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來了安倍來了安倍來了

10月25日下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抵達北京,時隔7年日本首相再次踏上訪華之旅。而在訪華前,安倍政府對外界宣佈了一個重要“決定”。

據媒體報道,日本政府23日表示,計劃於今年內結束持續了40年的對華政府開發援助(ODA)項目。日本外相河野太郎23日在記者會上表示:“考慮到中國的經濟水平,恐怕已不再需要(ODA)。因此這一項目將會在今年終止。” 日本共同社稱,安倍晉三25日起訪華時將告知中方。

事實上,日本對華政府開發援助(ODA)的確是中日關係中不得不提的一部分。如何看待日本對華40年的ODA項目,一時間成為熱門話題刷屏網絡,而爭論的焦點在於,日本對中國的援助,我們是否該對日本人說聲“謝謝”。

日本對華ODA

ODA(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直譯是政府開發援助,事實上,這個詞並不專屬於日本,而日本的ODA項目也不僅僅針對中國。1954年,日本首先與緬甸政府達成戰爭賠償協議,由此拉開了日本實施政府開發援助的序幕。1954年到1976年,這段時間日本援助的對象主要是在東南亞,此後,日本ODA項目擴展到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等。2004年以前,中國是日本ODA最大的接受國,2004年以後,印度成為最大的受援國。

那麼,日本對華ODA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當時一個總體背景是:上世紀70年代初,在中美關係正常化以後,中日建立了外交關係。70年代後期,福田糾夫、大平正芳兩屆內閣都致力於進一步拓展中日經貿關係。日本正式對華展開政府開發援助是在1979年,當時的日本首相是大平正芳。1979年12月5日,時任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正式訪華,並表示日本將基於三原則(與歐美各國保持協調;與亞非各國,特別是東盟國家保持平衡;不提供與軍事有關的援助和合作)提供對華ODA,為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努力提供幫助。

安倍來了安倍來了安倍來了

1979年12月,大平正芳訪華

那麼,日本對華ODA是否和戰爭賠款有關,這一問題坊間也存在爭論。一種觀點認為,無論是中國政府還是日本政府,都從來沒有把這些貸款與“戰爭賠款”聯繫。還有的觀點則認為,這雖然不是日方對中國放棄戰爭賠款的直接補償,但兩者之間也有一定的關係。日本以大平正芳為首的人士對中國放棄戰爭賠償要求的做法很是感動,他們都認為日本經濟取得發展後,應該對還比較落後的中國提供經濟援助。

援助項目

你會發現,日本對華ODA項目有時就在身邊。

拿北京來說,援助項目有中日友好醫院、地鐵1號線、13號線、首都機場二號航站樓等。一些著名的建築如上海浦東機場、武漢長江第二大橋也是日本對華援助項目。此外,汶川地震後的環境整治、重慶地鐵2號線等也有日方幫助。

安倍來了安倍來了安倍來了

安倍來了安倍來了安倍來了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

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中日友好醫院和日本有著“淵源”。這所醫院成立的背景是大平正芳在任時,中國正值改革開放時期,要推進醫療保健的現代化進程,這所醫院應運而生,於1984年建成。

說起來,現任日本駐華大使橫井裕也是中日友好醫院的“見證者”之一,他曾表示,中日友好醫院是日本對華ODA項目中最成功的項目。1979年橫井裕剛進入日本外務省時,曾經負責翻譯過中日友好醫院建設計劃書,還參加過1984年10月中日友好醫院開院典禮。

至於具體的援助情況,商務部子網站“商務歷史”題為《日本對華政府開發援助與黑字還流貸款》文章披露:自1980年到2000年,日本政府共向中國提供了四次日元貸款,每次為期大約五年。這種方式有利於建設工期較長的大型項目,也有利於中國把日元貸款納入國民經濟五年計劃。2001年度以後改為單年度方式。項目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環保節能、醫療保健、人才培養、扶貧等領域。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日本對華ODA並不是提供無償援助,無償援助只是援助的一部分。資料顯示:1979年開始的日本對華ODA由日元貸款、無償援助和技術援助三部分組成。其中日元貸款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佔到日本對華ODA累計總額的90%以上。而日元貸款屬於長期低息貸款, 中國仍需向日本償還本息。政知君注意到,日本駐華大使館資料顯示,拿2004年度對華日元貸款來說,年利率為0.75-1.5%,還款期為30-40年,其中包括10年的寬限期。2008年,日本政府終止了對華有償援助,只保留無償援助和技術援助項目。

外交部網站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利用日元貸款協議金額30499億日元(按目前匯率換算為1887億元),累計提款26886億日元,已償還本息20688億日元。

該不該說聲“謝謝”?

政知君注意到,日本方面傳出將終止對華ODA的消息後,日本對華援助的話題備受關注。有網友認為,日本對華ODA確實對中國的發展提供了幫助,顯示了日本老一代領導人對中國的善意,應該感謝;也有的網友認為,日本資助中國不是賠本買賣。

看看外交部發言人是怎麼回應這個問題的。

10月23日,華春瑩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了媒體提出的這一問題,她說,日本對華官方資金合作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日本也從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這是中日互利雙贏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方願結合新的形勢發展,同日方就繼續開展有關對話與合作保持溝通。

發言人的這番話說得已經很清楚了:中方一直認可日本政府的對華援助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但同時日本對華ODA是中日“雙贏”。

那麼,“雙贏”怎麼理解?

事實上,不得不提下日本對華援助的一個背景。

上述提及的商務部子網站“商務歷史”文章顯示,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急需進口日本的機械設備,日本同樣急欲向中國出口成套設備,從中國進口石油與煤炭等能源資源。然而,中國支付手段的短缺以及石油與煤炭運輸手段的落後,日益成為制約兩國貿易發展的“瓶頸”。在此背景下,日本通產省和經濟界希望向中國提供日元貸款、再讓中國以此資金購買日方設備並改善對日出口運輸手段,從而使雙方獲利。

當時,時任日本外相大來佐武郎指出:從日本經濟發展和能源對策的角度看,中國的經濟發展有利於提高其出口能力,並能促進亞洲經濟發展,因此應當提供對華日元貸款。

2004年一篇題為《日本要停止經援 我國表示順其自然》的報道提到,日本上智大學教授村井吉敬曾對日本對各個發展中國家進行的經援項目作過調查,他在調查結果中指出:“日本的經援,大部分都附帶著有利於日本企業的條件。與其說它是一個對發展中國家有利的援助政策,倒不如說它是日本企業,尤其是建築業、重工業對外伸張的嚮導。”

值得指出的是,始於1979年的日對華ODA,也讓中日經貿合作日益緊密。

數據能說明很多問題。

外交部數據顯示,截至2003年,日本連續11年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2017年中日貿易總額3029.9億美元,其中中國出口額1373.3億美元,進口額1656.5億美元。此外,中國赴日遊客數量也持續走高。2017年,中日雙邊人員往來1066.3萬人次,較去年增長20.8%。其中我國赴日本公民798萬人次,較去年增長28%;日本來華人員268.2萬人次,較去年增長3%。

專家觀點

就日本對華ODA這一問題,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採訪了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副研究員宋均營。他表示:

第一,我們看到日本提供對華ODA的時間,恰恰是在1978年中日簽訂和平友好條約之後,這和中國改革開放進程是一致的。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比較薄弱,可以說是百廢待興,這就說明了在我們早期的現代化建設當中,日本的ODA發揮了很大作用。此前,溫家寶總理訪問日本的時候,在日本國會發表演講,就這個問題也專門表示感謝,當時獲得了日本國會議員的持久的掌聲,可以說,中國人民對日本所提供的這種幫助是心裡有數的。

第二,日本提供ODA也是在一個相當複雜的背景下做出的,客觀上就是幫助我們現代化建設,但實際上它也促進了中日之間的這種經濟合作,促進了日本企業在中國開拓市場。另外,還促進了日本和整個中國社會的民間交流,改善日本人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因歷史問題造成的異象,所以它也是符合日本國家利益的。

此外,廢止ODA並不是說日本人看到中國的經濟發展成就心裡不甘,然後不願意跟中國發展關係,恰恰說明日本對中國的援助發揮了效果。與此同時,這個過程中我們也通過自己特色的發展模式和發展道路,實現了我們更好的發展。現在中日又重新站到了新的起跑線上,在第三方市場開展合作是中日未來合作的一個發展方向。

事實上,中方並沒有忘記感恩。除了中國領導人的致謝,日本駐華大使館網站文章也提到,中方在各種場合對日本對華ODA 給予高度評價並致以感謝。

對日本對華ODA,有句話說的好:該正視的正視,該感謝的感謝。

資料 | 新華社 人民網 商務部網站 外交部網站 世界新聞報 日本駐華大使館 《日本對華官方開發援助40年回顧與展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