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枷锁》梗概:迷茫的年轻人怎么寻求理想和现实的平衡


《人性的枷锁》梗概:迷茫的年轻人怎么寻求理想和现实的平衡


0

主要内容:菲利普幼年丧失双亲,从小寄宿在做牧师的伯父家中。

因为坎坷的身世和先天跛脚的顽疾,菲利普在学校难以融入集体。为了寻求解脱,他放弃了考取神学院的机会,执意去海德堡读书,并在那里认识了生命中第一个异性。离开德国后,他去伦敦做了一年的会计学徒,在期间发现自己更向往艺术的生活,于是他前往巴黎学习艺术。

结果现实残酷地表明,他不适合艺术,于是他进入医学院,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医生。在医学院期间,他认识了米尔德里德(很纠结的恋情),开启了自己无望而失控的单恋。最终,他摆脱了宗教束缚,放弃了迷茫的理想追求,迎来自己人生崭新的篇章。

核心讨论问题:究竟是要仰着脖颈儿欣赏黑暗中的明月,还是要低下头颅捡起路旁隐藏的一枚六便士硬币?

1 惨绿少年(第1到第21章)

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菲利普幼年的经历。

这部小说是毛姆的半自传体小说。主人公也像毛姆本人一样,幼年不幸丧失双亲,寄居在做牧师的伯父家里。

牧师不让菲利普在家玩耍时发出声音,于是打发他去看书。菲利普竟因此意外获得这个世界上最安全最温暖的避难所,一个能保护自己的心智,远离生活种种凄苦之事的地方。

菲利普后来到皇家公学读书,这可以说是培养牧师的学校。可怜的菲利普天生跛脚,在这里被其他男孩欺负和孤立。

好在他遇到了开明聪慧的校长珀金斯。校长赏识他,鼓励他,告诉他一切的不幸遭遇都是上帝给他背负的十字架,之所以选中他,只因为他的肩膀比其他人都强壮。

菲利普在临近毕业时,越发觉得自己不想从事神职工作,于是他放弃了考牛津大学的机会,坚持想去德国读书。

2 青涩青少年(第22到第32章)

第二部分讲述了菲利普在德国学习的经历。

菲利普寄居在一个教授的家里,发现教授的英文完全来自英国古典文学作品,甚至直接从莎士比亚戏剧搬过来的,完全不适合用于现实生活中。

这种学院派语言学习方法似曾相识啊。我们从小被教导的教科书式语言也和实际大相径庭。外国人说how are you?从来不会回答fine,thank you and you?

在德国学习期间,菲利普开始思考自己的宗教信仰问题。

“人按自己的样子创造神的形象”,弄懂了这个问题后,菲利普陡然意识到自己已经背弃了二十年来的宗教信仰。

他发现自己的信仰并不是自己自发选择的结果,而是环境和外界施加的。

《人性的枷锁》梗概:迷茫的年轻人怎么寻求理想和现实的平衡

3 初入职场(第33到54章)

菲利普从德国回来,伯父伯母开始不得不为他的未来做打算。他的伯母觉得绅士应该从事的职业只有:陆军,海军,律师和牧师。医生也勉强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最后菲利普勉强选择做了一个会计学徒。

这个观念非常有趣,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职业鄙视链。有些朋友宣称在国外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像国内歧视那么分明。这样的说法有失偏颇。不管什么国家,人人都渴望有份体面光鲜的工作。

很显然,这份单调乏味,整日与数字打交道的学徒工作很不适合菲利普。于是菲利普决定去巴黎学习绘画。

在艺术学校,菲利普结识了性格古怪但又心地善良的女同学普里斯。普里斯整天邋里邋遢,擅长绘画理论,自己却画得一塌糊涂。但她很乐意帮助菲利普,只是不擅长和人亲近。

然而她却用一条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幻想靠艺术维生,实际却穷困潦倒,每天只买得起一点牛奶和面包,还锲而不舍地作画,直到她花光所有的积蓄,甚至付不起去学校的学费。直到她被活活饿死。

这个可怜的姑娘,空有一腔对艺术的热情,却缺乏天赋,也没有优渥的经济背景支撑起她昂贵的爱好和理想。

普里斯的死震惊了菲利普,他开始思考自己是否真的要继续学习绘画。因为他已经清楚自己没有绘画天赋,只能混成个二流画家。于是他请求艺术学校的老师福瓦内先生,尽早告知他是否是画画的料。

“贫穷就像扎进你皮肤里的钉子,他们不知道这会让人变得多么抠门,会让你遭受多少羞辱。”

“好不容易发现了自己的平庸,但却为时已晚,这才是最残忍的事啊。”

菲利普只能遗憾地接受,并选择去父亲的医学院学习,子从父业,成为一名医生。

4 陷入情网(第55到76章)

这一部分讲述了菲利普如何苦恋餐厅女招待米尔德里德。

“又高又瘦,贫乳窄臀,活像个男孩。”一开始菲利普对这个一副臭脸的女招待不屑一顾,却又因为对方对自己的漠视而苦恼,最终深陷其中。

菲利普花费大量时间金钱讨好米尔德里德,然后对方并不领情,时常羞辱他,只有在他送出贵重物品时微微展露笑容。

显然菲利普深知自己深爱的女人庸俗愚昧,贪慕虚荣又一股市井小民的气息,却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他的倾情付出,只得到米尔德里德的一句话:你真是个不折不扣的绅士。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被发了一张好人卡。

这部分看得我相当难受。菲利普无望的恋情是他人生中最大的劫数,比天生残疾和丧失双亲对他的打击都大。

人或许就是这样,被爱那个永远不懂珍惜。

5 世间冷暖(第77章到98章)

庆幸的是菲利普最终还是从恋情的枷锁中解脱出来了。

在医院里,他见惯了生老病死,开始对人生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思考。有一个劳累过度的病人向医生寻求帮助,很显然病人唯一的解药就是停止工作安心休息,然而他不工作意味着老婆孩子都要饿死。

作者毛姆本人也在医院实习过,他深切地体会到穷苦百姓是如何在生死边缘挣扎。

菲利普的诗人朋友克朗肖生性放纵,纵情声色,死时穷困潦倒。菲利普最难过的是,他不确定克朗肖死的时候是否被死亡的恐惧扼住了咽喉。克朗肖死的时候尸体缩成一团,不成人形,身边一个关心他的人都没有。

有人觉得贫穷和保持尊严不能挂钩。当然,我们知道,一个富有的人不一定受人尊重。但如果一个身无分文的人,整日被俗事所累,每天像头牛一样辛勤劳作,死后甚至没有钱给自己办个像样的葬礼,我们能说他是自由独立的人吗?

《人性的枷锁》梗概:迷茫的年轻人怎么寻求理想和现实的平衡

6苦尽甘来(第99到122章)

在最后部分里,菲利普的钱终于被去而复返的米尔德里德和缩水的股票败光。菲利普不得不退学,也没钱支付房租和吃饭,只能和流浪汉一起龟缩在公园里。他甚至想到了自杀。

庆幸的是,有九个孩子的朋友阿西尔尼在危难之际对他伸出援手,热心地接他到家里住,还给他介绍了工作。

菲利普最终取得了行医资格,还和阿西尔尼的大女儿,健美能干的小姑娘萨莉结婚。从此人生开启新的篇章。

在菲利普实习期间,他帮助过六十二个产妇生产。她们中的绝大部分人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被多子和劳累的工作拖垮了身体。

小生命的到来本来是喜闻乐见的事情,但对本来就贫苦的家庭来说却是雪上加霜。于是有些新生儿的父亲会不小心把孩子抛入河里,母亲会不小心压死孩子。

最令菲利普伤心的是一个不满十八岁的母亲,她难产而死,就像含苞待放的玫瑰猝然被风雪袭到。

多么残忍啊!可是即使这个可怜的女孩子没有遇到难产,也会面对贫穷,不停生子,最终变成邋遢不修边幅的妇人,碌碌一生。

穷人不需要怜悯。

故事的最终,菲利普终于与撕裂的理想妥协,找到心灵归宿,寻求安稳温暖的生活。

故事虽然发生在上个世纪的英国,对我们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也有不同寻常的指导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