去,是不是?二姐可是你們的親生女兒啊,難道您真的打算這輩子都不和他們來往了嗎?”

也許,是公公想給我這個“外人”一點面子,也許是他覺得我這個外人也說得入情入理,漸漸的,公公的罵聲小了、沒了。

慢慢地,婆婆敢去二姐家了,慢慢地,二姐也敢回孃家了。

半年後,他們家搬家請客,公公居然也答應去喝喜酒了。

我想,那絕對是二姐有史以來最開心的一件事:整整十年了,她這個女兒終於也有“孃家”了,她的爸爸總算接受她了!

02

曾經,我讓他們和舅舅一家重歸於好。

1998年春節,男友叫我陪他去給舅公拜年。

我非常驚訝:“舅公?你為什麼要給舅公拜年,而不是舅舅?你有舅舅嗎?”

他告訴我:還是因為他父親不喜歡舅舅,他們兩家人已經很多年沒有來往了,更別說拜年了,時間久了,他也不好意思突然去拜年了。

“不行,你們這種做法不對。不管怎樣,舅舅總比舅公親很多,既然連舅公都拜年了,那親舅舅家必須要去。”

也許他們也覺得我說得有道理,也許他們也覺得事情總要有個說法。

於是,我們在正月初七才來到舅舅家拜年。

本以為這麼遲的拜年會不受待見,沒想到舅舅、舅媽都非常高興:第一,他們沒想到,我們還記得有他這個舅舅;第二,他們見到了我這個“新人”。

從那以後,舅舅逢人就誇我懂事,說我人小鬼大,更是熱情得讓我受不了——只要我一進家門就問“小王,吃飯了嗎?小王,我們喝酒吧,我們殺只雞(鴨)來配酒吧?”

往往是還沒等他把話說完,家裡的雞或鴨就要招來殺身之禍了——因為舅媽已經動手殺生了。

兩家恢復走動後,我不記得吃掉他們家多少雞鴨了,但我知道,這是他們對我最樸素的感激:也許他們覺得,要不是我從中周旋,他們不知道要過多久才能和解。誰都知道公公是犟脾氣,一旦生氣了,九頭牛都拉不回來。

但我不想看著婆婆與親弟弟老死不相往來,畢竟人老了,就想“落葉歸根”,就想得到親人的關照與呵護。

03

曾經,我讓他們兩個叔叔化干戈為玉帛。

聽說三叔和四叔鬧矛盾有段時間了,但我卻苦於找不到時間和機會去調解,當然我也心有慼慼:畢竟,我是小輩,人微言輕,要是他們都不聽我的,那該多尷尬呀,也許,我好心還辦了壞事呢。

每年正月初一,我們幾個叔叔都要一起吃飯、喝酒。

因為他們鬧矛盾了,就分別請我們吃飯,一個早上,一箇中午。

於是,那天我就大大地發揮了我的“三寸不爛之舌功”,一一遊說,至於結果,那就看他們兄弟間的造化了。

在四叔家我如是說:“四叔,我知道我是小輩,說的話不起作用。但你老是和三叔這樣不說話,也不是好事,對吧?家和萬事興,要是你和三叔不講話,滿叔(小叔)也和誰不講話,那我們豈不是都不能坐一起吃飯了?不是說過,我們每年正月初一都要吃團圓飯嗎?那我們以後該和誰吃呀?

都說,‘打戰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呢,這關鍵時刻,親兄弟總是親兄弟啊,只有兄弟才能在骨子裡想著你,幫著你呢,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呀,四叔。

再說了,要是你們大家都不說話,村裡人會怎麼看我們?這不是要讓人看笑話嗎?四叔,咱是弟弟,就當作是給哥哥一個面子吧,有什麼誤會,有什麼委屈,都攤到桌面上來講,道個歉,服個軟,不就好了嗎?”

當下,四叔就表示,其實也沒什麼大事,既然我都把話說到這份上了,他就試試吧。

耶,我的遊說初見成效,和好有希望了,至少成功了一半。

中午在三叔家吃飯,我把上面的話大同小異地複述一遍,最後說:“三叔,咱是當哥哥的人,孔融還讓梨呢,咱說句好話,道歉一下,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呢?既然四叔都有和好的意思了,你這個當哥的還好意思犟著麼?”

果然,三叔也很給力,表示和好。

那個晚上,三叔和四叔同時出現在我們家的飯桌上,他們哥倆還互相敬酒了呢。

一大家人和和美美地吃飯、喝酒,大家都偷偷對我豎起了大拇指:原來阿清我不僅會做孩子的思想工作,我也能做大人,甚至是長輩的思想工作呢,而且還真的調解成功了呢。

當然,代價也是大大的:那個晚上,三叔喝醉了,我也喝醉了。

但我高興,真的,因為我就憑著自己“了得的嘴上功夫”讓他們握手言和了,讓我們一大家子人又緊緊團結在一起了。

歌曲唱得好“老祖宗留下一句話 家和萬事興萬事興 妻賢福星旺 母慈兒孝敬 眾人拾柴火焰高 十指抱拳力千斤”。

只有和和睦睦,團團結結才能讓家有力量,才能讓家成為真正的愛的避風港,心靈的棲息地。

否則,父子成仇、兄弟反目,那這個家一定是狼煙四起,雞飛狗跳的,那絕對不是“家”該有的模樣!

家和才能萬事興,家和才能享太平,家和才能幸福萬年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