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這位名將,因爲楊家將而被稱爲奸臣,誰能想到都是歷史的誤會

宋朝這位名將,因為楊家將而被稱為奸臣,誰能想到都是歷史的誤會

說起楊家將,我們不由想到了那句“六子去一子回”的悲壯慘烈。在小說演義中,這個慘劇的推動人就是潘美。其實這都是我們對這位宋朝名將潘美的誤會,是小說演義誤導了世人,在正史中潘美根本就沒有陷害過楊業和他的兒子。

宋朝這位名將,因為楊家將而被稱為奸臣,誰能想到都是歷史的誤會

潘美(925年-991年)字仲詢,漢族,大名府人 ,北宋開國名將之一。潘美與宋太祖趙匡胤關係素來深厚,宋朝建立後,受到重用。李重進叛亂,太祖親征,潘美為行營都監從徵。父親潘瞞,在常山當過軍校。

宋朝這位名將,因為楊家將而被稱為奸臣,誰能想到都是歷史的誤會

潘美年輕時也是風流倜儻,附屬於府中典謁。曾經對家鄉人王密說:“漢代要結束了,奸臣恣肆行虐,天下有改朝換代的徵兆。大丈夫不在這個時候建立功名,謀取富貴,碌碌無為與萬物一併滅亡,直是羞恥啊。”正好後周皇帝柴榮上任開封府尹,潘美就投到了柴榮府中,做了一個小侍從。後來柴榮建立後周。補任潘美為供奉官。高平之戰,潘美因為戰功遷為西上閣門副使。後出任陝州(今河南三門峽市)監軍,改任引進使。當柴榮準備用兵於隴、蜀二地時,命潘美統率永興的屯兵,管理西部戰事。

宋朝這位名將,因為楊家將而被稱為奸臣,誰能想到都是歷史的誤會

與本文無關

後來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大宋。這個時候的潘美和趙匡義的關係很好,趙匡胤對潘美也是待遇很優厚,陳橋兵變以後,命令潘美先去見執政大臣,宣諭聖旨於中外。陝州主將袁彥兇悍,信任奸佞小人,喜歡殺人貪財,而且修理兵器,太祖怕他叛亂,派潘美監視他的軍隊準備處置他。潘美一人騎馬前去宣諭,認為天命既定,應當克守臣職,袁彥於是入朝。趙匡胤高興地說:"潘美不殺袁彥,能讓他來晉見,實現了我的願望啊。"

宋朝這位名將,因為楊家將而被稱為奸臣,誰能想到都是歷史的誤會

宋太祖趙匡胤

潘美一生戰功無數,是大宋有名的將軍,大宋立國初期,國內叛亂不斷。潘美多次平定各方叛亂,尤其是對溪峒蠻獠等民族,這些從唐朝開始,就時常侵犯內地,成為百姓的一大禍患。潘美當是領兵追剿到他們的老窩,誅殺俘獲了很多人,再對其餘的人加以慰撫,使得這些少數民族地區才安定下來。

後來因為雍熙三年(986年),趙光義下詔命潘美及曹彬、崔彥進等北伐,潘美率兵單獨攻下燕雲十六州的寰州(今山西朔州東)、朔州、雲州(今山西大同)、應州(今山西應縣)。這一戰中曹彬的部隊出師不利,各路軍馬都被撤回,潘美等人被迫回到代州。朝廷當是也下令要潘美等人將這四個州的百姓都遷回內地,而當時遼國蕭太后和大臣耶律漢寧、南北皮室以及五押惕隱率領軍隊十多萬人,再次攻陷了寰州。

宋朝這位名將,因為楊家將而被稱為奸臣,誰能想到都是歷史的誤會

趙光義

楊業為了能夠完成朝廷下達的命令,就對曹彬、潘美等人說:“現在遼軍氣勢太盛,而我們卻需要護持百姓,如果正面交鋒,我們肯定不是對手,所以我想在石碣谷埋下伏兵,阻擊遼軍!”潘美等人也覺得現在只有這樣才能安全的將四洲百姓護送到內地,就同意了他的請求,而且先派人秘密告訴雲州、朔州的守將,等到大軍離開代州的那天,命令雲州的部隊先出發,等到遼軍追擊,於石碣谷伏擊

宋朝這位名將,因為楊家將而被稱為奸臣,誰能想到都是歷史的誤會

楊業

其實當時很多將領都覺得楊業的建議太丟臉,覺得大軍數萬根本不用偷偷摸摸的用計,這讓楊業也是跟到很無奈。當時楊業就請求潘美能夠同意他的計劃,而潘美也覺得這個計劃是比較穩妥的,就同意了,只是沒想到潘美和王侁率領部下的兵馬在谷口佈陣之後。王侁派人登上託邏臺眺望,因為時間過得比較久了,就以為遼軍被打敗撤走,都打算爭功,立即率兵離開谷口。這個時候的潘美根本就不能控制王侁得軍隊爭功,於是帶著自己的部隊沿著交河向西南行軍二十里。不久聽到楊業戰死,潘美立即帶兵後退。

宋朝這位名將,因為楊家將而被稱為奸臣,誰能想到都是歷史的誤會

回朝後,潘美因戰敗被削秩三級,責授為檢校太保。其實這場戰役中,楊業的死根本就和潘美沒有關係,因為當時潘美也只是幾大將領中的一位,能夠管轄的也只有自己的部隊。對於楊業的埋伏和王侁的爭搶軍工他也只能從旁協助而無法全面照顧,只能說楊業的死是一場失敗的伏擊戰。

在後世的小說演義中,將潘美化身成大奸臣,害死了楊業更是害死了楊家眾多兒郎,這根本就是後世亂寫的小說而已。而且當時潘美回朝被罰,也讓民間流傳出很多關於潘美是大奸大惡的留言。其實這都是民間傳說而已,當然處於現今的我們對於當時的潘美,到底是什麼樣也只能在歷史留下的隻言片語中判斷,真相到底是什麼,千年過去也無從查證,更沒有太多的意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