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請不要曬我的羞羞照 !」

你的朋友圈有多少曬娃黨?

又有多少人會不經意間放出孩子的“羞羞照”?

殊不知,在大人們在聲討侵害隱私的各種行為時,他們自己卻侵犯了自己孩子的隱私。

尊重孩子,是為人父母必備的基本教養。

最近,刷朋友圈時發現了一件看似不起眼卻令人驚恐的事情——家長曬娃。可能會有人會疑惑,家長曬娃怎麼了?難道不是很正常的麼。

但是如果在曬娃的時候將孩子的隱私赤裸裸的“公之於眾”,那就有問題了!

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家長的附屬品,再小的個體也有保護自己隱私的權利,請尊重每個孩子的隱私

之前,一位媽媽在朋友圈曬娃的照片火了,說自己孩子在天安門廣場和故宮“又隨便拉尿尿了”,還配上“害羞”的表情。

這樣不文明的行為毫不意外地遭遇到了大量網友的指責和抨擊。

“妈妈,请不要晒我的羞羞照 !”

但更多的,則是網友在指責母親暴露了孩子的隱私部位。

照片裡,孩子的隱私部位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大庭廣眾之下,成為了母親和友人們親密玩笑的談資。

試想,等這個孩子長大,知道他曾在公眾面前“直播撒尿”,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現在我們每個人的朋友圈,很多都變成了“曬娃圈”。

很多爸爸媽媽不僅用朋友圈記錄孩子帶來的美好,更是實時直播孩子的吃喝拉撒睡……

孩子睡覺好可愛,發一下;


孩子洗澡好開心,發一下;


孩子吃飯吃的香,發一下;


孩子跌跌撞撞上廁所,

也要發一下;


……

很多時候,我們竟能在朋友圈看到小孩子的“羞羞照”。

在大人們聲討對隱私的侵犯,並告訴孩子要尊重隱私時,但他們自己卻侵犯了自己孩子的隱私。

這對孩子來說,這是很大的傷害。

“妈妈,请不要晒我的羞羞照 !”

當父母發佈自認為孩子們可愛瞬間時?你們能思考一下孩子們喜歡這樣麼?你們的照片是否侵犯了孩子們的隱私麼?

孩子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們也應當被尊重,被平等對待。

很多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都經歷過自己的愛物被家長送人、自己的辛苦卻被父母當做玩笑嘲弄等尷尬。

太多時候,我們都在被父母以“愛”的名義不自覺侵犯。

小時候,我們穿著開襠褲大哭的照片,成為了他們多年如一日的談資,完全沒有看到我們臉上的尷尬;


小時候,我們私下分享給父母的“小秘密”被父母堂而皇之講給親戚時,他們臉上的眉飛色舞,卻深深刺痛我們的心;


小時候,我們達成和父母的約定後,卻並沒有等到約定兌現,多年後提及卻只收到一句“你還記著啊”,我們內心的失落無人知曉;

……

這一切都是隻是,因為我們是孩子?

“妈妈,请不要晒我的羞羞照 !”

很多年前在微博看到的一件事:

“妈妈,请不要晒我的羞羞照 !”

重慶有個女孩,有一天最喜歡的小貓被母親偷偷賣掉,跟父母同住的女孩只能含淚接受;

5年後女孩自己買了房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尋貓,願意以當年20倍甚至更高的價格把貓買回來。

能想象她當時得知貓被賣掉時的絕望心情。

如今的中國式家長也曾是這種思想的受害者,但當他們為人父母時,卻成為了他們最不願意成為的人。

受影響的子女又有了下一代時。有些傷害,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

孩子既是你的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在出生之時,就被賦予了獨立的意志,哪怕他還沒有學會說不。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只是幫助他們成長的角色,而不是主宰。

“妈妈,请不要晒我的羞羞照 !”

父母能替孩子引路,卻不該替孩子走路。

尊重孩子,是為人父母必備的基本教養。

很多父母潛意識裡覺得孩子哪怕成年了,也是“小孩子”,不具備與父母平等對話的能力。

但事實上,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孩子的自我意識從兩三歲起就開始萌發了。

“妈妈,请不要晒我的羞羞照 !”

一個兩歲左右的寶寶,就會有清晰的“你”“我”“他”的所屬權歸屬意識,隨著成長,開始有更清晰的平等概念,對規則的平等也更加追求。

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的意願,打壓他的自由意志,會讓孩子漸漸覺得對生活失去掌控感,不敢表達自己的看法,總是依賴父母,沒有主見、自信心低下。

你要的尊嚴,孩子也需要有。

你覺得偷看朋友的日記是一種不尊重人的行為,那偷看孩子的也一樣;


你不會隨意在大馬路上撒尿,那就不要讓孩子這樣做;


你不希望你的隱私暴露在眾人面前,就不要去取樂拍攝孩子併發朋友圈;


你不喜歡在聚會上被人逼著唱歌,那就不要去逼迫孩子。

“妈妈,请不要晒我的羞羞照 !”

他是你的孩子,更是一個獨立的人,他理應得到尊重。

你所要做的就是蹲下來,傾聽他的聲音。

作為父母,是時候站在孩子的角度,對孩子做正確的事情了。

“妈妈,请不要晒我的羞羞照 !”

*作者簡介:聽讀館(ID:tingduguan),這一代奮鬥的人的深夜人生加油站。聽百味故事,讀有趣人生,聽讀館伴你度過孤獨且有趣的時光。每晚21:30,打開聽讀館汲取繼續前行的力量。本文經授權發佈,轉載請聯繫聽讀館(ID:tingduguan)授權。

校 審 | 吳 笛

編 輯 | 楊 洋(團南京市棲霞區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