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来越胆小,原来是家长忽视了这些问题!

孩子越来越胆小,原来是家长忽视了这些问题!

孩子越来越胆小,原来是家长忽视了这些问题!

孩子主动去发现的教育,显然要比按要求、按既定的意志行事,按照现成的真理去认知的那种教育高明得多。孩子们是通过动作认识这个世界的。比如孩子要触碰才知道水的感觉是怎样的,凉水与热水有什么不同,将水从一个容器倒进另外一个容器是如何神奇,水被洒在地上和被洒在桌子上有怎样的区别。

所有这些大人看起来乱七八糟的小事情和小破坏,对孩子而言,可能都是一场新奇的冒险体验,是孩子认知上的一次进阶。但也有很多孩子胆小,畏缩,不敢去探索。对所有新奇的事物充满了恐惧,一言不合就哭给你看。

胆小的孩子适应能力差,缺乏探索精神,自信心也严重不足。家有胆小的孩子,家长都会担心这会对孩子未来的性格、成就、生活有非常大的影响。想要孩子变得更勇敢,但却无从下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宝宝会如此胆小呢?又有哪些方法能帮助宝宝“练胆”?一起跟随着小优老师看看今天的内容吧~

孩子越来越胆小,原来是家长忽视了这些问题!

孩子胆小的原因

有些孩子的“胆小”,

往往并不由于天生性格的内因,

而是出于家庭、人际等外在环境

1

家长的过度保护

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宝宝学习新技能的过程中,家长的过度呵护会导致一些本该让宝宝自己解决的问题都没能得到实际操练,反而由家长全权代劳,使得宝宝本能的依靠家长,不敢尝试。这是导致宝宝胆小的主要原因。如:

①当宝宝对于某些事物表现得非常好奇时,家长却因为担心而警告宝宝,表示:不准摸、不准玩,甚至不准问,长此以往宝宝就会缺少探索创新精神;

②家长脾气过于暴躁,动不动就会对宝宝发脾气却不讲明原因,慢慢地宝宝就变得谨小慎微。

2

强化本能的恐惧感

很多宝宝害怕天黑、打雷、打针、理发…其实都是因为家长反复强化宝宝对这种事物的恐惧感而造成的。家长出于自己的担心,便会在发生之前给宝宝打很多“预防针”,叮嘱宝宝“不用害怕”“不疼”“很快就好了”“不要动”…然而这样的叮嘱反而会引起宝宝的恐惧与不安,认为“这一定很可怕!”“这一定很疼!”而且还不让动,甚至几个大人一起抱着、按着不让动来限制孩子,这一系列的反常都会引起宝宝的恐慌。

孩子越来越胆小,原来是家长忽视了这些问题!

3

得不到肯定

很多家长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对宝宝的“闪光点”视而不见,却会抓着“失误”无限放大!比如:宝宝一次没有按家长的要求喝水,就会被家长扣上不爱喝水的帽子;一次就餐时蔬菜吃的少了,就会被贴上不爱吃菜的标签。但是当宝宝喝完了水,吃完了饭,家长却认为是理所应当。

所以,宝宝胆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得不到肯定,家长没能发现宝宝身上的“闪光点”,也未及时给予表扬或鼓励,从而导致孩子畏缩,胆小。因此,家长对于胆小的孩子必须坚持“多肯定、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的原则。

4

怕生

怕生,是孩子心理发育的一个必然过程,程度轻重不一。而日常生活中,家长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怀疑他人的态度,否则会很容易让孩子面对他人时感到焦虑,因为孩子并不能快速评判出眼前这个陌生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另外,在家长安全的陪伴之下,可以鼓励孩子和他人打招呼甚至对话,来帮助孩子克服怕生的心理。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强迫孩子,给他时间慢慢来。

5

害怕被遗弃

有些孩子对父母等家人的依恋性极强,安全就意味着父母在他们身边。然而,有的家长却把孩子一味交给阿姨照料而减少与孩子的接触和沟通,甚至在生气或开玩笑的时候扬言“不要孩子了”,甚至经常吵架、把“离婚”挂在嘴边。这些都会让孩子产生被遗弃的感觉,而这些感觉所造成的心理创伤往往是不可逆的。

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对孩子的陪伴,并且要注意与孩子的沟通。如果孩子已经产生了被遗弃的感觉,您就要加倍地陪伴他,爱抚他,反复告诉孩子他在家庭中的重要性,让孩子知道父母绝不会遗弃自己,慢慢建立安全感。

6

对突发事件的恐惧

一些孩子经历或目睹过某些突发事件,比如一些灾难、事故等(甚至是电视、手机上的灾难、事故),心灵受到了震动,很可能会在心中留下恐惧的阴影。

孩子越来越胆小,原来是家长忽视了这些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要对孩子多一些关心,避免带他们到可能引起回忆的环境中去,也不要给孩子接触到类似的虚拟场景,从而帮助他们渐渐走出阴影。然而,当孩子的恐惧非常严重时,请您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咨询心理医生。

怎么改善孩子的胆小性格

面对这些问题,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改善胆小的性格,让孩子更自主探索世界呢?小优老师建议以下的调整方法:

不要过多苛求孩子

01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犯错是家常便饭,如果对于孩子的错误指责过于严厉,孩子便会开始怀疑自己,害怕自己犯错误。

孩子为了避免犯错,就尽可能做得越少越好,说得越少越好,于是越来越不敢表达自己,越来越胆小怕事。

因此,家长一定不能对孩子犯的错误进行过于严厉的、甚至武断不讲道理的批评,而是进行平和的劝导,给孩子自己处理问题的自信。

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外出、社交机会

02

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外出机会,接触更多的人和新鲜事物,很多胆小的孩子都是由老人带大,或者父母工作太忙,无法陪伴孩子见世面,孩子面对陌生环境和事物自然会胆小。孩子知道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就会更容易适应新环境、新事物。

接纳孩子胆怯的情绪

03

当孩子表现过于胆小时,家长不要过于着急,过于斥责。要慢慢引导,告诉孩子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他们都是很乐意和他交朋友的。

如果只是一味地说:你怎么这么胆小,这么没出息呀!只会让孩子更加反感,更加抵触。不逼迫,只是陪伴,陪孩子一起上前尝试,或者陪孩子一起耐心等待。在孩子生活中,都是好的,没有差的,都是正常的,没有不正常的,只要家长摆出这样的姿态,孩子就会慢慢变得勇敢起来;

留给孩子独立的发展空间

04

包办代替会导致宝宝过分依赖家长,不但会让宝宝懒于动手,还会习惯逃避困难与挑战,这是造成孩子胆小畏惧的重要原因。所以,家长应放手让宝宝做自己的事情,遇到难题也不要急于帮宝宝去解决或是迁就,应给宝宝留出一定的适应空间和锻炼能力。

多陪孩子,尤其是父亲

05

母亲在教育的时候,会比较容易按照自己女性的原则标准,要求孩子顺从听话。相对母亲来说,父亲更加外向、勇敢、果断。爸爸带着孩子玩耍的内容一般也更加能锻炼孩子的胆量。

如果说妈妈像月亮,那么爸爸就像太阳。一个孩子很难沐浴着月光长成一个阳光少年,他必须吸收来自爸爸的太阳光辉,才能形成开朗的心态。

孩子越来越胆小,原来是家长忽视了这些问题!

其实宝宝性格的形成并非天生的,除了宝宝自身从外界感知的情绪外,更多的还是受父母的行为态度所影响。虽然胆小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孩子过分胆小,也会引起一连串的问题,妨碍到宝宝正常的社会交往与发展。

时间长了,胆小的宝宝还可能会由起初的内向、沉默,发展为缺乏自信、没有主见。所以,想要改变宝宝胆小的性格,家长首先就要给宝宝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改变自己学会正确的引导宝宝,并要懂得赞扬与肯定。

孩子越来越胆小,原来是家长忽视了这些问题!
孩子越来越胆小,原来是家长忽视了这些问题!孩子越来越胆小,原来是家长忽视了这些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