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莎莉
我國腫瘤登記中心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估計有37.6萬例新發大腸癌病例,19.1萬人死於大腸癌。也就說,在中國,每3分鐘就有2人被診斷大腸癌,每3分鐘就有1人死於大腸癌。
2018年全球最新的數據統計,結直腸癌發病率第三,死亡人數排名第二。如此高的發病率還存在一個發病年齡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如何避免發現即晚期?給您幾點建議:
(1)結腸鏡可救命。大腸癌80%~95%來源於結腸息肉,家族性息肉病癌變率高達100%,而腸鏡檢查是唯一準確發現腸息肉的檢查手段。建議50歲以上人群定期做腸鏡檢查,如果沒有問題,每隔5年做一次腸鏡即可。定期的腸鏡檢查也可以降低61%的大腸癌死亡率。
(2)大腸癌的高危人群:50歲以上人群;有痔瘡和長期便血的人群;直系親屬中有結直腸癌病史;腹瀉持續超過3個月者;經常發生便秘、黑血便和黏液便者;有慢性闌尾炎或已切除闌尾仍有右下腹疼痛者以及膽囊切除術後;貧血、男性貧血,近3個月體重明顯下降的人;發現腹部腫塊者,以上8大人群都需及時或定期腸鏡檢測。
(3)戒酒與運動:
戒酒~飲酒與200多種健康問題有關,全球5.5%的新發癌症和5.8%的癌症死亡與酒精有關,其中就包括大腸癌與乳腺癌,所以為了減少患癌的風險,請減少飲酒,如果你不飲酒,請不要開始。
運動~隨著生活越來越智能,出門開車,點餐外賣,有一種新病隨之而生:靜坐綜合徵。越來越多的人處於靜坐不動的狀態,WHO統計,25%的結腸癌發病與體力活動不足有關,運動不僅可以防癌,對各種非傳染性慢性疾病的預防都有益處,國外還有專門針對心衰病人的運動康復研究。心衰病人都在運動,你還在等什麼呢?
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定期做腸鏡檢查,大腸癌還是可防可控可治的,高危人群更不要忽視身體的微小變化,如有異常,請及時就醫。
(王芳,主管護師,註冊營養技師,好食營養工作室創始人,王興國營養特訓班5期學員,頭條號:註冊營養技師王芳)
營養百事通
大腸包括結腸和直腸!結腸癌和直腸癌是五大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高。由於將近80%的大腸癌發現時已屬於晚期,所以該疾病死亡率也非常高。大腸癌如何能早期被發現,哪些症狀暗示者有可能得了大腸癌呢?
由於大腸主要是排洩糞便的場所,所以大腸癌最主要的早期表現要從大便上找線索。莫名其妙出現排便習慣的改變,如便次增多,腹瀉或便秘,便前腹脹、腹痛。稍後即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膿性血便。直腸癌因病變距肛門較近,血色多呈鮮紅色或暗紅色,且往往是血便分離。只在出血量較多時,才可見大便呈棕紅色、果醬樣。右半結腸癌病人中有這種,肉眼可見的便血者佔36。5%。如果癌腫突出向直腸腔內生長,導致腸腔相對狹窄,則排出的大便往往變細、變形,可呈扁形,有時變形的大便上附著一些血絲。
腫瘤何大夫
大腸癌早期有哪些徵兆?
大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不易發現,隨著病情發展,可出現大便習慣改變、腹痛、便血、腹部包塊、腸梗阻等,乏力、發熱和消瘦等全身症狀。
1.結腸癌
右半結腸因腸腔寬大,腫瘤生長至一定體積才會出現腹部症狀,主要臨床症狀為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貧血、疲勞、腹痛及腹部包塊。左半結腸腸腔較右半結腸腸腔窄,容易引起腸梗阻,出現便秘、便血、腹瀉、腹痛、腹部痙攣、腹脹等。
2.直腸癌
直腸癌的主要臨床症狀為便血、排便習慣改變、腸梗阻,便血多為鮮紅或暗紅色,不與成形糞便混和或附於糞柱表面,誤診為“痔”出血。由於病灶刺激和腫塊潰瘍的繼發性感染,不斷引起排便反射,易被誤診為“腸炎”或“菌痢”。癌腫環狀生長者,導致腸腔縮窄,早期表現為糞柱變形、變細,晚期表現為不全性梗阻。
大腸癌早發現三個月,可以多活三十年!
早期結腸鏡篩查對大腸癌治療十分重要。大腸癌早發現三個月,經過治療後,可以明顯提高治癒率,不僅可以明顯減少治療費用,減輕很多痛苦,而且可以多活三十年。結腸鏡篩查還可以發現腸息肉等癌前病變,同時將其摘除,從而避免發展為大腸癌。
預防大腸癌首要方法,就是改變錯誤的飲食習慣。
大腸癌的預防需要做到運動鍛鍊身體、戒菸及健康的飲食三點,另外要注意減肥,如果從事久坐的工作要注意多起來活動。四十五歲以後的中年人有條件的話可以到醫院做健康體檢以早期發現病變。
為了自己的健康,為了不再出現央視主持肖曉琳因腸癌去世這樣的慘劇,大家務必管住自己的嘴,注意作息結合,將健康放在首位!
百科名醫
我們都想早期發現腫瘤,但是,很遺憾,絕大多數腫瘤在早期都是沒有任何症狀的,如果一定要說說症狀,那基本是瘤體比較大的情況下才出現的,以下幾個方面,大家可以做一個參考
1.老想去大便,又拉不爽。這個症狀在醫學裡有專業的名詞,叫“裡急後重”,也不是一個特異性的症狀,但是如果出現,應該警惕,要麼大腸裡有佔位刺激,要麼盆腔裡有刺激,得去看看醫生。
2.大便沒規矩,一會兒稀,一會兒幹。這個是糞便性狀的改變,也提示腸道內可能會有器質性問題。
3.大便有血。這個很容易理解,但是不要和痔瘡混淆,痔瘡的血多是在便便開始就有了,鮮紅居多,包裹在便便表面,畫面自行腦補。結腸出現問題的多沒有那麼明顯,與便便混合的多。
4.不排便,不放屁。這是出現腸梗阻的症狀了,這種情況已不是早期,誰都知道去看醫生了。。。。
5.肚子能摸到固定的硬塊。這一天僅適合瘦子,胖子略過。
6.突然減肥,頭暈啥的。就是感受不到症狀,但是持續營養的吸收障礙和失血會導致體重下降和貧血。
7.超過45歲去做一把腸鏡吧,捅捅更健康,有病治病,無病防身。
韓冰醫生
“便血”是腸癌其中一個症狀,出現便血多由於一些疾病引起,包括腸癌。
湖南省人民醫院馬王堆院區消化內科主任廖江濤介紹,血液從肛門排出,糞便顏色呈鮮紅、暗紅或柏油樣(黑便),均稱為便血。
便血只是一個症狀,並非一種疾病。便血多見於下消化道出血,特別是結腸與直腸病變的出血。便血的顏色取決於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與血液在胃腸道停留的時間。
成年人便血,多由痔瘡、肛瘻、肛裂、腸息肉、腸癌、炎症性腸病等引起。而我們需要高度重視的就是腸癌引起的便血。
據統計,我國每年新發病人大約40多萬,腸癌患者死亡率為7.35/10萬。我國每5分鐘就有1人死於腸癌,大約有50%-80%的腸癌患者,初期被當做是痔瘡,沒有得到足夠重視,而延誤病情。
便血要警惕,及時就診早期腸癌能治癒
廖江濤主任說,早期腸癌治癒率很高,一旦發生便血要留意,更要及時到正規的醫院就診。
一般來說,腸癌出血與痔瘡出血的區別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內痔出血是新鮮血液,血液附著在糞便表面,腸癌出血往往是暗紅色,血液跟糞便攪和在一起。
第二,晚期腸癌還有膿血便、粘液便等,排便習慣改變,大便越來越稀,而晚期內痔出血減少,表現為痔核脫出難以收回。
所以,大便出血的病人應予以高度警惕,不可輕率當做痔瘡了事,即使患有痔瘡,也要警惕伴有腸癌的可能,必須進一步檢查排除癌腫。
在痔瘡的治療過程中,如果症狀長期沒明顯好轉,或反覆出現便血也應該予以重視,千萬別讓小小痔瘡耽誤了對腸癌等疾病的診斷。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定期檢查是關鍵
廖江濤主任提醒大家,預防腸癌,首先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往往過多地攝入動物脂肪和蛋白,而過少地攝入纖維素含量比較多的食物,容易引起腸癌。
通常來講,不要吃得過精過細,應經常吃一些纖維素多的食物,比如說像芹菜、紅薯等等。其次對一些良性疾病,如直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等,要早發現,早治療,就可以減少腸癌的發病。
另外,有腸癌家族病史、多發性結腸息肉、慢性腸炎、腸道有絨毛管狀腺瘤等的人群,都是腸癌高危人群,易發生癌變。
這些人除注意觀察症狀外,應遵醫囑,每年按時做腸鏡。而一般人群建議45歲開始,每隔3~5年做1次。大便潛血呈陽性的人,應及時做腸鏡檢查。
湖南醫聊特約專家:湖南省人民醫院馬王堆院區消化內科主任廖江濤湖南醫聊
大腸癌聽上去很可怕,其實,它算是比較善良的腫瘤。
因為它,最好發現,最好治療。只要及時發現和治療,90%的大腸癌患者可以得救。
腸鏡檢查,早期發現
80%以上的大腸癌都是從腺瘤性息肉轉為癌,而這個過程一般需要經過10~15年的時間,發展得很緩慢。如果是早期發現並切除了腺瘤性息肉,就阻止了大腸癌的發生。
大腸癌的治療是病期越早,效果越好。像Ⅰ期的腸癌病人,5年生存率可在90%以上,Ⅱ期也有70%左右,但到Ⅲ期就變成了30%~50%,而Ⅳ期則僅剩4.9%。
而要及時發現腺瘤性息肉或早期大腸癌並不難,只需進行腸鏡檢查。
可是,在我國,大腸癌的發現率很低。不少患者發現患有大腸癌時,已到中晚期,治療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腸鏡健康檢查的理念值得推廣宣傳。中國腸癌專家提出,中國人的結直腸癌篩查年齡應提早到45歲,甚至是40歲,尤其是對於有腸癌或腸息肉家族史者。對於結腸鏡檢查陰性者,10年內應重複結腸鏡檢查。
當然,平時也別錯過大腸癌的信號:
便秘、腹瀉反覆發生;
·有血便和便血;
·糞便細;
·腹部有腫塊; ·
總感覺排便沒有排完全; ·
腹痛;
·有貧血症狀。
家庭醫生雜誌
腸癌的早期症狀和痔瘡等很多其他常見腸道疾病相似,導致80%的結直腸癌患者發現時已是中晚期,腸癌確診並不是很難,可以到醫院裡做指診或者是通過做腸鏡等檢查就能夠確定。
腸道腫瘤的早期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多見於大便帶血,顏色鮮紅或暗紅,血量不一定多,很容易與內痔或直腸息肉等疾病的出血相混淆。對於便血,除了及時做肛腸鏡檢查外,還需根據患者年齡、便血的多少、顏色及是否伴有疼痛等綜合分析診斷。
第二:肛門疼痛,結直腸惡變早期,疼痛不明顯或有隱痛。肛管內神經靈敏,腫瘤初期就可能出現痛感,大便時疼痛加重。
第三:肛門腫物脫出。肛緣有腫物隆起或肛管直腸內腫物脫出肛門外,有的便時脫出,便後能自行回納入肛門內,有的則便後不能回納或經常性在肛門外。很多人會把它當成痔瘡,其實很多疾病都有可能引起肛門腫物脫出,例如直腸息肉、直腸腫瘤等。所以,肛門腫物脫出應引起重視。
第四:長期腹瀉。大多看來腹瀉不算個病,但事實上,長期不愈的腹瀉背後,可能隱藏大腸胃部位的惡性腫瘤危險。大腸腫瘤1/4患者存在腹瀉症狀,有此症狀後,可以到院裡通過做急診腸鏡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發病率很高,而且在我國呈上升趨勢。
腹痛為結腸癌常見的早期臨床表現,可有反覆隱痛、脹痛、陣痛、多發於腹部周邊,伴有黑便、腹脹。少數患者以觸及腹部出現異常包塊為首發症狀。如患者出現了柏油楊便及痛、吐、漲閉等腸梗阻症狀時,或有明顯消瘦、貧血等表現,應考慮本病的可能。
粘液血便為直腸癌最常見的早期臨床表現,大便表面帶血或便後滴血,血色可為鮮紅。直腸上端腸腔狹窄,易梗阻而導致便秘;又因梗阻處非特異性炎症而導致腹瀉;故便秘和腹瀉交替多見。有些患者因膿血便誤診為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用抗菌素、抗阿米巴藥物治療無效。肛門指診在鑑別診斷有重要價值。大部分直腸癌在肛門指診時有陽性發現,如硬塊、腸腔狹小、贅生物、潰瘍及指套染血等,塗片顯微鏡下往往可見癌細胞。
內窺鏡和鋇劑透視是診斷大腸癌的重要手段。在直腸、乙狀結腸癌患者中,乙狀結腸鏡檢查, 腸壁有贅生物、潰瘍及出血等。鋇灌腸造影可見腸腔不通、充盈缺損、贅生物、腸壁僵硬、腸腔狹小等。纖維結腸鏡檢查, 直觀準確,可做活檢,有很高的確診意義, 可早期診斷。大腸癌的早期發現很困難, 若出現以下幾項必須引起重視:(1) 粘液血便經抗菌素治療無效,或粘液血便短期2次發作者;(2)大便習慣改變,便秘腹瀉交替;(3 )反覆腹部隱痛、脹痛、陣痛;(4 )柏油樣便排外上消化道出血者;(5)腸梗阻;(6)反覆腹脹或並腸型,腹部發現包塊者;(7) 禁食肉和血3d後大便潛血陽性者。
總之,40歲以上,有上面任何一項或幾項者,均要做排癌檢查,常規做肛診、鋇灌腸、纖維結腸鏡檢查。其實,結腸癌早期的症狀並不典型。最好的辦法是在出現症狀前就發現病變。篩查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
目前最有效的,國際推薦的篩查方法是內鏡+病理檢查。
在篩查起始年齡的選擇上,由於大腸癌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因此發達國家普遍把50 歲作為大腸癌篩查的起始年齡。在我國,關於起始年齡並無統一標準,曾有觀點認為中國人群的大腸癌發病率高峰年齡早於國外,因此建議將起始年齡定為40 歲,但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和腫瘤登記制度的逐步完善,將50 歲作為中國人群大腸癌篩查的起始年齡已經得到認可。但接受篩查者的年齡越大,其檢查風險也越大,甚至風險可能大於收益,因此美國預防醫學工作組認為應該為75-85 歲人群制定更為個性化的篩查策略。
關於大腸癌的幾個要點:
1、關鍵是早期發現:大部分早期大腸癌患者都有小量的出血現象(有一些是肉眼看不到的),但是, 不管有沒有嚴重的臨床症狀, 老年人都要做腸道檢查, 或購買大腸癌試紙自行測試。
2、重點是家族遺傳:一個人直系親屬中如有一個或多個人患有大腸癌, 其本人極有可能存在著與大腸癌相關基因的遺傳因素。在一定致癌因素的作用下, 更容易患大腸癌。因此, 對於這類人群, 瞭解其家族史、定期做體檢非常重要。
3、飲食結構重調整:有些人體檢時也很正常,但常常會出現怠倦、無力、頭暈、眼澀、記憶力減退等現象,這就意味著你的身體已處於亞健康狀態。這種狀態會使免疫力低下。特別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改變單純的飲食結構,少吃熱量過高及煎、炸、烤食品,少飲咖啡、不嗜酒,儘量減少腸道的“二級膽酸”附著,多吃含纖維素的食品,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以防止便秘並及時清除腸道毒素;有多年不愈結腸道炎症的病人,必須定期進行防癌檢查, 切不可採取能忍則忍, 能拖則拖的態度, 以免延誤治療、悔之晚矣。
總之, 要想有效地防止大腸癌等癌症, 必須改掉不良的生活習慣, 倡導文明的生活方式,做到“ 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 , 腸道不適及時檢查,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以提高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
放射科楊大夫
為什麼大腸癌發現時多是晚期?
大腸癌通常是指結腸癌和直腸癌,它們性格低調不張揚,所以常常被忽視,但稍微查查它們的數據資料,簡直大吃一驚:在惡性腫瘤圈裡排名多年穩居第三,且勢力還在加速擴張中。
我們要弄明白大腸癌是如何產生的,原本大腸癌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息肉,在腸道里長息肉並不是什麼稀罕事,有很多息肉存在:增生性息肉、淋巴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等,這些息肉大部分還是安分守己的良好市民,但也有一些“壞小子”比如腺瘤性息肉,它癌變的風險就很高,它行事低調你甚至都不會察覺,總的來說息肉越大,癌變的風險就越高(一般以0.5釐米為界)。當息肉“增肥變大”到一定程度癌變就會發生,而此時有了症狀再去醫院檢查,為時已晚了……
大腸癌和痔瘡太像了!
十人九痔,這是誇張的說法,但足以說明痔瘡的人群廣泛,因此痔瘡是再常見不過的病了,大家的重視程度也就沒那麼高了。可你知道嗎,早期大腸癌和痔瘡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便血,這樣就讓人很容易混淆,大腸癌與便血的發病位置相似,還都有便血的症狀,很容易混淆。一旦大腸癌被誤診為痔瘡,就會錯過早期直腸癌治療的最佳時間,釀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通過便血,區分腸癌與痔瘡
痔瘡:顏色較紅,隨大便排出時滴出,排便後出血隨之停止;而直腸癌患者的血液和大便是混在一起的,便血還可能帶有黏液和膿液。痔瘡患者的大便性狀一般變化不大;直腸癌患者常出現排稀爛便。
藥療君
結直腸癌是一種生長較慢的惡性腫瘤,原發癌腫的倍增時間平均為620天,表示在產生臨床症狀前腫瘤已經歷了長時間的生長和發展。早期可無症狀或因其早期症狀缺乏特異性而不引起病人和醫師的注意,及至發現常已非早期。
病變發展後常見症狀:大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的改變,為最早出現的症狀,大便次數增加、腹瀉、便秘、便中帶血、膿或粘液;腹痛,多為定位不確切的隱痛或腹脹感;腹部包塊,多為瘤體本身,堅硬,結節狀,橫結腸和乙狀結腸時有一定活動度;後期的腸梗阻表現,以及晚期時全身症狀,包括:貧血、消瘦、發熱、乏力等。
臨床表現與部位、病變範圍有關係:
右半結腸癌:右側結腸在解剖上腔大、壁薄的特徵,病變以隆起型為主,惡性度低,發展緩慢,多向腔內生長較大,易導致腫瘤缺血、壞死、出血和繼發感染。臨床上常表現為原因不明的貧血、乏力、疲勞、食慾減退、消失、消化不良、低熱及明細腹部包塊等症狀。
左半結腸癌:左側結腸較細,腸內容多為半固體狀,而左側結腸癌以浸潤型為主,易導致狹窄和梗阻。早期臨床可表現為排便習慣改變,腹瀉、便秘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可有粘液血便,多呈暗紅色或紫褐色。進行性便秘、排便困難及最後梗阻。
直腸癌:多為直腸刺激症狀,表現為便意頻繁、肛門墜脹、裡急後重及排便不盡感,排便習慣改變,出現腹瀉、便秘或交替出現。便血是直腸癌最常見症狀。多為膿血便或血與大便相混。梗阻時初為大便變形、變細,後出現腹痛、腹脹、排便困難等腸梗阻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