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款水下探測器服役後,美國也要懂得退避三舍,遠離中國海

中國這款水下探測器服役後,美國也要懂得退避三舍,遠離中國海

"海翼1000"全貌

地球海洋麵積遼闊,據統計海洋麵積總共在36110萬平方公里,足足佔據了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二,甚至更多,而我們賴以生存的陸地面積竟然還不足三分之一,這也就意味著的除了陸地以外,我們還有太多的未知領域,更為重要的是相比之下海洋還蘊藏著極為豐富的資源,尤其是石油,天然氣這樣重要的戰略資源,為此世界各國在近年來紛紛開始大批量的展海洋探索,這其中也自然包含我們中國。據報道不久之前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研製"海翼1000"聲學水下滑翔機成功完成了約一個月的水下測試,這期間進行了主要進行了通信測試,試驗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中國這款水下探測器服役後,美國也要懂得退避三舍,遠離中國海

"海翼1000"南海測試

相比傳統的水下探測器"海翼1000"有著更為新穎的設計,這其中最為突出的自然就是使用的滑翔的運動方式,此前國外的水下探測器最常使用的動力方式就是螺旋槳推動,但是這種方式存在較大的弊端——首先就是下潛深度不高,其次水下航行距離不長,無法進行長航時的探測,這對探測面積巨大的海洋來說想要探測起來確實麻煩了不少,而水下滑翔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中國這款水下探測器服役後,美國也要懂得退避三舍,遠離中國海

"海翼1000"運動軌跡

"海翼1000"安裝有多個類似於魚鰾的油囊,運動過程中需要通過改變油囊體積的大小實現上浮與下潛,這其中上浮過程中油囊膨脹,下潛過程中油囊則縮小。除此之外通過這種油囊大小的改變還能調整姿態角從而獲得相應的推動力,這種運動方式極為類似於海豚水下的W形的運動軌跡,雖然速度上相較螺旋槳推進的方式慢了不少,但航行距離更長,下潛的深度也進一步增加,據透露一次航行"海翼1000"的航行距離可達到將近兩千公里,同時下潛深度最多能達到7000米,這一深度足矣應對常規的海洋探測,同時更為重要的是由於水下滑翔的方式能量消耗量極少,這也使得工作時長大大增加,理論上可以在水下進行長達數個月的不間斷工作。

中國這款水下探測器服役後,美國也要懂得退避三舍,遠離中國海

藍鰭金槍魚21水下搜索馬航MH370

有了這一款裝備,未來中國在水下探測領域將獲得更大的進步,當然除了常規的科學探測考察之外,"海翼1000"還有更多的用途,例如水下搜救與國防安全,2014年3月8日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由吉隆坡國際機場飛往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馬航MH370神秘失蹤,此後多方搜尋一直查無下落,而結合現有消息來看該機很可能是墜毀大洋深處,如果未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不妨使用"海翼1000"對相關海域進行長航時的搜尋。

同時至於國防安全不我們也不妨結合一下該型水下探測器,從其長達幾個月的巡航時間來看如果未來在近海海域進行批量的裝備,令處於全天長航時的搜索與探測,對於掌握前來我國海域進行探測襲擾的外方潛艇來說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反制,近年來美國等國家對中國相關海域的侵擾已經越來越嚴重,在此情況下近海反潛顯得極為重要,而"海翼1000"憑藉這極為小巧的身軀進行水下反探測倒不失為一個極好的辦法,畢竟國家安全重於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