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飼料的原料調製方法有哪些?

肉牛飼料的原料調製方法有哪些?

肉牛飼料的原料調製方法有哪些?

粉碎,是對精料最簡單、最實用的一種加工調製方法。整粒子實和大顆粒餅塊被粉碎後,飼料表面積加大,有利於和消化液接觸,便於飼料浸泡,精料也容易被逆嘔到口腔重新咀嚼,可提高飼料的消化率。

精料粉碎的程度可根據日糧中精料的比例確定。精料用童低於40%,粉碎越細越好;精料超過40%時,則不能太細,否則適口性下降,採食量減少,精料不能與唾液充分混合,過細的精料會在瘤胃內迅速發酵,使飽食的瘤胃內氣體急劇增加,酸度增大,反芻減少,造成慢性瘤胃膨脹與酸中毒。最好採用蒸氣壓扁或顆粒化。

肉牛飼料的原料調製方法有哪些?

壓扁,是將穀物飼料在特製的蒸氣加熱室中加熱到120℃,保持10~30min,使含水量達到18%~22%,再用機器壓成1mm厚的薄片,將薄片迅速乾燥,使水分降到15%以下。土法可將穀物伺料在近100℃水中煮12~26min,使水分達20%左右,撈出後通過輥軸或石碾壓扁,隨後乾燥保存。這種加工方法對牛有較好的增奶效果,比粉碎的高10%~15%。牛日糧中精料比例超過40%時,精料加工可用壓扁代替粉碎。

蒸煮,豆類子實適於用蒸煮的方法加工調製,經過蒸煮,破壞了大豆中的抗胰蛋白酶,從而提高了適口性、消化率和營養價值,經過蒸煮再焙炒,把抗胰蛋白酶滅活,使消化吸收率達到最大。馬鈴薯蒸煮後也可提高消化利用率。

焙炒,穀物子實飼料,特別是玉米,經過130~150℃短時間的高溫焙炒後,可使部分澱粉轉變為糊精而產生香味,適口性提高,並增加過瘤胃蛋白比例。

肉牛飼料的原料調製方法有哪些?

膨化,可使原料疏鬆,有利於消化,減少“過料”,但成本高。無論蒸汽壓扁、蒸煮、焙炒和膨化,均有效地把負營養因子,如抗胰蛋白酶、凝集素等滅活;明顯地降低原料中所含蛋白質的降解率,如160℃膨化黃豆,蛋白質降解率從生豆子的84.1%下降到30.4%;生澱粉轉化為糊精,使瘤胃後的消化均大為改善。

精飼料的加工方法除上述外,還有發芽、糖化、制粒、酸鹼處理等方式。

總的來說,進行簡單的物理加工可提高肉牛對穀物子實的利用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