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之秦王抉擇:史書那麼明白,當事人卻在陰謀之中

戰國七雄爭霸的時代中,現在的人看著輕鬆,似乎只要像秦國那樣的堅決的變法行動,任用和些賢明之人,就可以取得最後的勝利了。但是這只是事後的總結,回到具體的歷史環境中,就未必能搞得清努力的方向了。這是因為我們的歷史都是精簡過的,它體現不出當時人的心理活動。

戰國七雄之秦王抉擇:史書那麼明白,當事人卻在陰謀之中

秦國的崛起似乎是很順利的,自從商鞅變法以後,秦國的國力蒸蒸日上,隨後採取合縱連橫,遠交近攻的戰略,一步步吞食其他國家的領土,最終吞併了六國。

戰國七雄之秦王抉擇:史書那麼明白,當事人卻在陰謀之中

然而我們只要走進其中任何一個細微的歷史場景中,就會感到事情總是很艱難的。

秦惠王有一個比較信任的大臣叫公孫衍,這引起了秦相甘茂的不滿。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秦國朝廷雖然相對於其他國家比較清明,但也少不了爭鬥。而且這些大臣常常是來自五湖四海的策士,本來就是以名利為目標,自然不會容易別人擋了自己的官運。

戰國七雄之秦王抉擇:史書那麼明白,當事人卻在陰謀之中

在秦惠王在位時,秦廷中有兩派力派爭鬥比較嚴重,一是張儀系,甘茂就是由張儀推薦給秦王的。一是反對張儀的派系,包括有陳軫、公孫衍等。秦國的制度是引薦人與被引薦人之間要承擔連坐責任。所以他們之間的關係是非常牢固的。張儀與公孫衍之間的矛盾也就轉移到甘茂與公孫衍之間。

戰國七雄之秦王抉擇:史書那麼明白,當事人卻在陰謀之中

秦王信任公孫衍,於是私底下就對他說,我會把秦相的位置給你的。誰知隔牆有耳,這私下的談話居然像自己長了腿似的傳播開來。甘茂門下的一個小吏得到了這個消息,於是就轉告給了甘茂。這樣的消息對甘茂不利,秦王居然私下裡把相位給了其他人,那以後自己該怎麼辦。於是他立即想出了一招對策。

戰國七雄之秦王抉擇:史書那麼明白,當事人卻在陰謀之中

甘茂去見秦王,說是恭喜秦王找到了一位賢明的大臣。秦王很納悶,就問為什麼?甘茂就說秦王要任命公孫衍為相,這就是一件好事,值得慶賀。秦王一想,這事我沒有告訴給誰啊。於是他問甘茂是怎麼知道這事的。甘茂開口就撒謊說,這是公孫衍私下對我說的。

戰國七雄之秦王抉擇:史書那麼明白,當事人卻在陰謀之中

秦王一聽,生氣了。想不到這個公孫衍的嘴巴這麼不牢靠,我才提了一句,他就敢滿大街地跑火車。於是秦王對公孫衍有了意見,慢慢地疏遠了他。

戰國七雄之秦王抉擇:史書那麼明白,當事人卻在陰謀之中

公孫衍什麼也沒做,就失去了秦王的信任,到了後來難以在秦國立足,跑到了魏國,搞起了合縱,還挑動義渠人攻擊秦國,給秦國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戰國七雄之秦王抉擇:史書那麼明白,當事人卻在陰謀之中

這一事件中,秦王就處於一種困境中,他信任甘茂還是公孫衍,這看起來是很偶然的事情,但很可能就要改變歷史的發展過程。公孫衍是一個非常有戰略眼光的人,但他不屑於用陰謀詭計與張儀的派系進行鬥爭。如果秦王能對他更加信任一些,他後面也不會離開秦國,說不定就有很多絕妙的點子來幫助秦國。然而,不搞陰謀就失去了秦王的信任,讓對手上了臺。另外,甘茂是一個對秦國有大功的人,他後來為秦國攻克了韓國的宜陽城,打通了秦國與周室之間的通路,也是非常有政治意義的舉動。

戰國七雄之秦王抉擇:史書那麼明白,當事人卻在陰謀之中

歷史的難點就在這裡,我們常常用很多看起來很客觀的事實與數據去解釋歷史,卻忽視了歷史本來就是一連串偶然組成的。在這些偶然中起到決定作用的常常是當事人的一念之差。像上述案例中,如果秦王后來與公孫衍多一次交流,將這件事弄得清楚一些,那麼後果就會有所不同。不過,從秦王身上也可以得出一個教訓,那就是“君不密,則失國”,把心底的話說出來,看起來是坦誠,其實是“禍從口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