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何提出“汉字不灭,国家必亡”?一片苦心却遭后人非议

鲁迅的很多言论都是受到非议的,因为鲁迅是个很“锋利”的人,被他骂过的人简直数不胜数,其中就包括直到今天也一直被称为是大家的胡适、张天翼、章太炎等等,反正上个世纪基本上能叫得上名号的作家几乎都被鲁迅骂过,也正是因为如此,导致很多人并不怎么喜欢鲁迅,尤其是他还提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主张。

鲁迅为何提出“汉字不灭,国家必亡”?一片苦心却遭后人非议

在今天我们看鲁迅这条言论还是觉得很难以接受,因为汉字是我国的文化代表,为什么要毁灭汉字呢?而且鲁迅的预言: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我们今天看来会觉得就是一个笑话,这是因为我们站在一个结果导向论的角度来看问题,而不是站在当时鲁迅所处的那个时代来具体分析。

鲁迅为何提出“汉字不灭,国家必亡”?一片苦心却遭后人非议

当时五四运动之后,风气大开,鲁迅也是大力推广白话文,其实就是为了能让文化更加普及到平民大众身上,不想社会上还有那么多像“孔乙己”类的人物,可是尽管如此,新文化的推广还是很困难,因为当时文盲才是社会的常态,加上汉字是从甲骨文演化而来,书写复杂,这对于没有基础的人民大众来说无疑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情,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识字的人估计只有私塾教书,虽然学习文字跟经济也是挂钩的,但更多的也是汉字的繁琐导致人们不想去学汉字,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汉字还是繁体汉字,就算今天让你学习繁体汉字我估计很多人也是头疼,根本不想学吧,所以站在这个角度就能理解很多事情了。

鲁迅为何提出“汉字不灭,国家必亡”?一片苦心却遭后人非议

而鲁迅觉得,英文的拉丁字母只有26个,而且记忆简单,只要让字母之间进行组合就能完成文字的创建,也正是因为如此,英语才成为世界上传播最广泛的文字,跟汉语相比之下难度要低得多。鲁迅之所以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就是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全民文化水平,想想鲁迅当时为什么要弃医从文,不就是为了改变民智吗,而且当时国家内忧外患,时间很重要,只有全体国民的文化素质以及思想提升了,国家自然就会兴亡,其实就是想表达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

鲁迅为何提出“汉字不灭,国家必亡”?一片苦心却遭后人非议

所以鲁迅当时提出这个观点,不是想要毁灭中国,而是针对当时国家积贫积弱的现实情况下的一剂猛药,我们不得不说,鲁迅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或许是因为受到时代的限制,这个想法的提出无法得以实施,如果当时实施了这个想法,今天真的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或许会立刻启发民智,又或许会导致社会动乱,孰是孰非,真的很难判断。但是唯一不需要怀疑的就是鲁迅确实是一个民族的战士,他的所思所想皆是站在民族和国家的角度来看的,我们不能因为今天的结果而否定他的想法的可行性,更不能因此判断出鲁迅想要“毁灭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