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鳥什麼時候應離開鳥巢?離開越晚更易被一窩端,越是溺愛越危險

幼鳥的父母一直以來都面臨著一個兩難的困境:什麼時候應該讓幼鳥“離家出走”?如果讓幼鳥長時間呆在鳥巢中,那麼它們弱小的翅膀就會生長的更強壯,更容易躲避捕食者,但是這樣一來又增加了整個鳥巢被捕食者一窩端的風險。

幼鳥什麼時候應離開鳥巢?離開越晚更易被一窩端,越是溺愛越危險

《Science Advances》刊登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困境的背後隱藏著成鳥與幼鳥之間的博弈。研究小組首先分析了雛鳥的生長數據,並用高速攝像機獲得了它們的飛行表現和離巢年齡。然後人為保護了一部分雛鳥,使之在正常離巢後,三天內免受捕食者的侵擾。在撤下保護後,研究人員發現,比起正常離巢但未經保護的幼鳥,受到保護的幼鳥的生存率更高,翅膀也更長。

幼鳥什麼時候應離開鳥巢?離開越晚更易被一窩端,越是溺愛越危險

既然受到保護的幼鳥更容易生存下去,那麼為什麼成鳥不讓幼鳥繼續在巢中長大呢?研究人員分析數據後表示,因為站在成鳥“為鳥父母”的角度來看,雛鳥們離巢越晚,整個鳥巢被捕食者一窩端的幾率就越大。因此為了讓物種更好地繁衍下去,讓它們的生育任務獲得更大的利益,成鳥甚至會用食物來誘惑雛鳥走出鳥巢,最終讓羽翼尚未完全豐滿的幼鳥“離家出走”。有趣的是,幼鳥為了對抗父母的這種行為,會發出持續的求食叫聲,以此向父母施壓,來獲得食物,而且這種叫聲的效果還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