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家族守護華夏西北數百載,歷經七個王朝,令人敬佩不已

在今陝西省府谷縣有一座府州古城,這座古城並不大,只有0.23平方公里。雖然不大,可是城卻是矗立在絕壁之上的,往下望去便是“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的一個拐彎處。自西漢在府谷建置富昌縣起,這座雄踞邊塞的小鎮便成了兵家必爭之地。而在這個小鎮自然會有流傳後世的故事。

這個家族守護華夏西北數百載,歷經七個王朝,令人敬佩不已

說到滿門忠烈楊家將,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小編小時候就會背的一句:“大郎替換宋王死,二郎被槍挫上牆,三郎死於金沙灘,四郎北國為府馬,五郎五臺唸佛經,六郎掛帥報父仇,七郎高杆亂箭亡,唯有八郎無音信”相信大家也都聽過。而小編今天要說的這個家族比滿門忠烈的楊家將還要厲害,而且還不含藝術加工的成分!

這個家族守護華夏西北數百載,歷經七個王朝,令人敬佩不已

這就是府州折家軍。這個名號可能並沒有楊家將來的響亮,但是其戰績卻不是楊家將能夠媲美的。楊家將被藝術加工的太重,而這個折家軍才是北宋真正的硬茬!自唐朝開始,折家將就一直鎮守這西北邊陲以防止異族入侵。早在趙家官人還沒有收復北方之時,府麟二州就是西北地區的割據小政權。而麟州就是楊家將先祖當時的所在地,並且麟州楊家是依附於府州折家的。

這個家族守護華夏西北數百載,歷經七個王朝,令人敬佩不已

早在唐高祖武德年間,折氏就被任命為“府谷鎮遏使”。歷經唐、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北宋七朝,雖逢亂世卻不倒,在此期間一直是當地的實際控制者。折家也一直到建炎南渡才開始沒落,從南宋紹興九年開始算的話,折氏世守府州歷九代之久。如果再往前推到唐初,則長達達500餘年!一個封建王朝都無法持續到500年!而折家父子相傳並且皆英勇善戰,《宋史》對摺家的描述是:“晉漢以來,獨據府州,控扼西北,中國賴之。”

這個家族守護華夏西北數百載,歷經七個王朝,令人敬佩不已

雖然折家歷史功績卓著,可是大多數的將領我們都並不熟悉。這裡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幾位相對出名的:首先是唐代末年的折宗本,晉王李克用為河東節度使時就對他相當的重視,他兒子李存勖開國之後封折宗本為上柱國。折宗本的孫子折從阮歷仕後唐、後晉,累官至振武軍節度使。折從阮的孫女嫁給了楊家的楊業為妻,經過小說、戲曲的加工成了“佘”太君。在名著《水滸傳》裡,在北宋南方起義的方臘是被行者武松生擒的。然而真實歷史上的方臘是被折家的折可存生擒的,並且鎮壓宋江這一夥梁山好漢的也是這位折可存。

這個家族守護華夏西北數百載,歷經七個王朝,令人敬佩不已

折家一直為中原王朝鎮守這西北邊陲,數代家主都曾對當時的皇帝表示過想回歸內地的想法。這並不是說折家人怕了,而是為了向最高領導人表示自己的忠心。舉個例子,郭威代後漢自立之後,折家時任家主是折德扆。他就入朝請求遷內地,但是柴榮因為折家熟悉當地蕃情沒有同意。並且給了他很多的賞賜,一方面對摺家鎮守西北的肯定,一方面是對摺家繼續開展工作的鼓勵。基本上歷代皇帝對摺家都是這個態度。

這個家族守護華夏西北數百載,歷經七個王朝,令人敬佩不已

折家也不挑皇帝,只要是能夠在中原問鼎的王朝,他們都願意效忠。後唐、後晉、後漢這三個沙陀人建立起來的短命王朝他們依舊擁護,但是也只限於為其鎮守府州。北宋代後周之後,折家家主也入汴梁朝見宋太祖。並且得到太祖親口承諾:折家世代鎮守府州!一方面是由於折家出色的功績,另一方面是怕折家給宋朝先南後北統一中國的戰略方針添亂。但是斧影燭聲太祖駕崩以後,接班的太宗壓迫府州節度使折御勳讓其全家遷入汴梁。折御勳也送給了趙官家一份大禮:帶著他的小弟麟州楊家一起歸順。這便是滿門忠烈楊家將的開始。

這個家族守護華夏西北數百載,歷經七個王朝,令人敬佩不已

為什麼小編敢說折家將的戰績是沒有藝術成分在裡面的呢?因為幾乎沒有民間的小說和戲曲來歌頌他們,正因為如此雖然他們的功績超過了楊家將而在民間卻比不上楊家將受歡迎。而在宋史中,楊家將的地位根本無法跟折家將相比。也並不是統治者禁止了民間對摺家的歌頌,而是因為折家並非漢人。身為鮮卑人的折家,雖然歷經了幾百年的漢化已經與漢人無異,但是歸根結底也是“非我族類”。而北宋的將領們也習慣稱呼他們為“番兵”。

即便是這樣,如果僅以一個家族的角度去看待折家,他們也是中華第一將門了!大家覺得折家對得起這個稱呼麼?喜歡小編的文章的可以點個關注,你們的喜歡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