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訊飛胡郁:對人工智慧發展的6個預判|嘉賓峯會

10月18日,嘉賓大學、「我有嘉賓」,聯合改革開放破局地——深圳,主辦的“改革 跨界 共生 POWER 2018新時代新經濟嘉賓峰會”在深圳南山召開。

科大訊飛胡鬱:對人工智能發展的6個預判|嘉賓峰會

峰會現場

科大訊飛執行總裁胡鬱出席大會,並發表了題為《因A.I.而精彩》的主題演講。在演講中,胡鬱談到了人工智能改變人類生活的兩種途徑;同時,他認可吳婷提出的“產業共同體”的價值,“能夠將大家的利益、數據、知識共享,從而創造更大的籃子,這個籃子裝著大家在物聯網時代、人工智能時代的共同嚮往。”

另外,還對未來發展做出了六個預判。

以下為胡鬱的演講內容,由「我有嘉賓」編輯整理:

科大訊飛胡鬱:對人工智能發展的6個預判|嘉賓峰會

胡鬱《因A.I.而精彩》主題演講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今天會場大屏幕上都用了訊飛聽見。人工智能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因為發音的關係,訊飛聽見難免會出現一些錯誤,從這一點來說,人工智能的每一個階段的發展都會經歷從不那麼優秀,到逐步被大家接受,最後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的過程。

今天我想給大家介紹的內容,其實跟吳婷在演講中談到的“產業共同體”是非常吻合的。比如說,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的商業模式會有怎樣的變化?技術應用又有什麼樣的變化?

現在,談人工智能談得很多,但是讓人工智能實現應用落地,還需要我們花更多時間來觀察和研究。

機器認知革命的3種探索

說到人工智能,我覺得還是要談談對人工智能的認識和理解。

計算機被髮明出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計算機在運算和存儲上要比人類快很多,這也是人類為什麼發明計算機的原因。從過去兩年來看,計算機能夠在圍棋上戰勝人類,說明計算機在運算上比人類更強。

這是不是代表計算機在各個方面都能夠戰勝人類呢?

《自然》雜誌發表的文章說,非洲大草原上不管是捕獵者,還是非捕獵者,他們都非常依賴於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來感受周圍的環境,並且決定是逃跑還是捕獵。

在過去的三次浪潮當中,人工智能在感知智能和認知智能。這是人類在地球上成為霸主的主要原因嗎?其實不是這樣,因為根據歷史學家的考證,特別是隨著基因考古學的發展,我們開始認識到人類之所以成為地球上的主宰,是因為人類掌握了一種動物和機器都沒有掌握的能力——語言。

因為有了語言,我們可以更好地描述周圍的世界;因為有了語言,我們通過八卦建立了人類社會;因為有了語言,我們能夠創造虛構的概念,比如說“公司”“宗教”等載體。

後來歷史學家把人類的變革稱為“人類的認知革命”,我想機器在認知智能方面離人類的差距還非常大。其實機器也需要認知革命,在過去的60年中,大家探索不同的方法,我們可以看成三種

一種是,過去60年中不斷篩選出來的,叫做大數據的人工智能,就是用深度神經網絡結合在移動互聯網,得到的大數據訓練我們的語音識別和圖像識別。

現在屏幕上使用的語音識別已經學過超過10億人20萬小時的數據,這和我們人腦是完全不一樣的——一個小孩是不可能學超過20萬小時的語音的。機器只有通過這樣的辦法,才能達到跟人類類似的表現,所以大數據人工智能是現在人工智能在應用落地方面最大規模使用的。

第二種是,用超級計算機對人類的大腦進行生物的模擬,這樣計算機就可以得到人的意識。

這個方法聽起來像那麼回事,但是它好像更像是讓人類可以將自己的思想、知識、意識上傳到數字化世界(網絡)的辦法。

它肯定要受到很多限制。我們都知道人類的大腦也會受到很多限制,它的大小、結構、信息傳輸的方式、運算速度等等。

第三種是,現在國際上正在大力推行的一種方式。就像我們人類剛剛開始學習飛行一樣,一開始我們也是拼命模仿鳥類,後來我們發現了空氣動力學,它可以讓人類飛得比鳥還好,於是造出了A380這樣的大飛機。

人腦是不是這樣?我們掌握了人腦的工作機理,不一定要完全模擬它,通過只聽幾句話就可以學習聲音這樣的方式和策略進行學習。我們就得到一種新的概念——智能動力學。我相信這一點就會導出最終的結論,就是超腦。

科大訊飛胡鬱:對人工智能發展的6個預判|嘉賓峰會

科大訊飛執行總裁胡鬱

訊飛超腦做了什麼?

現在的大數據人工智能所欠缺的是,大量的數據訓練,學習速度比較慢,都可能被智能動力學創造的超腦解決。而我們堅信人類在認知智能上的革命,如果讓計算機實現的話,也需要用超腦的架構進行。

現在我們的超腦進展到什麼程度了呢?

在英語語音識別,包括接近於同聲傳譯的英文字母朗讀方面,我們處於國際最高水平,連續13年獲得第一名。在讓機器聽我們說話方面,國際上有一個最高水平的比賽,在第四屆和第五屆,我們包攬了所有比賽的冠軍;包括在3-5米外,讓機器能夠聽人類講話這樣的場景下,也能把正確識別做到全新的高度。

大家看到的機器翻譯,現在我們也可以驕傲地告訴大家,我們已經達到6級水平,當然大家可能覺得6級跟同聲傳譯還有一定的距離,是的,但是機器會持續不斷地學習,用它的特長,幫同聲傳譯的同事做到更好的效果。

ICPR的圖象識別、文字識別方面,我們也拿到了第一名。現在我們可以賦能教育行業,自動識別學生寫的作業甚至是作文,然後自動評分,這都得益於訊飛超腦的各項技術突破。

作為“863計劃”的首席專家,我正在做一個項目,希望在未來,機器在高考中取得非常好的成績。

高考每年都有,而且每年的題目都是不一樣的。在過去的三年裡,我帶領100多名一流的專家,已經可以用機器把高考數學試卷考到110分,語文可以考到90分,現在地理、歷史已經完全不是靠記憶就能夠獲勝的科目了,100分的卷子只能考40-50分,這也是我們需要繼續努力的方向。

大家可能會問,你造一個能考試的機器人有什麼用?我們都知道,我們的行業裡面有大量的專家,專家最大的能力就是學習,通過高考機器人,我們就能知道如何讓機器進行不斷學習。

去年我們跟國家衛計委參加一個“醫考機器人”的比賽,第一次參賽,600分的題目,做到了456分。相信這些技術的突破,會幫助各個行業的發展。

科大訊飛胡鬱:對人工智能發展的6個預判|嘉賓峰會

胡鬱在演講中

人工智能企業的重點在於技術研發創新

最近,對國內的人工智能企業,特別是對科大訊飛有很多的關注和問題,因為人工智能現在已經進入到由非常火熱的階段,什麼樣的公司才能夠將人工智能執行到底呢?

我們也有自己的思考。在過去20年當中,我們始終堅持、努力,就是為了將自己的人工智能技術做到產業上的轉化。雖然這個過程非常緩慢和艱苦,但是我們認為人工智能的公司肯定是一家科技創新型的公司,是在技術創新方面很牛的公司,而不是以商業模式創新為主的,或者在產品創新非常卓越的公司。

在這條路上,我們一直在探索。我相信這也代表了很多人工智能創業公司現在的處境和麵臨的挑戰。

當我們賺到錢以後,訊飛每年大量的投入到哪裡去?

我們現在主要是看營收和毛利,因為這個可以看到技術落地。而對於投入是逐漸加大的,當前人工智能需要的投入太多。一個公司賺到錢以後,如果將賺到的錢投入到技術研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技術研發創新公司,而不是買

其它的不動產。

人工智能改變人類生活的2種途徑

人工智能怎麼改變我們的生活呢?我覺得有兩個方面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第一,人工智能學習了人類社會每一個人的能力。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未來所有的智能設備都能和你對話,我們把這樣的智能叫做交互智能。

讓機器和人類說話其實已經成為我們人機交互的主要方式,因為機器把想說的告訴大家很簡單,而人類想把他所知道的信息告訴機器,或者告訴另外一個人的最快方法是什麼?我們人類沒有顯示器,但是我們有嘴,人類把自己的腦海信息傳遞出來最快的方式就是講話。

在這個循環中構成了利用機器、利用屏幕傳遞信息,我們用眼睛接收信息,用嘴巴表達信息,機器能夠聽得懂我們的聲音。

在過去幾年,我們率先在全球推出AIUI的系統,這個系統可以讓任何設備和人類進行自由交流。

現在的使用規模達幾十萬開發團隊,超過10億的設備,還有超過每天幾十億次的使用,包括在線和離線的。已經覆蓋到玩具、電視、車載、手機、音響、智能穿戴設備、智能家電各個方面,大家會越來越多地看到這樣的產品進入我們的生活。

第二,自從有了文字以後,我們的很多專業慢慢開始形成了,每個專業裡面形成越來越多的專家,這些專家是人類最寶貴的資源。用人工智能可以學習這些專家的經驗,並且能夠大規模複製,從而使社會的需求和供給端達到真正的平衡

人工智能所創造出來的專家怎麼改變我們的行業呢?

教育行業裡面的專家就是各種各樣的老師,我們可以學習老師批改作業、指點學生的知識點等能力。我們已經在全國100所最頂尖的中學裡面進行實驗,實驗結果表明,採用機器自動幫你佈置題目,每個學生學不一樣的題目;機器進行批改和自動講解,或者跟老師一起因材施教,能夠對學生的成績進行顯著的提高。

不僅僅在教育行業,還有醫療,比如說醫考機器人可以在很多偏遠地方,幫助當地的醫生進行輔助診療。還可以幫助智慧城市在智能駕駛、大數據等方面提供能力。

人工智能的整個形態,正在隨著人工智能的感知智能和認知智能慢慢進入社會,但是人工智能有一些工作是永遠做不了的,比如說創意性的、從無到有的工作,現在是人工智能還沒法解決的,這也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大的人機協同的產業機會。

我們相信將來的人工智能無處不在,也使很多傳統企業經歷了互聯網的恐慌以後,又進入了人工智能時代。

我們相信,在將來的人工智能時代,每個公司有自己的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但並不是每家公司都要自己去具備這種能力呢。傳統企業在自己的客戶面前所擁有的品牌力量,應該轉換為他們對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的應用,就需要與科大訊飛這樣的賦能型的公司進行合作,給他們提供全套的人工智能整體解決方案。

這裡就體現了產業共同體的價值,通過合作,能夠將大家的利益、數據、知識共享,從而創造更大的籃子,這個籃子裝著大家在物聯網時代、人工智能時代的共同嚮往

科大訊飛胡鬱:對人工智能發展的6個預判|嘉賓峰會

胡鬱在演講中

未來的6點預判

最後分享一下我們對將來的發展趨勢的預判。因為我們看完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以及我們的基礎設施平臺從雲計算到大數據到人工智能的整個發展過程,發現了六個方面的趨勢:

第一,採用語音交互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人機交互的主要方式。

第二,原來傳統的雲服務越來越多地成為雲+端的服務,成為軟件+硬件的服務。

第三,參與到生態裡面。從互聯網時代的BAT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BAT、AMT,還有我們講的TMD、運營商,以及手機廠商到物聯網時代越來越多的運營商,比如廣電、銀行、建築商都加入了這個過程。

第四,在單個領域的寡頭化和整個生態的多樣性之間呈現了非常多的表現。

第五,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進行更加深度的融合,越來越多國有的資源開始介入到AloT時代。

第六,我們在商業生態系統上需要構建一個大家能夠相互支撐,相互制約的生態系統。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在思考一個問題,我也把它提給大家。大家知道在互聯網時代,用戶是通過PC機去接觸信息的,在這個過程中,搜索和網頁起到了連接的作用;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通過智能手機追溯到最終的品牌,微信、微博、公眾號、小程序、各種各樣的APP應用起到連接的作用。

現在我們的問題是,在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時代,人類還僅僅是通過PC和手機接觸到後臺的內容嗎?我相信越來越多的玩具、車載、電視、智能家居會越來越多在硬件上呈現多樣化。而我們每個品牌是不是應該建立自己的一套人工智能系統?而這兩者之間又是一個新型的連接方式。我們正在探索這個連接方式應該是什麼樣的,我相信我們可以和在座的各位,共同參與到這個時代變革中,一起找到這個新的連接點,讓它真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產業變革中發揮作用。

最後,預祝今天的峰會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