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家出走,家裡的世界很無奈

“這次考試沒考好,你們老是責怪我,我心裡很煩,出去散散心,你們不要來找我,我自己會回來的”。

這是梅梅離家出走的女兒,給家裡留下的一封信。已經超過一星期了,14歲的女兒還沒有任何消息。隨著時間一天天的過去,梅梅都快要急瘋了。

小茵是一名初二學生。“女兒是個好孩子,聰明但又很倔強。”

看著女兒收拾得整整齊齊的小房間,梅梅獨自流淚。在小茵的房間擺放看一摞獎狀,還有好幾個獎盃:三好學生獎、舞蹈二等獎、兵球亞軍………這些都是孩子上學以來獲得的榮譽。

“初二下學期開始女兒發生變化,逐漸喜歡打扮,有什麼事也不太願意和父母交流,經常是把自己關在房間裡。

在小茵出走的前幾日,還給父母寫了一封長信,信中說,“物質上的滿足是永遠不夠的,雖然你們不斷的給我買營養品,給我買我想要穿的衣服,可是我做的每一件事,在你們眼裡都是不滿意的,我每天都是在你們的指責和要求中生活了,每當我拿到三好學生的獎狀的時候,你們只是說”嗯,不要驕傲,下來再繼續努力”,當我在學校遇到不開心的事的時候,回來想跟你們說,你們說“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兒,快去寫作業吧”。

上次就因我列假期間一次成績沒考好,也不問問什麼原因,你們罰我跪了2小時搓衣板,你們絲毫沒有想和我分享我的快樂和痛苦,而是對我不斷的指責和提出新要求,你們越來越不理解我,越來越不能和我溝通,我絕望了,你們越愛管我這管我那,我就越做你們不希望我做的事情”,信中表達了她對父母嚴厲管教方式的強烈不滿。

梅梅覺得自己每天含辛茹苦的想著法子,怎麼給孩子調理飲食,換著花樣給孩子做飯,想著孩子學習中出現了哪些問題如何解決,週末自己也送孩子去輔導班,自己從來沒有休息過一天,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難道就換這樣的結果嗎?

離家出走,家裡的世界很無奈

可憐父母心,當孩子到了青春期後,總和父母對著幹,一些孩子還表現出不服父母管教、與父母為敵甚至離家出走的行為。對於天底下做父母來講,最棘手的事情之一就是遇到孩子離家出走。

所有問題的出現都是有原因的,是孩子進入青春期開始叛逆了嗎?還是父母自己的原因呢?

青春期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與主見,不願意受控於父母,年輕一代的思想和父母已經產生了代溝,不認同父母陳舊的觀念,在觀念上已經開始發生衝突了,在精神世界開始追求自我、自由,而父母恰恰不懂他們。

父母隨著孩子的成長,還用小時候的方法來照顧孩子,今天想吃點什麼?吃飽了嗎?穿暖和了嗎?功課做的怎麼樣啊?考試成績多少啊?每天不厭其煩的重複著相同的內容,不是吃飯睡覺就是成績,沒有其他新鮮的話題,同時還夾雜了很多不滿意的指責和要求 “你動不動腦子,你豬腦子嗎?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做”、“我怎麼就生了你這麼笨的孩子”“你們班誰誰怎麼樣,你這麼就不能向他學習”這樣的內容,誰聽了誰不心煩。

離家出走,家裡的世界很無奈

很多問題的出現,都是溝通出現了問題,做父母的回頭想一想,自己平時都是怎麼跟孩子交流的。語言當中是更多的愛,還是更多的指責?

指責的語言在溝通當中就是就是暴力語言。

好的語言猶如春風沐浴,不好的語言猶如六月裡的寒冬。同樣一件事,一句好的語言能讓事情發生扭轉性的轉變,同樣一句不好的話,讓事情走向了更糟糕的一面。

父母要想與孩子有良好的溝通,應該做到。

一、用心傾聽,瞭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感受。傾聽是前提,只有聽聽到孩子心裡話,知道孩子真正在想什麼,關心什麼,需要什麼才能針對性的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才能使以後的溝通更加容易。

當孩子遇到挫折、沮喪、委屈和失敗的時候,他最需要的不是安慰,不是批評,更不是教訓,而是一個值得他信任的人,讓她哭,聽她說、瞭解她,安慰她,如果孩子能把自己心中的困惑和問題說出來,通常問題已經解決了一大半。

傾聽也是一門學問,有些技巧

技巧一、孩子說話時家長一定用雙目注視的孩子,專注的去聽孩子,千萬不可到處走動或手裡幹著活聽孩子說話,這些行為會讓孩子覺得家長不關心自己,對自己所說的一切不感興趣。

技巧二,當孩子說高興的事,家長應該表示共鳴。

自己要跟孩子一同高興,當孩子說不開心的事,家長也盡情地讓它宣洩,並表示理解。當孩子說家長不感興趣的話題,家長應該表示足夠的耐心並使用“嗯”、“噢”、“是嗎?”表示自己在傾聽,鼓勵孩子繼續說下去。

技巧三,當孩子說話的時候,家長要適時的給予一些肢體上的配合,認真的看著孩子的眼睛,仔細聽孩子說話,同時關注孩子的表情,向孩子表達信息,我正在聽,必要的時候可以撫摸抱抱孩子的身體,讓孩子體會到父母對自己深切的愛,從而使孩子會更主動,更願意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離家出走,家裡的世界很無奈

二、真心的接納,讓孩子獲得理解和尊重。

無論孩子悲傷、孤獨或興奮,家長都能夠給予孩子關注、尊重和理解。

而不是立刻否定孩子的情緒,要相信孩子所說的,所做的都是他當下認為最有道理,都是正常的。

雖然我們不贊同,但我們還是應該理解和真心的接納,我們可以先順著孩子的意思,然後再想辦法讓他說出來,這種接納是發自我們的內心,讓孩子通過我們的眼神,通過我們的語言體會到我們對他的真心接納,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願意聽,感到父母的貼心。

要知道人通常都是喜歡他自己的,其次是喜歡像他自己的人,當我們接納了孩子的情緒,孩子就會喜歡信任我們,從而願意聽從我們的建議和看法。

愛孩子就從理解和尊重孩子開始,當家裡充滿了愛、自由和接納時,家裡可以讓孩子盡情展現自己,她是不會離家出走去外面尋找理解和自由,孩子在成長,父母也要伴隨孩子成長而成長,家永遠是孩子避風的港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