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全國僅8000多人,他們現在究竟是什麼模樣?

高大幽暗的嘎仙洞內,公元443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派大臣祭祖的石刻銘文依稀可見,為後人想象當年那場走出山林、走向世界的壯舉提供了無限可能。有著“興安獵神”美譽的鄂倫春族人,在過去的千百年都是這片廣闊綠海的主人。儘管是被動地捲入工業化、現代化大潮,但鄂倫春族人在經歷短暫的迷茫、失落之後,還是像祖先一樣,選擇主動進取與融入。如何既像先祖一樣勇敢地匯入中華民族血脈之中,又在這片汪洋中保有自己的基因和特性?鄂倫春族人在思考、實踐著自己的生存之道。而樂觀、無畏、進取的鄂倫春族人,與碧水青山之間的故事也將一直延續下去。

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全國僅8000多人,他們現在究竟是什麼模樣?

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全國僅8000多人,他們現在究竟是什麼模樣?

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全國僅8000多人,他們現在究竟是什麼模樣?

沒事兒的時候,白色柱依然喜歡騎上馬、帶著心愛的獵狗進山轉轉。從8歲那年第一次被父親抱上馬背,到38歲放下獵槍,在希日特奇獵民村,白色柱以自己的機敏、幹練捍衛著家族世代相傳的好“莫日根”(鄂倫春語“獵手”)榮譽。白色柱現在身上穿的衣服是袍子皮做的,頭上的角是狍子頭的角。這身衣服是40多年前,母親為他縫的,他珍愛至今。

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全國僅8000多人,他們現在究竟是什麼模樣?

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全國僅8000多人,他們現在究竟是什麼模樣?

“高高的興安嶺,一片大森林,森林裡住著勇敢的鄂倫春,一呀一匹獵馬一呀一杆槍,獐狍野鹿滿山遍野打呀打不盡……”這首上世紀50年代從大興安嶺傳遍祖國大江南北的《鄂倫春小唱》,是鄂倫春族曾經生活的真實寫照。他們自古生活在黑龍江和內蒙古地區的大興安嶺山林地帶,從事狩獵生產,性情淳樸、堅強,以勇敢強悍而著稱,被譽為“興安嶺王者“。據專家說,鄂倫春語屬於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支。鄂倫春是啥意思?說法有好幾個,比較認同的說法,是“住在山嶺上的人”。它是由鄂倫春語“俄倫”和“千”組成,“俄倫”是大山的意思,“千”就是人。“鄂倫春”就是“住在山嶺上的人”。20世紀40年代他們還是一個帶有氏族公社特徵的遊獵民族,保存著一些原始社會共同消費和平均分配的習慣。據考證,其先民系生活於公元390年左右的大室韋人,現代遺傳學研究表明鄂倫春人與鮮卑人有著最近的親緣關係。

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全國僅8000多人,他們現在究竟是什麼模樣?

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全國僅8000多人,他們現在究竟是什麼模樣?

鄂倫春自治旗成立於1951年10月1日,是呼倫貝爾盟面積最大的旗市,也是新中國成立的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旗。若從呼盟中心海拉爾出發去那兒,將在地貌上跨越草原抵達森林深處。森林是天然的壁壘,保護著在其間生存的森林民族及其生產生活方式。鄂倫春族便是這樣的森林民族之一。早在1961年,翦伯贊等歷史學家就以這樣的路徑進入鄂倫春。翦伯贊在《內蒙訪古》中說:草原是對外征服的開始,鮮卑、契丹、女真、蒙古都將草原作為對外征服的起點;而大興安嶺卻是“中國歷史的幽靜後院”。 鄂倫春建旗之初,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旗人口只有778人,鄂倫春族人口只有775人。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國鄂倫春族僅有8659人。為此,他們不但不實行計劃生育,而且國家還鼓勵他們多生育,以維持民族的繁衍。

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全國僅8000多人,他們現在究竟是什麼模樣?

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全國僅8000多人,他們現在究竟是什麼模樣?

“看來要讓你們失望了。”當地政府官員聽說我們要找一個鄂倫春家庭體驗的設想後,頗有些為難。他們說,近幾年來,全國各地的朋友紛至踏來,其中的大部分人在看到鄂倫春族的現狀後,大都失望而歸。因為大家所希望看到的“地道的”鄂倫春獵戶家庭已經很難找到了,鄂倫春人的生活已經基本漢化,不僅獵馬獵槍不見了蹤跡,就連找件狍皮大衣、狍皮帽甚至樺皮桶也非常困難。當地一位基層幹部的一番話很值得回味:“你們漢人都發展了,進步了,卻讓我們少數民族穿狍皮衣住木屋,讓你們來欣賞——像看猴似的!”撮羅子越來越少了,狍皮裝退出生活了,就感到失落,這是一種什麼心態?

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全國僅8000多人,他們現在究竟是什麼模樣?

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全國僅8000多人,他們現在究竟是什麼模樣?

好多人對於鄂倫春民族的信息,(或者說是印象和想象)也許是這樣的:頭戴狍皮帽,身穿狍皮衣,跨下獵馬,肩上獵槍,住在森林邊緣,吃大塊狍肉鹿肉。即便是現在住進了磚瓦房,但最起碼現在也說著鄂倫春話,穿著鄂倫春民族服裝。這些信息無非是從報紙上,電視上,畫報上得來的,是諸多文字工作者用自己的妙筆、鏡頭把這些信息傳遞給大眾的。旗裡一位領導私下裡對我說:現在我最不願看電視上的少數民族的節目,所有這些節目反映的都是少數民族落後的東西!儘管他的話有些偏激,但的確應當引起人們的反思:尤其是擔負著傳播信息的媒體,應該用什麼眼光看待少數民族,看待少數民族的發展、變化?為什麼有些人總希望看到停留在過去的“純正的”“傳統文化”?因為滿足好奇而讓其他少數民族同胞躲在社會發展的角落裡停滯不前,那樣是不是有些不人道?

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全國僅8000多人,他們現在究竟是什麼模樣?

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全國僅8000多人,他們現在究竟是什麼模樣?

1953年,鄂倫春族獵民實行定居,第一次見到所謂的房子時,年幼的格爾巴傑同大人一樣,心情複雜,屋頂會不會掉下來?剛下山時,好多老人住不慣,在房子旁邊又蓋起“斜仁柱”!格爾巴傑回憶說,自己最初在房間裡也睡不著覺,覺得“不透氣,聞不到青草香”。當年為追尋野獸蹤跡而四處漂泊的鄂倫春族人,在林地裡用樺樹枝和樺樹皮、狍子皮搭建起簡單的“斜仁柱”(鄂倫春族傳統民居)就是個家。但定居的好處無處不在,生病不用找薩滿了,格爾巴傑也和同齡的孩子一樣揹著書包上學了。1996年初,當旗裡宣告禁獵的時候,獵民們很難理解“種地比打獵先進”這種說法。白色柱忘不掉時任旗長孟松林在禁獵動員大會上說的那句話,“我們是最小的民族,但不做最落後的民族。”對獵民而言,槍如同他們的生命。“好多老獵民都抱著槍哭。當年,可是毛主席親自批准發給我們槍和子彈的。”白色柱是全旗第一個上交獵槍的人,包括父親留給他的那支。

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全國僅8000多人,他們現在究竟是什麼模樣?

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全國僅8000多人,他們現在究竟是什麼模樣?

今天的鄂倫春自治旗的總人口已達30萬,其中近2700名鄂倫春族獵民分別生活在7個獵民村。說是獵民村,可是從1996年禁獵以來,走出大山的獵民們完全過上了定居生活。在“獵民村”,那一排排漂亮的木屋和別墅,政府都以低廉的價格分配給他們。如今,鄂倫春族人他們開上了汽車、用上了現代化的家電……但是,對於圖騰和自然的敬畏卻沒有改變,他們依然堅守著自己對民族過往的寄託和對曾經生活的回憶。“人生沒有敬畏不行,沒有崇拜不行,所以傳統對圖騰的崇拜,(對於鄂倫春族來說是)其他任何東西都沒法比擬。”但是講鄂倫春語的人反而下降了。一般只有那些超過50歲的老夫妻之間還在使用鄂倫春語。手工業方面,只剩下一少部分上了年紀的婦女懂得如何用狍皮製作禦寒的柔軟服飾。我們看到,鄂倫春人在獲取物質生活富裕的同時也失落了他們的傳統文化。

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全國僅8000多人,他們現在究竟是什麼模樣?

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全國僅8000多人,他們現在究竟是什麼模樣?

鄂倫春族過去傳統的食物主要是野獸肉和魚,其中食用最多的是狍子肉,其次是鹿、犴、熊和野豬肉。如今,鄂倫春人過年過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家裡準備十幾斤野豬肉。現在野豬隻能養在家裡,但是對很多“獵民”而言,能到林子裡打頭野豬扛回家,並把野豬分給鄉親們,那才叫過年。尊老愛幼也是鄂倫春人一個優秀的傳統,在吃飯的過程當中,鄂倫春族人會把好的肉都留給老人和小孩吃,如果在外打獵的時候遇到了空手而歸的獵人,鄂倫春族人也會把自己的獵物分給他一部分。簡單的飲食文化彰顯出來的下是鄂倫春族人的民族本性,那就是簡單豪爽。對於鄂倫春族人來說,長年累月的狩獵,讓自己的心態變得非常的直爽,而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心態,才形成了自己好客的習慣。

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全國僅8000多人,他們現在究竟是什麼模樣?

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全國僅8000多人,他們現在究竟是什麼模樣?

鄂倫春獵人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比如,不許射獵正在交配的野獸,也不許射獵已經懷孕的動物。他們知道自然界繁衍生息的規律,動物繁衍後代也是為了造福人類。而且,狩獵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活著,夠吃就行了。要珍愛生靈,貪婪是有罪的。鄂倫春族對大自然的態度、認識和行為,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狩獵文化的文明程度和存在價值。那就是萬物皆有靈,地球有經絡,遵從自然、敬畏自然人類才會自律,山河才會秀美。鄂倫春族對自然的保護是整體的,是沒有任何功利和慾望的,鄂倫春族狩獵文化始終滲透著對大自然的深情和感恩。事實上,鄂倫春族狩獵文化的傳承是國家軟實力和文化多樣性的重要體現,也是各民族共同繁榮和發展的標識。因此,趟出一條傳承與保護的道路已經刻不容緩!不妨在大興安嶺建立狩獵生態文化保護區和國際狩獵生態旅遊區,這樣不僅是尊重和保護鄂倫春族傳統文化,亦是保持人類文化多樣性的需要。

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全國僅8000多人,他們現在究竟是什麼模樣?

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全國僅8000多人,他們現在究竟是什麼模樣?

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全國僅8000多人,他們現在究竟是什麼模樣?

【作者】王成,走遍56民族及吃遍56民族總策劃,媒體撰稿人,樂途旅遊網超級靈感旅行家。工農商學兵貌似佔全,能朝九晚五,也有詩和遠方。惟願我們在行走中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本文圖片和文字所有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署名,未經許可請勿用於商業用途。如有其他需求請與作者聯繫。(微信:18612630430)

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全國僅8000多人,他們現在究竟是什麼模樣?

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全國僅8000多人,他們現在究竟是什麼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