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油,別學醫」

6月7號,高考的第一天,小編偶然在朋友圈翻到這樣一張圖

“高考加油,別學醫”

“高考加油,別學醫”,調侃中透漏著些許對醫療工作現狀的無奈。

在多數人的眼裡,醫護工作是鐵飯碗,受人尊敬,收入可觀,但這些醫護人員為什麼要反對高考生學醫呢?

因為客觀來說,學醫很苦。

我們先來看看醫護人員的收入情況。

2018年1月9日在中國醫師協會醫師年會上發佈的《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顯示:

年齡在25歲以下的被調查者平均年收入44505.33元

26-35歲組為63278.59元;

36-45歲組是77002.48元;

46-55歲組86438.85元;

56歲以上組89624.10元。

從數據來看,醫生收入與年齡成正比,平均工資並不算高。而且醫生的平均工作時長一直都是很高的,男性醫師平均每週工作時間50.9小時,女性為49.79小時,均遠超國家法定每週工作40小時。

在醫療糾紛方面,白皮書數據顯示有38%的醫師從未親身經歷過醫療糾紛,而2014年的調研結果顯示,僅有27.14%的醫師未遭受過暴力事件;在傷醫問題上,34%的醫師從未親身經歷過暴力傷醫師事件,66%的醫師經歷過不同程度的醫患衝突,但絕大多數為偶爾的語言暴力(51%)。

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除了不辭辛苦的工作,還要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去學習。從5年制的醫學生學習,到1年臨床試用期,再而住院醫生,主治醫生,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如果中國醫生在其職業生涯比較順利的話,從醫學生晉升到高級醫生需要21年,即使工作後還需要不斷學習進修。

作為一個工作強度高、風險高、執業成本高的“三高”的職業,其從業人員理應在社會上擁有更高的待遇。但是很顯然,對醫生的大力培養和醫生的付出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和待遇。這也是為什麼有45%的醫生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從醫的原因。

雖然醫師群體的工作滿意度顯著低於其他行業,但醫師的執業環境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明顯改善。社會上還是善良的人佔大多數,心智正常的人更多,只要醫生們全心全意的救死扶傷,總會得到社會的尊重。當醫生髮不了財,但只要認真工作也會衣食無憂。

醫路坎坷,但心懷希望的人仍會堅持的走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