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弟子43秒KO外國拳王,鬧劇爲何一再上演?

少林弟子43秒KO外國拳王,鬧劇為何一再上演?

文 風青楊

近日,51歲少林弟子釋延孜43秒KO坦桑尼亞拳王蓋博瑞引發熱議,有人質疑拳王真實身份為瀋陽航空航天大學留學生。對此,校方回應蓋博瑞已於2018年初離校。賽事主辦方承認選手挑選審核存在紕漏,會去確認選手身份,給公眾一個交待。(梨視頻)

蓋博瑞稱其就打了10場比賽,在中國打6場輸5場,不是“高手”。但為什麼主辦方就一定要給別人蓋上一頂外國“拳王”的帽子呢?事實上現在的搏擊賽事比較多,為了收視率和票房,有人喜歡看中國人打外國人的戲碼,就如同有人喜歡看手撕鬼子的抗戰片一樣,明知是假依然痴迷。於是有些商家就為了迎合拳迷的胃口,人為的製造一些吊打外國拳王的比賽,自然就能獲得拳迷的掌聲。

但是真打“外國拳王”打得過嗎?輸贏有風險,萬一輸了怎麼辦?而且真請外國拳王出場費也不低。於是有些人動起了歪腦筋,找一些外國留學生,出錢請他們打假拳。雖然沒打過什麼比賽,也未必會什麼博擊。給他們幾萬的出場費,在場上捱打且只輸不贏。於是就出現了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面。中方選手肯定贏,外方選手肯定有錢拿,觀眾就算是知道有貓膩也喜歡看這種比賽,因為畢竟中國人打贏了外國人。觀眾的掌聲和電視的收視率都上去了。

以前看的吊打日本拳王看的太多,說實話像李小龍那樣有真功夫的,看起來也真是帶勁。但漸漸的觀眾的需求慢慢的擴張了,還需要打俄國保鏢、美國拳王、泰國拳王這樣的戲碼。到哪裡去請“非洲拳王”這是個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成本最低且保證能贏的最佳方案,無疑就是找一個非洲留學生。

從2000年散打王賽事的橫空出世,散打進入職業商業化的嘗試開始,一石引起千層浪,國家武協的支持,媒體的播出報道,同時代國內最好的散打選手都以站上散打王的擂臺為榮,當年散打王時代培養了一批如:柳海龍、寶力高、苑玉寶、楊曉慶、格日樂圖、等一批明星級選手,像廣州K9搏擊俱樂部創始人—王猛、威震武林創始人—張亭賓、著名搏擊裁判—安虎、國內著名搏擊導演—郭勇等都是當時散打王時代拳手以及工作人員,可謂是當年散打王為中國搏擊做出的貢獻。

2014年後國內出現了大批的格鬥賽事《崑崙決》《峨眉傳奇》《勇士的榮耀》《絲路英雄》《英雄傳說》《中國真功夫》《拳星時代》《散打天下》《威震武林》《精武門》《CKF》等等賽事可謂是遍地開花,賽事、俱樂部、運動員漸漸的多了起來,選手的實力是靠打出來的,而不是吹出來的,宣傳儘量不要虛擬宣傳,更不要找一些練習兩年搏擊長相酷似明星帥氣的選手來把他包裝成所謂的武林大俠,會降龍十八掌、一陽指、龜派氣功的大俠都早已不存在。

如果想用武俠似的模式來為賽事找的亮點的話,請你先問問電視劇裡的那些大俠們同不同意?搏擊能走到今天是老一輩搏擊人堅持與付出的功勞,因此作為新一輩的搏擊人應該珍惜老一輩搏擊人創造的機會!

其實一位博擊選手一站上擂臺,他出拳出腿的速度以及身材,一分鐘之內就可以看出他的基本實力。像這位“非洲拳王”的博擊水平以及腰上那幾層厚厚的脂肪,傻子都能看出他的業餘水平。這樣的比賽不僅僅是期騙了觀眾,更是違背了博擊的體育精神。希望中國搏擊能健康發展,杜絕抵制有違體育精神的比賽。

作者:風青楊 :知名評論人。一個有趣的人,分享一些有趣的事。嫉惡如仇,從善如流! 微博@風青楊V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