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高铁霸座——所谓读书明理,为什么在一些人身上体现不出来?

博士高铁霸座——所谓读书明理,为什么在一些人身上体现不出来?

博士高铁霸座——所谓读书明理,为什么在一些人身上体现不出来?

8月21日,在从济南开往北京的高铁上,一名男乘客不肯对号入座,霸占女乘客的座位。

女乘客叫来列车长后,该男乘客自称“站不起来”。

列车长问其是否身体不舒服或者喝了酒,对方回答,没喝酒。

列车长问,没喝酒为什么站不起来?对方称,不知道。并表示到站下车也站不起来,需要乘务员帮忙找轮椅。

博士高铁霸座——所谓读书明理,为什么在一些人身上体现不出来?

他拒绝坐回自己的座位,并称让女乘客要么站着,要么坐他的座位,要么去餐车。

列车长和乘警劝说无效。

事件引发了网友热议之后,当事男子孙某连忙发布了道歉视频,对于自己霸占座位这一事件表示悔恨和自责,求大家放过。

博士高铁霸座——所谓读书明理,为什么在一些人身上体现不出来?

该男子后来被扒出为某留韩在读博士,应该可以说是学历最高的霸座者了。

当大家在强调如此高学历者还霸座并感到愤怒和疑惑时,我却反而认为,这样是对低学历者的变相歧视。

莫非低学历者才配霸座?坏事都应该是低学历者做的才合情合理?

应该说,不管是高学历还是低学历,都有一些人渣,别拿学历说事。

但同时我又很能理解众人的疑惑,因为不是有老话说“读书明理”吗?

博士书读得那么多,难道不明白“谁的座位就应该由谁坐”这个最简单的道理?

小孩都明白,大人不可能不明白;农民都明白,博士不可能不明白。

我更愿意认为,应该把问题改为,为什么读书明理在一些人身上体现不出来?

博士高铁霸座——所谓读书明理,为什么在一些人身上体现不出来?

读了一肚子书,却做出一些违反社会公德甚至法律法规的事情的人,其实并不少见。

前段时间,北大一位女留学交换生在英国爱丁堡的华人超市盗窃,被店主在微信朋友圈中“通缉”。

店主表示,这名看样子是来自爱丁堡大学的女生,在另一名男生的掩护下偷取了店内的物品,店内的监控视频已经记录下女生的偷盗行为。

店主还说,如果该女生不在两天之内回来道歉,店内将会将视频向爱丁堡大学揭发,让女孩拿不到毕业证,并同时将该视频转交给警察处理。

博士高铁霸座——所谓读书明理,为什么在一些人身上体现不出来?

后来该女生再次去超市,却不是来道歉。被店主质问还是拒不认账,态度恶劣蛮横。

在店主说会报警后她才低下头,店主追问原因,她竟然说,没什么,我就是想偷。

博士高铁霸座——所谓读书明理,为什么在一些人身上体现不出来?

据悉,这名女生并非爱丁堡大学的全日制留学生,而是北京大学来爱丁堡学参加暑期学校的交换生,就读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大二。

不仅做错了事,而且还没有担当,她被一些网民称为“来自名校的人渣”、“高材生流氓”。

这位北大交换生跟霸座的博士一样,蛮横,自以为是。

所谓的读书明理,还有效吗?

博士高铁霸座——所谓读书明理,为什么在一些人身上体现不出来?

读书明理,这个“理”,是做人的“理”。明理,不在于知道,而在于做到。

做到则取决于,对一些道理、规则有没有发自内心地认同。

而要发自内心地认同,要么有相同或相似的遭遇,要么从小被反复教育而感同身受。

中华民族的教育自古以来推崇读书明理,但现在的教育却越来越多地教人谋生。

现在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反复教如何做人吗?

博士高铁霸座——所谓读书明理,为什么在一些人身上体现不出来?

于学校而言,道德教育自然有,只是在应试教育氛围的强势影响下,能在多大程度上落到实处,实乃未知数。

而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道德素质的影响会更大,因为从一出生便已开始。

现在的学生,长期被灌输读好书可以出人头地的观念。

学好数理化你能成为工程师、医生,学好英语你就能出国留学,对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许多家庭并没那么在意。

假如问家长,你是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还是 一个优秀的人?

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总是优先考虑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人们所认为的优秀,常常是指天赋异禀、能力出众,在社会竞争中能出人头地,高人一等。

其实优秀的人也应该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但是道德品质很容易被人们放在其次,甚至被完全忽视。

这个年代,当信仰的空间被金钱、地位挤占,留给道德的空间便无多少。

所以我们时不时地会发现,有些人成绩优异,在专业上是一把好手,但是他为人处世的作风却为众人所诟病。

在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对自己的才华、能力无比自信,错误的是,他们把这方面的自信带到其他生活领域,变成一种自大、狂妄。

他们认为自己有自大狂妄的资格,而且他确信,你无法影响他的前途和钱途,所以他丝毫不会顾忌他人的感受。

博士高铁霸座——所谓读书明理,为什么在一些人身上体现不出来?

在霸座事件引发网民的激烈抨击后,那位霸座的博士才感觉到事态的发展有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前途,于是不得不主动道歉。

在文明意识逐渐提高的这个社会,你是博士还是小学生,又或者你是高管还是工人,别人并不稀罕。

太把自己当回事,不是好事。

你侵犯了别人的权益,扰乱了社会的秩序,别人便视你为社会的“毒瘤”。

未来留给这样的“毒瘤”生存的空间,只会越来越少。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渠道的畅通无阻,是对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法纪意识最好的考验。

请把人做好。

-END-

——关注头条号“说来话不长”,您可以看到更多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