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请不要晒我的羞羞照 !”

你的朋友圈有多少晒娃党?

又有多少人会不经意间放出孩子的“羞羞照”?

殊不知,在大人们在声讨侵害隐私的各种行为时,他们自己却侵犯了自己孩子的隐私。

尊重孩子,是为人父母必备的基本教养。

最近,刷朋友圈时发现了一件看似不起眼却令人惊恐的事情——家长晒娃。可能会有人会疑惑,家长晒娃怎么了?难道不是很正常的么。

但是如果在晒娃的时候将孩子的隐私赤裸裸的“公之于众”,那就有问题了!

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家长的附属品,再小的个体也有保护自己隐私的权利,请尊重每个孩子的隐私

之前,一位妈妈在朋友圈晒娃的照片火了,说自己孩子在天安门广场和故宫“又随便拉尿尿了”,还配上“害羞”的表情。

这样不文明的行为毫不意外地遭遇到了大量网友的指责和抨击。

“妈妈,请不要晒我的羞羞照 !”

但更多的,则是网友在指责母亲暴露了孩子的隐私部位。

照片里,孩子的隐私部位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下,成为了母亲和友人们亲密玩笑的谈资。

试想,等这个孩子长大,知道他曾在公众面前“直播撒尿”,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现在我们每个人的朋友圈,很多都变成了“晒娃圈”。

很多爸爸妈妈不仅用朋友圈记录孩子带来的美好,更是实时直播孩子的吃喝拉撒睡……

孩子睡觉好可爱,发一下;


孩子洗澡好开心,发一下;


孩子吃饭吃的香,发一下;


孩子跌跌撞撞上厕所,

也要发一下;


……

很多时候,我们竟能在朋友圈看到小孩子的“羞羞照”。

在大人们声讨对隐私的侵犯,并告诉孩子要尊重隐私时,但他们自己却侵犯了自己孩子的隐私。

这对孩子来说,这是很大的伤害。

“妈妈,请不要晒我的羞羞照 !”

当父母发布自认为孩子们可爱瞬间时?你们能思考一下孩子们喜欢这样么?你们的照片是否侵犯了孩子们的隐私么?

孩子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应当被尊重,被平等对待。

很多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都经历过自己的爱物被家长送人、自己的辛苦却被父母当做玩笑嘲弄等尴尬。

太多时候,我们都在被父母以“爱”的名义不自觉侵犯。

小时候,我们穿着开裆裤大哭的照片,成为了他们多年如一日的谈资,完全没有看到我们脸上的尴尬;


小时候,我们私下分享给父母的“小秘密”被父母堂而皇之讲给亲戚时,他们脸上的眉飞色舞,却深深刺痛我们的心;


小时候,我们达成和父母的约定后,却并没有等到约定兑现,多年后提及却只收到一句“你还记着啊”,我们内心的失落无人知晓;

……

这一切都是只是,因为我们是孩子?

“妈妈,请不要晒我的羞羞照 !”

很多年前在微博看到的一件事:

“妈妈,请不要晒我的羞羞照 !”

重庆有个女孩,有一天最喜欢的小猫被母亲偷偷卖掉,跟父母同住的女孩只能含泪接受;

5年后女孩自己买了房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猫,愿意以当年20倍甚至更高的价格把猫买回来。

能想象她当时得知猫被卖掉时的绝望心情。

如今的中国式家长也曾是这种思想的受害者,但当他们为人父母时,却成为了他们最不愿意成为的人。

受影响的子女又有了下一代时。有些伤害,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

孩子既是你的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在出生之时,就被赋予了独立的意志,哪怕他还没有学会说不。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只是帮助他们成长的角色,而不是主宰。

“妈妈,请不要晒我的羞羞照 !”

父母能替孩子引路,却不该替孩子走路。

尊重孩子,是为人父母必备的基本教养。

很多父母潜意识里觉得孩子哪怕成年了,也是“小孩子”,不具备与父母平等对话的能力。

但事实上,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的自我意识从两三岁起就开始萌发了。

“妈妈,请不要晒我的羞羞照 !”

一个两岁左右的宝宝,就会有清晰的“你”“我”“他”的所属权归属意识,随着成长,开始有更清晰的平等概念,对规则的平等也更加追求。

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的意愿,打压他的自由意志,会让孩子渐渐觉得对生活失去掌控感,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总是依赖父母,没有主见、自信心低下。

你要的尊严,孩子也需要有。

你觉得偷看朋友的日记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行为,那偷看孩子的也一样;


你不会随意在大马路上撒尿,那就不要让孩子这样做;


你不希望你的隐私暴露在众人面前,就不要去取乐拍摄孩子并发朋友圈;


你不喜欢在聚会上被人逼着唱歌,那就不要去逼迫孩子。

“妈妈,请不要晒我的羞羞照 !”

他是你的孩子,更是一个独立的人,他理应得到尊重。

你所要做的就是蹲下来,倾听他的声音。

作为父母,是时候站在孩子的角度,对孩子做正确的事情了。

“妈妈,请不要晒我的羞羞照 !”

*作者简介:听读馆(ID:tingduguan),这一代奋斗的人的深夜人生加油站。听百味故事,读有趣人生,听读馆伴你度过孤独且有趣的时光。每晚21:30,打开听读馆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本文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听读馆(ID:tingduguan)授权。

校 审 | 吴 笛

编 辑 | 杨 洋(团南京市栖霞区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